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二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上 (2)

1. 右歸飲

(景岳),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熟地(三四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炒),杜仲(薑製),枸杞(二錢炙),甘草(一二錢),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一二三錢),萸肉(一錢),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暈,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

如小腹多痛,加吳茱萸六七分。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白話文:

這是增強腎陽的藥方。凡是腎陽虛衰、陰寒偏盛的,都適合用這個方子加減來治療。例如治療陰寒過盛而陽氣被格拒在外,出現真寒假熱等症狀,可以加入澤瀉二錢,煎好後用涼水浸泡冷服,效果更好。

藥方組成:熟地(三四錢,或可加至一二兩)、炒過的山藥、用薑汁炮製過的杜仲、炙過的枸杞(二錢)、甘草(一二錢)、肉桂(一二錢)、炮製過的附子(一二三錢)、山茱萸(一錢)。用水兩碗,煎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如果氣虛血脫,出現昏厥、昏迷、出汗、頭暈、虛狂、氣短等症狀,必須大量加入人參和白朮,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

如果小腹疼痛較明顯,加入吳茱萸六七分。如果陽氣衰弱,無法溫煦脾胃,導致噁心、嘔吐、吞酸,加入炮薑二三錢。如果陽氣衰弱、中焦虛寒,導致腹瀉腹痛,加入人參和肉豆蔻,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如果淋病、白帶不止,加入補骨脂一錢。如果血虛、血瘀,導致腰膝酸軟疼痛,加入當歸二三錢。

2. 六味地黃丸

(仲陽),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丹溪曰: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補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發熱咳嗽,(腎虛則移熱於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熱烙手,骨困不任為腎熱。)頭暈目眩,(直指方云:淫欲過度,腎氣不能歸元,此氣虛頭暈也。

吐衄崩漏,肝不攝血,致血妄行,此血虛頭暈也。)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證。(諸證皆由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所致。)

熟地(八兩),山茱肉(酒潤),山藥(四兩),茯苓(乳拌),丹皮,澤瀉(三兩),上丸法如前,空心鹽湯下。

腎中水虛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今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脊痛,率是此證,乃咳血之漸也。熟地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萸溫肝逐風,澀精秘氣;牡丹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時珍曰: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丹皮能入腎瀉陰火,退無汗之骨蒸。

)山藥清虛熱於肺脾,補脾固腎。(能澀精。)茯苓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澤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此方也。

加黃柏知母各二兩,名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動,骨痿髓枯,(因下焦濕火,)尺脈旺者宜之。加桂一兩,名七味地黃丸。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證,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證。

經曰:辛以潤之,此方是也。加五味,名都氣丸,治勞嗽。(益肺之源。以生腎水也。)加肉桂一兩,五味二兩。名加減八味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加五味二兩,麥冬三兩,名八仙長壽丸,治虛損勞熱。

加杜仲炒(姜牛)膝(洗酒)各二兩,治腎虛腰膝痠痛。去澤瀉,加益智仁三兩,(鹽酒炒)治小便頻數。(益智辛熱,澀精固氣。)用熟地二兩。山藥山萸丹皮歸尾五味柴胡各五錢,茯神澤瀉各二錢半,蜜丸,硃砂為衣,名益陰腎氣丸,(即明目地黃丸。東垣。)治腎虛目昏。

(加柴胡者。所以升陽於上也。)加柴胡五味白朮當歸甘草,名滋腎生肝飲,治血虛氣滯。或肩背絆痛,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肝火鬱與胃中,以致倦怠嗜臥,飲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婦人小便自遺,頻數無度。凡傷寒後,熱已退而見口渴者用之。薛氏用治婦女鬱怒傷肝脾,以致小便淋瀝不利,月經不調,兩肋脹悶,小腹作痛,寒熱往來,胸乳作痛,左關弦洪,右關弦數。此鬱怒傷肝脾,血虛氣滯為患。

