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十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下 (2)

1. 桂枝茯苓丸

金匱云: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徐忠可曰:婦人行經時遇冷,則余血留而為症。症者,謂有形為徵。

然症病女人恆有之,或不在子宮,則仍行經而受孕,經斷即是孕矣。未及三月,將三月也。既孕而仍見血,謂之漏下。今未三月,而漏下不止,則養胎之血傷,故胎動也。假使胎在臍下,則真欲落矣。今在臍上,是每月湊集之新血,因症氣相妨而為漏下,實非胎病,故曰症痼害。

宿疾難愈曰痼,無端而累之曰害。至六月胎動,此宜動之時矣。但較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下血,則已斷血三月不行,乃復血不止,是前之漏下,新血去而症反堅牢不去,故須下之為安耳。)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等分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桂枝芍藥,一陽一陰,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桃仁以之破惡血,消症癖。而不嫌於傷胎血者,所謂有病則病當之也。且症之初,必因寒,桂能化氣而消本寒。症之成,必挾濕熱為窠囊,苓滲濕氣。丹清血熱。芍藥斂肝血而扶脾,使能統血,則養正即所以去邪耳。

然消症方甚多,一舉而兩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頻,更巧。要知症不礙胎,其結原微,故以漸磨之。

2. 乾薑人參半夏丸

(金匱),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一兩),半夏(二兩),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諸嘔吐酸,皆屬於火。此言胃氣不清,暫作嘔吐者也。若妊娠嘔吐不止,則因寒而吐,上出為嘔。不止,則虛矣。故以半夏治嘔,人參補虛,而以生薑汁協半夏,以下其所逆之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