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十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下 (1)

1. 胎產門

(王節齋曰:調理妊婦,在於清熱養血。白朮補脾,為安胎君藥。條實黃芩,安胎聖藥,清熱故也。朱丹溪曰:產後當大補氣血,雖有雜證,從末治之。此二說雖若近理,而實未可奉為定訓也。蓋人之氣秉,萬有不齊,而胎前產後之虛實寒熱,人人各殊。是以用藥之難,當如盤珠,不可膠柱而鼓瑟。今女科每執方以概治諸病,其為害不知若干人矣。)

白話文:

王節齋說:調理懷孕的婦女,在於清熱養血。白朮補脾,是安胎的君藥。條實黃芩,安胎的聖藥,清熱因此而得到。朱丹溪說:產後應該大量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的病徵,都從根本上醫治。這兩種說法雖然近乎道理,但實際上並不能奉為定則。因為人的體質,千差萬別,而懷孕前和產後的虛實寒熱,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用藥之難,就像玩珠子一樣,不可墨守成規而死板。現在的婦科學中,每每以一個方劑治療各種疾病,其危害不知道有多少人。

2. 膠艾湯

(金匱),仲景云: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忽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此概言婦人下血,宜以膠艾湯溫補其血。而妊娠亦其一,但致病有不同。無端漏下者,此平日血虛而加客邪,半產後續下血不絕,此因失血血虛,而正氣難復。

白話文:

(金匱要略)裡,名醫張仲景說:婦女有漏血不止的情況,有的在生產後,血流不斷;有的在懷孕期間,突然出現血流;假設妊娠期間腹痛,是因為胎盤阻礙,應該以膠艾湯來調理治療。(這句話概述了婦女下血的情況,可以用膠艾湯來溫補氣血。而懷孕也是其中一種,但致病原因不同。無緣無故漏血,是因為平時氣血虛弱,加上外邪入侵;生產後,血流不斷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正氣難以恢復。)

若妊娠下血,因瘕者固有之。而兼腹中痛,則是因胞阻。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氣不相順,非症痼害也。故同以膠艾湯主之,養陰補血,莫如四物。血妄行,必挾風而為痰濁。膠以騾皮為主,能去風,以濟水煎成,能澄濁。艾性溫而善行,能導血歸經。甘草以和之,使四物不偏於陰,三味之力也。

而運用之巧,實在膠艾。)

白話文:

如果懷孕時出現下血的症狀,這可能是由婦科疾病引起的。同時伴有腹痛,則是因為胎兒受到阻礙。所謂阻礙,是指阻礙了原本該流動的血液,導致氣血不順,這不是嚴重的疾病。因此,可以用膠艾湯來治療,養陰補血,沒有比四物湯更好的了。血妄行,必定會夾帶著風,形成痰濁。膠艾湯以騾皮為主藥,能祛風,用它來煎水服用,能澄清濁氣。艾草性溫而善於運行,能導血歸經。甘草用來調和藥性,使四物湯不偏於陰,這是三味藥材的作用。

乾地黃(六兩),艾葉,當歸(三兩),芎藭,阿膠,芍藥(四兩),甘草(二兩),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二升,去渣,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一方加乾薑二兩。(胡氏治胎動,無干薑。)嚴氏治胎動,經漏,腰痛,腹滿,搶心短氣,加黃耆。千金翼治從高墜下,損傷五臟吐血,及金瘡傷經內絕者,加乾薑。

白話文:

六兩生地黃、艾葉、三兩當歸、芎藭、阿膠、四兩芍藥、二兩甘草,加五升水、三升清酒煮到剩兩升,去渣,把阿膠煮到完全融化。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如果沒有療效,再做一方,加兩兩乾薑。(胡氏治胎動,不要加乾薑。)嚴氏治胎動、經漏、腰痛、腹滿、心悸氣短,加黃耆。千金翼治從高處墜下,損傷五臟吐血,及金瘡傷經內臟斷裂者,加乾薑。

又方阿膠一斤,蛤粉炒,艾葉數莖,亦名膠艾湯。(良方)治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心。去血腹痛,指迷方加秦艽。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用阿膠一斤炒熟,蛤蜊粉,艾葉幾莖,也稱作膠艾湯。(良方)治療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兒上衝到心。去除血瘀引起的腹痛,參考迷方可以添加秦艽。

3. 當歸芍藥散

(金匱),治婦人懷妊,腹中㽲痛。(音鳩,又音絞,急痛也。)

芍藥(一斤),澤瀉(半斤),茯苓,白朮(四兩),當歸,芎藭(三兩)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白話文:

芍藥(六百公克),澤瀉(三百公克),茯苓、白朮(各二百四十公克),當歸、川芎(各一百八十公克),將這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取方寸大的匙子,以酒為藥引,一天服用三次。

㽲痛者,正氣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郁不伸。鬱而求伸,土氣不調,則急痛矣。故以歸芍養血,苓朮扶脾。澤瀉瀉其有餘之舊水,芎藭暢其欲遂之血氣。不用黃芩,㽲痛因虛,則稍挾寒也。然不用熱藥,原非大寒,正氣充,則微寒自去爾。

白話文:

抽痛的人,是正氣不足,使陰邪得以侵犯陽氣,水氣勝過土氣,脾氣鬱結不能舒展。鬱積而求舒展,土氣不調和,就會發生劇烈的疼痛。所以用當歸、芍藥來養血,茯苓、白術來扶助脾氣。澤瀉瀉掉多餘的舊水,川芎、紅花暢通想要舒暢的血氣。不用黃芩,抽痛是因虛,就會稍微夾雜寒邪。但是不用溫熱的藥物,本就不是大寒,正氣充足,輕微的寒邪自然就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