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十一上 (4)
卷十一上 (4)
1. 疏邪飲
治痘疹初起發熱。凡氣血強盛,無藉滋補者,單宜解邪,此方為主。以代升麻葛根湯及蘇葛等方,最為穩當。
白話文:
治療痘疹初起發熱。凡是氣血強盛,不需要滋補的人,只宜治療病邪,此藥方為主。用它代替升麻葛根湯及蘇葛等藥方,是最穩當的。
芍藥(酒炒),柴胡(倍用),甘草(炙),蘇葉,荊芥穗(減半),水煎熱服。無火者。加生薑三片。
火盛內熱者加黃芩,渴者加葛。
白話文:
芍藥(用酒炒制),柴胡(用量加倍),甘草(先烤炙後用),蘇葉,荊芥穗(用量減半),用清水煎煮,趁熱服用。如果沒有上火症狀,可以加入三片生薑。
去蘇葉荊芥,加乾葛黃芩連翹,名柴葛煎。治痘疹表熱,及瘟疫等症。
白話文:
去掉蘇葉、荊芥,加入乾葛、黃芩、連翹,命名為柴葛煎。治療痘疹、表熱,以及瘟疫等症狀。
2. 參蘇飲
治痘症初起,風寒壯熱,體重頭痛,痰嗽壅盛。
方見卷五下表里門。
白話文:
治療痘症剛開始時,出現風寒引起的高熱,身體沈重,頭痛,痰多咳嗽嚴重。
方劑詳見第五卷下表裡門。
風寒客於外,故用柴蘇乾葛以發表。痰嗽壅於內,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後,中外必虛,人參甘草,急固其虛。此則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氣不虛,表裡無失,斯良劑矣。
白話文:
風寒入侵人體體表,故用柴胡、蘇葉、乾葛以宣發解表。痰液、咳嗽阻滯於體內,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以安撫內裡。邪氣散去後,表裡必虛,用人參、甘草,迅速鞏固正氣。這樣表虛而痘疹易出,裡虛而正氣不虛弱,表裡無失,這就是良方。
3. 惺惺散
發熱之初,未明是痘,形體怯弱者宜之。
人參,白朮,甘草,細辛,白茯苓,天花粉,白芍藥,桔梗(各七分。)
參苓朮草,防其虛也。細辛桔梗,所以疏其陽。花粉白芍,所以和其陰。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甘草、細辛、白茯苓、天花粉、白芍藥、桔梗:各七錢。
4. 透邪煎
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而勢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白話文:
麻疹在剛開始發熱的時候,疹子還沒出來之前,最怕用錯藥。所以說疹子還沒出來之前,不應該用藥。但是如果把瀉下攻的藥用到恰到好處,病毒一定會容易散去,病情自然就會減輕。想要得到妥當的治療,應該先用這個方劑為主方(方劑名稱未提及)。
當歸(二三錢),芍藥(酒炒一二錢),防風(八分),荊芥穗(一錢),升麻(三分),甘草(炙七分),水煎服。如熱甚脈洪滑者,加柴胡一錢。此外凡有雜症,俱可隨宜加減。
白話文:
當歸(二至三錢),芍藥(用酒炒過一至二錢),防風(八分),荊芥穗(一錢),升麻(三分),甘草(炙過的七分),以上藥材用水煎服。如果症狀熱象很嚴重,脈相偏洪滑的人,可以再加柴胡一錢。另外,如果有其他伴隨症狀,可以酌情增減這些藥材。
5. 麻黃湯
治痘疹天寒腠密,表熱壯盛。
方見卷三上表散門
解表之藥有三品,辛涼辛溫辛熱也。夏月表氣易泄,宜用辛涼。春秋表氣平調,宜用辛溫。若天寒之時,表氣閉密,辛涼辛溫,不能解散,故以麻黃桂枝之辛熱者以主之,亦各當其可而已。佐以杏仁,利其氣也。佐以甘草,和其氣也。
白話文:
解表藥物有三種,分別是辛涼、辛溫和辛熱。在夏季,表氣容易發散,宜用辛涼藥物。在春秋季,表氣平和,宜用辛溫藥物。但在冬季,表氣閉密,辛涼和辛溫藥物都無法使之發散,因此使用辛熱藥物麻黃和桂枝為主藥,但也要適當的使用。佐以杏仁,以促進氣機的運行。佐以甘草,以調和藥性的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