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下 (1)

1. 萆薢分清飲

治陽虛白濁,小便頻數,漩白如油,名曰膏淋。(腎氣虛,不能管束,而小便數。膀胱有熱,則水道澀,而清濁不分。或敗精滲入胞中,及服熱藥飲食,痰積滲入,皆成淋濁。)

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等分),甘草梢(減半),入鹽服。一方加茯苓。

萆薢能解陽明厥陰濕熱,去濁而分清。(史國信曰:若欲興陽,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萆薢能泄陽明之濕,入厥陰清肝火。)烏藥能疏邪逆諸氣,逐寒而溫腎。益智脾藥,兼入心腎,固腎氣而散結。(烏藥益智等分,山藥糊丸,名縮泉丸。鹽湯下,治便數。)石菖蒲開九竅而通心,甘草梢達莖中而止痛,使濕熱去而心腎通,則氣化行而淋濁止矣。

此以疏泄而為禁止者也。

白話文:

治療因陽氣虛弱導致的白濁症,小便次數頻繁,尿液混濁如油,這種情況稱為膏淋。(這是因為腎氣虛弱,無法約束小便,導致小便次數增多。膀胱有熱,則小便通道阻塞,清濁不分。或者因為敗壞的精液滲入膀胱,以及服用熱性藥物或飲食,導致痰液積聚滲入,這些都會形成淋濁。)

使用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用量相等),甘草梢(用量減半),加入少許鹽一起服用。有個方子還會加入茯苓。

萆薢可以解除陽明經和厥陰經的濕熱,去除濁物而分清。 (史國信說:如果要使陽氣興盛,先要滋養筋骨的力量;如果要使小便清澈,先要去除肝火。萆薢能疏泄陽明經的濕邪,進入厥陰經能清除肝火。)烏藥能疏通逆亂的氣機,驅散寒邪而溫補腎陽。益智仁是脾胃藥,同時也能入心腎,有固攝腎氣和散結的作用。(烏藥和益智仁等份,用山藥糊製成藥丸,稱為縮泉丸,用鹽湯送服,治療小便次數頻繁。)石菖蒲能開通九竅並暢通心竅,甘草梢能到達陰莖部位並止痛,使濕熱去除而心腎暢通,這樣氣化機能運行正常,淋濁自然就停止了。

這個方子的作用是以疏泄來達到禁止病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