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十下 (5)
卷十下 (5)
1. 白朮散
(全生),治子腫,面目肢體,虛浮如水狀。(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面目肢體浮腫,亦名胎水。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泄瀉損傷脾胃,脾虛不能制水,五六個月多有之。)
白朮(一錢),姜皮,陳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分),為末,米飲下。指迷方有桑白皮,無白朮。(此即五皮飲。)丹溪除姜皮腹皮,加川芎木通。
水病當令上下分消,姜皮橘皮,辛而能散,使水從毛竅出。腹皮苓皮,淡而能泄,使水從溺竅出。水盛由於土衰,故用白朮之甘溫,以扶脾土而堤防之,不致泛溢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白朮散」,主要治療孕婦水腫,症狀是臉部、眼睛和四肢虛腫,看起來像泡在水裡一樣。(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懷孕時胎兒體內濕氣過重,濕氣和血液互相影響,導致濕氣流到全身,造成臉部、眼睛和四肢浮腫,又叫做「胎水」。原因可能是孕婦太過口渴而喝太多水,或是腹瀉傷害了脾胃,導致脾虛不能控制水分,這種情況在懷孕五、六個月的時候比較常見。)
這個藥方的組成是:白朮(一錢)、薑皮、陳皮、茯苓皮、大腹皮(各五分)。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另外,指迷方這個藥方裡有桑白皮,但沒有白朮。(這個藥方其實就是五皮飲。)丹溪的藥方去掉了薑皮和大腹皮,加入了川芎和木通。
治療水腫應該讓身體上下的水分都能夠排出去。薑皮和橘皮,性味辛辣能夠發散,可以讓水分從毛孔排出;大腹皮和茯苓皮,性味平和能夠利尿,可以讓水分從小便排出。水腫是因為脾土虛弱,所以使用白朮這種甘溫的藥材,來扶助脾土,加強脾的防禦功能,避免水分過度累積而造成水腫。
2. 鯉魚湯
(千金),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白芍(三兩),上細銼片,以鯉魚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不用。每服四錢,入魚汁一盞半。生薑七片,橘皮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或服鯉魚粥亦可。)
按此方用歸芍以養血,苓朮以實脾,姜橘以和胃。止用鯉魚汁以利水,絕不雜用利水之藥,走氣傷陰,暗損胎元。且制小其服,以緩治之,深為有見。
白話文:
這個[鯉魚湯]的方子,出自《千金方》,是治療懷孕期間肚子脹大,而且胎兒周圍有羊水過多的情況。
藥材包含: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和白芍各三兩。以上藥材都切成細片。另外準備一條鯉魚,像平常煮食的方法處理好。將所有藥材與鯉魚一起煮,煮好後取出湯汁,把魚肉丟掉不用。每次服用四錢的藥粉,用一碗半的魚湯沖服。另外,加入七片生薑和少許橘皮,一起煎煮至湯汁剩七分時,去除藥渣,空腹服用。(也可以用鯉魚煮粥來代替。)
這個方子的原理是用當歸和白芍來補養氣血,用茯苓和白朮來健脾,用生薑和橘皮來調和腸胃。只用鯉魚湯來利水,完全不混用其他利水藥,避免這些藥物耗氣傷陰,暗中損傷胎兒的元氣。而且將藥量調小,慢慢治療,這種做法考慮非常周全。
3. 竹葉湯
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受胎四五個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躁,胎動不安。亦有停痰積飲,滯於胸膈,致令煩躁者。)
麥冬(錢半),茯苓,黃芩(一錢),人參(五分),淡竹葉(十片),如有痰者,加竹瀝少許。
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心火乘肺,故煩出於肺。),茯苓寧心,人參補虛。妊娠心煩,固多虛也。
白話文:
竹葉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孕婦感到心驚膽怯、整天煩悶,這種狀況又叫做「子煩」。(通常在懷孕四五個月時,體內陽氣旺盛,或是盛夏時節火氣特別大,這些都可能影響到肺部,導致煩躁不安、胎動不穩。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痰或積水停留在胸腔,導致煩躁。)
藥方組成:麥冬(約5.6克)、茯苓、黃芩(約3.75克)、人參(約1.8克)、淡竹葉(約十片),如果痰多的話,可以加一點竹瀝。
竹葉可以清除煩悶,黃芩可以消除熱氣,麥冬可以滋潤肺部。(因為心火過旺影響到肺部,所以煩躁的感覺才會出現在肺部。)茯苓可以安定心神,人參可以補氣虛。懷孕期間感到心煩,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