《成方切用》~ 卷八下 (27)
卷八下 (27)
1. 黃連解毒湯
治痘疹裡熱壅盛。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
無熱固不化毒,熱壅則毒亦不化。故用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肝之火,黃柏瀉腎火,梔子瀉上下之火。無他症而惟熱雍,故用藥亦精專焉。
白話文:
用來治療痘疹是因為體內熱氣過於旺盛。
(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記載在第八卷的瀉火門中)
如果沒有熱氣,毒素就無法形成;但如果熱氣太過壅塞,毒素也無法消散。所以使用黃連來瀉心火,黃芩來瀉肺和肝的火氣,黃柏來瀉腎火,梔子來瀉身體上下的火氣。如果沒有其他症狀而只有熱氣壅塞,那麼用藥也會非常精準專一。
2. 人參白虎湯
治痘症裡熱渴甚。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白虎湯附方
石膏清胃熱,胃清則不渴。人參知母甘草,化氣而生津液,液生則熱自除。
白話文:
治療痘瘡,出現內裡燥熱、口渴非常嚴重的症狀。
這個方劑,在第八卷下冊瀉火門的白虎湯附方中可以找到。
石膏能清除胃部的熱邪,當胃的熱邪被清除,口渴的症狀自然就會改善。再配合人參、知母、甘草這些藥材,可以幫助體內氣化而產生津液,當津液產生,熱邪自然就會被消除。
3. 七正散
治痘症小便秘澀。
車前子,赤茯苓,山梔仁,生甘草梢,木通,扁蓄,龍膽草
治痘必欲利小便者,水循其道,而後地平天成故也。是方也,車前能滑竅,赤苓能滲濕,木通能通滯,山梔能瀉火,草梢能通莖,扁蓄能利水,膽草能利熱。七物者,導其熱邪,正其中氣,故曰七正。
白話文:
治療痘瘡導致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的狀況。
使用車前子、赤茯苓、山梔仁、生甘草梢、木通、扁蓄、龍膽草這七種藥材。
治療痘瘡一定要使小便順暢,因為水分能順著管道排出,這樣身體才能恢復平衡。這個藥方中,車前子能使竅道滑利,赤茯苓能滲除濕氣,木通能疏通阻滯,山梔能瀉除火氣,甘草梢能通利莖道,扁蓄能利水,龍膽草能清瀉熱邪。這七種藥材,能引導熱邪排出,調整身體的氣機,所以稱作「七正散」。
4. 加味導赤散
治痘疹小便黃赤,口乾煩渴。
生地黃,人參,麥門冬,木通,甘草,竹葉,燈心
內熱,故用生地黃。小便赤黃,故導以木通竹葉燈心。口乾煩渴,故潤以麥冬人參甘草,乃氣化而津液自生也。
白話文:
這個加味導赤散是用來治療痘疹發作時,小便呈現黃紅色,同時感到口乾、煩躁、口渴的症狀。
藥方組成有:生地黃、人參、麥門冬、木通、甘草、竹葉、燈心草。
因為體內有熱,所以使用生地黃來清熱。小便呈現紅黃色,所以用木通、竹葉、燈心草來引導熱從小便利出。因為口乾煩躁口渴,所以用麥門冬、人參、甘草來滋潤,幫助體內氣化,自然就能產生津液。
5. 辰砂益元散
治痘疹裡熱,小便赤黃,神氣不清。
方見卷七上消暑門六一散附方
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熱調中,辰砂安神去怯。去甘草,滑石辰砂各一錢,水飛過,加冰片三釐,每用冷水調服一錢,名退火回生散,治痘症血滯枯澀。(火炎則水乾,是故枯澀用滑石辰砂導去其熱,此釜底抽薪之意。入冰片者,欲其速達而無壅滯也。)
白話文:
辰砂益元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痘疹因體內有熱,導致小便呈現紅黃色,精神狀況不清的狀況。
這個藥方記載在《卷七上消暑門》中六一散的附加藥方。
六一散的藥理是:滑石可以清熱、疏通六腑的氣機,甘草可以解熱、調和脾胃功能,辰砂可以安定心神、去除虛怯。
如果把甘草去除,只用滑石和辰砂各一錢,先用水研磨過,再加入冰片三釐,就變成退火回生散。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痘症血脈不暢,導致血液枯竭乾澀的情形。(身體的熱像火一樣向上燃燒,會讓體內的水分蒸發,造成血液枯澀,因此用滑石和辰砂來導出熱氣,這就像是釜底抽薪的原理。加入冰片,是為了讓藥效快速發揮,避免氣機阻滯。)
6. 當歸黃連湯
治痘瘡毒盛,灰白色不癢。
當歸,黃連,丹皮,殭蠶,荊芥,牛蒡子,花粉,銀花,生地,加燈心。
白話文:
治療痘瘡毒素過於旺盛,呈現灰白色而且不會癢的症狀。
使用當歸、黃連、牡丹皮、殭蠶、荊芥、牛蒡子、花粉、銀花、生地,再加入燈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