(高鼓峰曰:六味丸,薛氏一變而為滋腎生肝飲,用六味減半分兩。而加柴胡五味白朮當歸甘草,合逍遙而去白芍。加五味,合都氣意也。以生肝,故去芍藥,而留白朮甘草以補脾。補脾者,生金以制木也。以製為生,天地自然之序也。)去山萸,而加柴胡歸尾生地五味,辰砂為衣,名滋陰腎氣丸。

治目神水寬大漸散,或如霧露中行,漸觀空中有黑花,視物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白色。(高鼓峰曰:又一變而為滋陰腎氣丸,獨去山茱萸,而加柴胡歸尾生地五味,仍合逍遙都氣,腎肝同治。用歸尾生地者,行瘀滯也,柴胡疏木氣也,去芍藥,恐妨於行之疏之也。

名滋陰者,厥陰也。皆用五味者,雖合都氣,然實防木之反克,瀉丁之義也。去山茱萸,不欲強木也。)去澤瀉,而用參耆歸術陳皮甘草五味麥冬,名人參補氣湯。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咳嗽膿血,發熱作渴,小便不調等證。(高鼓峰曰:又一變而為人參補氣湯,其義愈變化無窮,真有游龍戲海之妙。

夫白朮之與六味,其功相反,焉得合之。曰:從合生脈來,則有自然相通之義。借茯苓以合五味異功之妙,用歸耆以合養血之奇,其不用澤瀉者,蓋為發熱作渴,小便不調,則無再竭之理。理無再竭,便當急生,生脈之所由來,既當生脈,異功之可以轉入也。且水生高原,氣化能出,肺氣將敗,故作渴不調。

此所以急去澤瀉,而生金滋水。復崇土以生金,其苦心可不知哉。)加生地柴胡五味,復等其分,名加味地黃丸,又名抑陰地黃丸。治肝腎陰虛,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熱渴便澀等證。(高鼓峰曰:又一變而為加味地黃丸,真愈出而愈奇矣。柴胡從逍遙來,生地從固本來,五味仍合都氣。

其曰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熱渴便澀,而總為肝腎陰虛,則知陰虛半由火鬱而致也,故用柴胡以疏之。鬱火非生地不能涼,故用生地。用五味,仍瀉丁以補金,補金以生水也。曰抑陰,為鬱火太盛,非疏之不可,疏之所以抑之。生地涼血,便有瀉義,瀉之所以抑之也。

)加五味生地當歸,名抑陰腎氣丸。治諸臟虧損,胸膈痞悶,發熱,潮熱,晡熱,或寒熱往來,五心煩熱。或口乾作渴,月經不調,或筋骨酸倦,飲食少思。或頭目不清,痰氣上壅,咳嗽晡甚。或小便赤數,兩足熱痛,或腰膝痿軟,肢體作痛等證。去澤瀉,加川楝子當歸使君子川芎,以赤茯苓換白茯苓,名九味地黃丸,治腎疳。

加柴胡芍藥,名疏肝益腎湯。治胃脘痛而大便燥結者,此肝血虛也,逍遙散所不俞者,此方妙。加當歸芍藥柴胡棗仁山梔,名滋水清肝飲。治胃脘燥痛,氣逆左肋上,嘔吐酸水,忽熱忽止等證。

白話文:

標題:[六味地黃丸]

內容:(適用於仲春時節),用於治療肝腎功能不足,真陰虧損,精血乾涸,導致身體消瘦虛弱,腰痛腿痠,自汗盜汗,體內水分失調產生痰溼,(丹溪說:長期疾病導致陰火上升,津液生成痰而不是血液,應補血來控制過度的相火,痰自然就會消失。)發熱咳嗽,(腎虛則將熱轉移到肺引起咳嗽,按壓時深入到骨頭,熱度能灼手,這是腎熱的表現。)頭暈目眩,(《直指方》記載:過度縱慾,腎氣無法迴歸根本,這是氣虛引起的頭暈。吐血、鼻出血、子宮出血,肝臟無法控制血液,導致血液異常流動,這是血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耳聾,遺精尿血,糖尿病頻尿,失血失聲,舌頭乾燥喉嚨疼痛,虛火牙痛,足跟疼痛,下體瘡瘍等症狀。(所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腎水不足,虛火上升所導致。)

