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十一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上 (6)

1. 透肌散

治氣弱痘出不盡。

紫草(二錢),木通(一錢五分),白芍藥(酒炒),人參,蟬蛻,升麻,甘草(五分)

人參甘草,能益氣而補中。紫草木通,能透肌而起痘。升麻蟬蛻,能退熱而消風。用芍藥,所以調陰氣而和營衛也。

白話文:

治療氣虛導致痘痘無法完全發出來的狀況。

藥材組成: 紫草(二錢)、木通(一錢五分)、白芍藥(用酒炒過)、人參、蟬蛻、升麻、甘草(五分)。

藥理分析: 人參和甘草能夠補益氣並且調養中焦脾胃。紫草和木通能夠使痘疹透出皮膚表面。升麻和蟬蛻能夠退熱且消除風邪。使用白芍藥,是為了調和陰氣,並且協調營衛之氣。

2. 紫草化毒湯

治痘已出未出,熱壅不快。

紫草(二錢),陳皮(一錢),升麻,甘草(五分),如小便赤,加木通。

紫草活竅,利血化毒。陳皮快膈,消痰利氣。升麻消風,發散瘡痍。甘草補虛,和中解熱。木通加之為導,熱邪由溺而泄爾。

白話文:

治療痘瘡,不論是剛冒出來或還沒冒出來,只要是熱氣鬱積在體內感到不舒服的情況。

使用紫草(二錢)、陳皮(一錢)、升麻、甘草(五分)這些藥材。如果小便顏色偏紅,可以再加入木通。

紫草能夠活絡氣血,疏通阻塞,幫助身體排除毒素。陳皮能夠使胸膈舒暢,消除痰液,疏通氣機。升麻能夠驅散風邪,幫助瘡瘍消散。甘草能夠補益虛弱的體質,調和中焦,清除熱邪。加入木通則能引導藥力,使熱邪從小便排出。

3. 搜毒煎

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乾枯,煩熱便結,純陽等症。

紫草,地骨皮,牛蒡子,黃芩,木通,連翹,蟬蛻,芍藥,水煎,渴者加花粉麥冬。陽明熱甚,頭面牙齦腫痛者,加石膏知母。大腸乾結,臍腹實脹者,加大黃芒硝。血熱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熱閉者,加山梔車前子。兼表熱者,加柴胡。

白話文:

此藥方用於治療痘疹熱毒過於旺盛,導致皮膚呈現紫黑色且乾燥枯萎,伴隨煩躁發熱、便秘等純陽熱症狀。

藥方組成包含:紫草、地骨皮、牛蒡子、黃芩、木通、連翹、蟬蛻、芍藥。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如果口渴,可以加入花粉和麥冬。如果陽明經熱邪過盛,出現頭面牙齦腫痛,可以加入石膏和知母。如果大腸乾燥、便秘、肚臍腹部脹滿,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如果出現血熱妄行等出血現象,可以加入犀角和童便。如果小便不暢、小便熱痛,可以加入山梔子和車前子。如果兼有表證發熱,可以加入柴胡。

4. 涼血養營煎

治痘瘡血虛血熱,色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症。

生地,當歸,白芍,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水煎服。量兒大小加減。

渴加天粉,肌熱無汗加紫胡,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毒熱甚者,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屬。

白話文:

這個藥方「涼血養營煎」是用來治療因為血虛血熱引起的痘瘡,症狀是痘瘡顏色鮮紅、發熱口渴,或是痘瘡乾燥無法順利發出來。也適用於大便乾硬、小便赤黃,以及各種陽氣過盛、陰液不足的症狀。

藥方組成有:生地、當歸、白芍、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用水煎煮後服用。劑量要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調整。

如果口渴可以加入天花粉,發熱卻不出汗可以加入柴胡。如果血熱毒邪無法透發出來,可以加入犀角;如果毒熱很嚴重,可以加入牛蒡子、木通、連翹等藥材。

5. 甘桔湯

治痘疹咽喉腫痛。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

白話文:

治療痘疹引起的咽喉腫痛。

這個藥方在第八卷的下瀉火門中可以找到。

6. 消毒飲

治痘疹咽喉腫痛,膈上熱盛。

牛蒡子(二錢),荊芥穗(一錢),防風,生甘草(五分)

牛蒡子疏喉中風壅之痰,荊芥穗清膈間風壅之熱,生甘草緩喉中風壅之氣,防風散諸風不去之邪。

白話文:

這個「消毒飲」的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疹、咽喉腫痛,以及胸膈(胸腔)部位有熱的狀況。

藥材組成包含:牛蒡子(八克)、荊芥穗(四克)、防風(二克)、生甘草(二克)。

其中,牛蒡子可以疏通喉嚨中因為風邪壅塞而產生的痰;荊芥穗則可以清除胸膈之間因風邪壅塞而產生的熱;生甘草可以緩和喉嚨中因為風邪壅塞而引起的氣機不順;防風則是能驅散各種風邪,使之不滯留在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