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1. 卷十一上
2. 嬰孩門
(小兒之病,與大人無異。唯初生保護及痘疹等證,不得不另集方法,以便施用。世俗所謂驚風,即四時感證也。方中行痙書喻嘉言寓意草中,論之最詳。當從傷寒門循經救治,切不可用抱龍丸鎮驚丸等金石藥,鎮墜外邪,深入臟腑,為害不淺。)
白話文:
嬰兒的疾病,其實和大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剛出生的嬰兒需要特別的保護,以及像是出痘疹這類的病症,不得不另外整理一些方法,方便使用。世俗所說的「驚風」,其實就是四季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方中行所著的《痙書》和喻嘉言所著的《寓意草》中,對此都有詳細的論述。應該按照傷寒病的處理方式,順著經絡來治療,千萬不可以使用抱龍丸、鎮驚丸等含有金石成分的藥物,這些藥物會把外邪壓制到體內深處,傷害臟腑,造成很大的危害。
3. 初生拭口法
嬰兒初生,急以綿裹指,拭兒口中舌上惡血穢露,謂之玉銜。若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薛氏曰:嬰兒初生,口含血塊。啼聲一出,隨即嚥下,而毒伏於命門。遇天行時氣久熱,或飲食停滯,或外感風寒發熱等因,發為瘡疹。急須於未啼時,用軟帛裹指,揩去其血,雖出痘亦輕矣。
)又看舌下,若連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聲不轉,速以指爪摘斷之,或用葦刀子割之,微有血出,即活。若舌下血出多者,以亂髮燒灰,同豬脂少許和塗之。(聖惠云,看齒根有黃筋兩條,以葦刀割斷。點豬乳佳,如兒口難開。先點豬乳。)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要趕快用棉布包住手指,擦拭嬰兒口中和舌頭上的惡血污穢,這叫做「玉銜」。如果嬰兒一發出哭聲,這些污穢就會進入腹中,形成各種疾病。(薛氏說:嬰兒剛出生時,口中含有血塊。一旦哭出聲音,就會立刻吞下,毒素就潛伏在命門。遇到流行疾病、天氣長時間炎熱,或是飲食停滯、外感風寒發燒等原因,就會引發瘡疹。所以必須在嬰兒還沒哭出聲音時,用柔軟的布包住手指,擦去他口中的血污,這樣即使出痘也會比較輕微。)
另外,還要看看嬰兒的舌頭下方,如果舌頭和下面有薄膜相連,像石榴子一樣,如果嬰兒哭不出聲音、聲音不順暢,就要趕快用指甲掐斷薄膜,或是用葦刀割開,稍微有血出來,嬰兒就活了。如果舌頭下面流血較多,就用燒成灰的亂髮,和少許豬油調和塗抹。(《聖惠方》說,看看牙齒根部有沒有兩條黃筋,用葦刀割斷。點上豬奶最好,如果嬰兒嘴巴難以張開,就先點豬奶。)
4. 甘草下胎毒法
用粉甘草中指一節拍碎,以水二蜆殼,煎一蜆殼,以綿纏蘸,令兒吮之。若吐出惡汁,為佳。若服一蜆殼,不吐,即不須更服。不問嬰兒虛實寒熱,皆須服之。(心鑑曰:古方書言嬰兒始生落草,服汞粉硃砂白蜜黃連牛黃,欲下胎毒。今人率承用之,不知今人稟受攝養,與古人不同。
其藥乃傷脾敗陽之物,若與兒服,後必生異證。只宜用淡豆豉煎濃汁,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養脾氣,消化乳食。薛氏預以甘草細切少許,臨產時以綿置沸湯盞內覆溫,收生之際,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下胎毒諸法。)
白話文:
使用甘草去除胎毒的方法:
取粉甘草,約中指一節的長度,拍碎。加入兩蜆殼的水,煎煮至剩下一蜆殼的量。用棉花沾取藥汁,讓嬰兒吸吮。如果吐出污穢的汁液,就表示效果好。如果服用一蜆殼的藥汁後沒有吐,就不需要再服用了。不論嬰兒體質虛弱或強壯,寒性或熱性,都應該服用此方。(《心鑑》這本書說:古老的醫書記載,嬰兒剛出生時,會服用汞粉、硃砂、白蜜、黃連、牛黃等藥物來去除胎毒。現在的人大多沿用此法,卻不知道現代人的體質和養生方式與古人不同。
那些藥物都是傷害脾胃、損耗陽氣的東西,如果給嬰兒服用,以後一定會產生其他病症。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淡豆豉煎煮成濃汁,給嬰兒喝三五口,胎毒自然會排出,又能幫助滋養脾氣,消化乳汁。薛氏(指薛立齋)則建議事先將甘草切成細小的碎片,臨產時將棉花放入盛有沸水的碗中溫熱,在嬰兒出生時,用柔軟的棉花包住手指,沾取甘草汁,擦拭嬰兒的嘴巴,接著再使用其他去除胎毒的方法。)
5. 豬乳法
嬰兒初生至滿月內,常時時旋取豬乳,滴口中佳。(豬兒飲母大便提後腳,離乳急捋之,即得。)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到滿月這段期間,時常取用豬奶,滴入口中餵食是很好的。(小豬喝奶時,母豬會抬起後腿讓牠方便吸吮,在小豬剛離開乳頭時,趕快去捋取母豬的奶,就可以取得豬奶。)
6. 襁褓法
千金論云:小兒用父故衣,女用母故衣,勿使新綿,切不可過厚,恐令兒壯熱,生瘡發癇,皆自此始。(巢氏云: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損傷。嬰兒常藏在帷幔之內,重衣溫暖。譬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
嬰兒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綿也。天氣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常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令血和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又當習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不可於春夏卒減其衣,令兒受風寒。冬月但當著夾衣,及衲衣之類,極寒則漸加以舊綿。人家多愛子,乃以綿衣過厚,適所以為害也。
又當消息,無令汗出,汗出則致虛損,便受風寒,晝夜寤寐,皆當戒之。)
白話文:
《千金要方》說:小孩子穿衣服要用父親穿過的舊衣服,女孩用母親穿過的舊衣服,不要用新棉花做的衣服,而且絕對不可以穿太厚,不然會讓孩子體溫過高發熱,長瘡,甚至引發癲癇,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穿太厚引起的。(巢元方說:嬰兒剛出生時,皮膚肌肉還沒發育好,不可以穿太暖和的衣服,穿太暖和會讓筋骨變得鬆弛軟弱。應該讓嬰兒適時接觸風和陽光,如果都不接觸,皮膚肌肉會變得脆弱柔軟,容易受傷。嬰兒常常被包在帳幔裡,穿著厚重保暖的衣服,就像陰暗地方的草木,見不到陽光,軟弱容易被風寒傷害。)
嬰兒都應該穿用舊棉絮做的衣服,不要用新棉花做的。天氣溫和沒有風的時候,要讓母親經常抱著孩子在陽光下玩耍,多接觸風和陽光,這樣可以讓血液運行順暢,氣血強健,肌肉結實緊密,能夠抵抗風寒,不會生病。也要學習讓嬰兒慢慢適應穿薄衣服的方法,應該從秋天開始練習,不可以春夏時突然減少衣服,讓孩子受寒。冬天只要穿夾層衣服和棉襖之類的就可以了,非常冷的時候再慢慢增加舊棉絮。一般人家都很愛孩子,常常讓他們穿太厚的棉衣,這樣反而對孩子有害。
另外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出汗,出汗會導致虛弱,容易受寒,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睡覺,都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