主要成分:熟地(8兩),山茱萸肉(酒浸泡),山藥(4兩),茯苓(乳拌),牡丹皮,澤瀉(3兩),以上成分製成丸劑,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對於腎中水虛無法制約火的情況,這個方劑是主要治療方法。現代人常有腳底發熱,大腿內側發熱,腰背疼痛,通常是這種病症,也是咳血的先兆。熟地滋養陰液補腎,生血生精,山茱萸溫肝驅風,固精祕氣;牡丹皮清除潛在的火氣,涼血退燒。(時珍說:潛在的火氣,就是陰火。陰火,就是相火。世人專門用黃柏治療相火,不知道牡丹皮的功效更勝一籌,牡丹皮能進入腎臟清除陰火,消除無汗的骨蒸現象。)山藥在肺脾中清除虛熱,補脾固腎。(能固精。)茯苓滲除脾中的溼熱,同時溝通腎與心的聯繫。澤瀉排除膀胱中的水分,聰耳明目。增強水的主導作用,以制約陽氣,這就是這個方劑的目的。

添加黃柏和知母各2兩,名爲知柏八味丸。治療陰虛火動,骨骼軟弱,骨髓乾涸,(因爲下焦溼火),尺脈旺盛的人適合使用。添加肉桂1兩,名爲七味地黃丸。引導無根之火下降並歸於根本。治療肝經氣血虛,筋骨缺乏滋養,變爲寒證,導致筋骨疼痛,腳軟無力行走。以及傷寒服用過多涼藥,木中無火,手腳抽搐。肝經血虛,導致火燥筋攣,形成結核、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經書說:辛味可以潤養,這個方劑就是這樣。添加五味子,名爲都氣丸,治療勞累咳嗽。(補肺的根源,以生腎水。)添加肉桂1兩,五味子2兩,名爲加減八味丸。治療腎水不足,虛火上升,發熱口渴,口腔和舌頭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疼痛,或形體消瘦,夜間出汗發熱,五臟全部受損。添加五味子2兩,麥冬3兩,名爲八仙長壽丸,治療虛損勞熱。

添加杜仲炒(姜牛)膝(洗酒)各2兩,治療腎虛腰膝痠痛。去掉澤瀉,添加益智仁3兩,(鹽酒炒)治療小便頻繁。(益智辛熱,固精固氣。)使用熟地2兩。山藥、山茱萸、牡丹皮、當歸尾、五味子、柴胡各5錢,茯神、澤瀉各2錢半,蜂蜜製成丸劑,硃砂作爲外衣,名爲益陰腎氣丸,(即明目地黃丸,東垣。)治療腎虛視力模糊。

(添加柴胡的原因是爲了提升陽氣。)添加柴胡、五味子、白朮、當歸、甘草,名爲滋腎生肝飲,治療血虛氣滯。或者肩背緊繃疼痛,或者胃脘在心中疼痛,或者肝火鬱結在胃中,導致疲倦嗜睡,不想吃飯,口渴喉嚨乾燥,以及婦女小便自行流出,頻繁無度。任何傷寒後,熱已退卻出現口渴的情況都可以使用。薛氏使用治療婦女因憤怒傷害肝脾,導致小便不暢,月經不調,兩側肋骨脹悶,小腹疼痛,寒熱交替,胸部乳房疼痛,左側脈象弦洪,右側脈象弦數。這是因憤怒傷害肝脾,血虛氣滯造成的困擾。

(高鼓峯說:六味丸,薛氏將其變化爲滋腎生肝飲,使用六味減半分量。並添加柴胡、五味子、白朮、當歸、甘草,合併逍遙散但去除了白芍。添加五味子,合併了都氣丸的含義。爲了滋養肝臟,所以去除了芍藥,並保留白朮和甘草以補脾。補脾,生金以剋制木。以剋制爲生,是天地自然的順序。)去掉山茱萸,添加柴胡、當歸尾、生地、五味子,辰砂作爲外衣,名爲滋陰腎氣丸。

治療眼睛視網膜逐漸擴散,或者如同霧露中行走,逐漸看到空中有黑斑,看物體時出現雙重影像,久而久之光線無法聚焦,以及內障。視網膜淡白色。(高鼓峯說:又一次變化成爲滋陰腎氣丸,單獨去除了山茱萸,並添加柴胡、當歸尾、生地、五味子,仍然合併了逍遙散和都氣丸,同時治療腎和肝。使用當歸尾和生地,是爲了去除淤滯。柴胡疏解木氣。去除了芍藥,以免妨礙疏解。命名爲滋陰,是指厥陰。都使用五味子,雖然合併了都氣丸,但實際上防止木反克,具有瀉丁的意義。去除了山茱萸,不想強迫木。)去掉澤瀉,而使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陳皮、甘草、五味子、麥冬,名爲人參補氣湯。治療腎水不足,虛火上升,咳嗽膿血,發熱口渴,小便不調等症狀。(高鼓峯說:又一次變化成爲人參補氣湯,其意義更加變化無窮,真有游龍戲海的妙處。

白朮和六味丸的功效相反,怎麼能合併使用呢?回答是:從合併生脈丸而來,就有自然相通的意義。藉助茯苓來發揮五味異功的妙處,使用當歸和黃芪來合併養血的奇妙,沒有使用澤瀉的原因,是因爲發熱口渴,小便不調,就沒有再次消耗的道理。道理沒有再次消耗,就應當立即生長,生脈丸的來源,既然應當生脈,異功就可以轉入。況且水生高原,氣化能夠產生,肺氣即將衰敗,所以會出現口渴和小便不調。

這就是爲什麼急切地去除澤瀉,而促進金和水的生長。再次強調土以生金,其苦心不可不知。)添加生地、柴胡、五味子,使其等分,名爲加味地黃丸,又名抑陰地黃丸。治療肝腎陰虛,耳朵內部瘙癢疼痛並有液體流出,或者視力模糊伴有痰喘,或者熱渴小便澀痛等症狀。(高鼓峯說:又一次變化成爲加味地黃丸,真是越變越奇特。柴胡從逍遙散而來,生地從固本丸而來,五味子仍然合併了都氣丸。

所謂耳朵內部瘙癢疼痛並有液體流出,或者視力模糊伴有痰喘,或者熱渴小便澀痛,總體上是肝腎陰虛,那麼我們知道陰虛一半是由火鬱造成的,因此使用柴胡來疏解。鬱火不是生地不能涼,所以使用生地。使用五味子,仍然瀉丁以補金,補金以生水。命名爲抑陰,是因爲鬱火過於旺盛,必須進行疏解,疏解是爲了抑制。生地涼血,就有了瀉的意義,瀉是爲了抑制。)添加五味子、生地、當歸,名爲抑陰腎氣丸。治療各個臟器虧損,胸膈痞滿,發熱,潮熱,午後發熱,或者寒熱交替,五心煩熱。或者口乾口渴,月經不調,或者筋骨痠痛,飲食減少。或者頭腦不清,痰氣上湧,咳嗽在傍晚加重。或者小便紅短,雙腳熱痛,或者腰膝軟弱,肢體疼痛等症狀。去掉澤瀉,添加川楝子、當歸、使君子、川芎,以赤茯苓代替白茯苓,名爲九味地黃丸,治療腎疳。

添加柴胡、芍藥,名爲疏肝益腎湯。治療胃脘疼痛且大便乾燥結硬的情況,這是肝血虛的表現,逍遙散無法治癒的,這個方劑非常有效。添加當歸、芍藥、柴胡、酸棗仁、山梔,名爲滋水清肝飲。治療胃脘乾燥疼痛,氣逆在左肋上方,嘔吐酸水,忽冷忽熱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