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1. 卷二上
2. 補養門
3. 崔氏八味丸
(金匱),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泄瀉腹脹。〔(仲景云:)氣虛有痰,宜腎氣丸補而逐之。)吳茭山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或元陽虛憊,陽痿精寒,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軟,目昏等證。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尺脈弱者宜之。(亦有假有力者,服之亦效。)
熟地黃(用懷生地。水洗去砂土,柳木甑砂鍋上蒸一日,曬乾,再蒸再曬,九次為度,臨用搗膏,八兩。),山萸肉(陳者酒潤),懷山藥(四兩),茯苓(乳拌),丹皮,澤瀉(三兩),肉桂(去皮),熟附子(一兩),蜜丸。(洛謂蜜性甘緩,易豬腎煮爛為丸,似更得。),空心鹽湯下。
吳鶴皋曰:腎中水火俱虧者,此方主之。加五味鹿茸,名十補丸。治兩尺微弱,陰陽俱虛。
白話文:
這個方子(崔氏八味丸),出自《金匱要略》,是用來治療因為命門的火衰弱,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來溫養脾胃,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腹瀉腹脹等症狀的。
《傷寒論》中也有提到,如果氣虛且有痰,應該用腎氣丸來補氣並去除痰濕。吳茭山認為,八味丸是治療痰的根本方法。
這個方子也適用於元陽虛衰,導致陽痿、精液寒冷、肚臍腹部疼痛、夜間頻尿、膝蓋痠軟、腰部無力、眼睛昏花等症狀。就像王冰所說的,這個方子是為了增強命門之火的來源,藉此驅散體內的陰寒。如果把脈時,發現尺脈虛弱,就適合用這個方子。(也有脈象看起來有力,但其實是假象的情況,服用這個方子也會有效。)
藥方組成如下:
- 熟地黃(使用懷生地,洗淨泥沙後,用柳木蒸籠在砂鍋上蒸一天,曬乾,再蒸再曬,重複九次,最後搗成膏狀,用八兩。)
- 山茱萸(使用陳年的,並用酒浸潤)
- 懷山藥(四兩)
- 茯苓(用牛奶拌過)
- 丹皮
- 澤瀉(以上兩味各三兩)
- 肉桂(去皮)
- 熟附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用蜂蜜製成藥丸。有人認為蜂蜜性味甘緩,可以改用豬腎煮爛後製成藥丸,效果可能更好。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吳鶴皋認為,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腎中的水火都虧虛的情況。如果再加入五味子和鹿茸,就叫做十補丸,可以治療兩尺脈微弱,陰陽兩虛的狀況。
4. 右歸丸
(景岳),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臍腹疼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痛痹。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
或心跳不寧,或四肢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證。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八味丸治之不愈者,宜服此,或用右歸飲。(凡八味右歸用桂附等方,唯肺陰有餘者宜之,否則助火爍金,反生肺病。)
大懷熟(八兩),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制),杜仲(薑湯炒),鹿角膠(炒珠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附子(制),肉桂(二兩)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白湯下,其效尤速。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
蓋人參之功,隨陽藥則入陽分,隨陰藥則入陰分。欲補命門之陽,非加人參,不能捷效。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五味子三兩,肉豆蔻三兩,麵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乾薑三四兩,炒黃用。
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泡半日,炒用。如腰膝痠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副,以酒煮爛搗入之。
白話文:
右歸丸,主要治療因為元陽不足,可能是先天體質虛弱,也可能是勞累過度,導致命門火衰弱,無法溫養脾胃。這會造成脾胃虛寒,食慾不振,甚至噁心、腹脹、打嗝、反胃,或者身體怕冷,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小便失禁,小便淋漓不盡,疝氣等問題,也可能因為寒氣侵襲關節而導致肢體疼痛麻木,或者寒邪停留在下焦導致水腫。總之,凡是體內真陽不足的人,必定會精神疲憊、氣虛乏力。
還可能出現心慌不安、四肢無力、視線模糊、產生幻覺,或因為陽氣衰弱導致不孕等症狀。應該要趕快補益命門的陽氣,培補右腎的元陽,自然精神就會強健起來。如果服用八味丸效果不佳,就應該服用右歸丸,或者使用右歸飲。一般來說,八味丸和右歸丸這類方劑,使用肉桂、附子等藥材,比較適合肺陰有餘的人服用,否則會助長火氣,耗損肺陰,反而會產生肺部疾病。
藥材配方如下:大懷熟地(八兩),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子(炮製過),杜仲(用薑汁炒過),鹿角膠(炒成珠狀,四兩),當歸(三兩,如果容易腹瀉就不要用),附子(炮製過),肉桂(二兩)。將上述藥材製成藥丸,做法和前面提到的相同,或者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嚼服二、三丸,用溫開水送服,效果會更快。如果陽虛又氣虛,一定要加入人參為主藥,用量可以是二三兩,也可以是五六兩,根據個人虛實情況調整用量。
人參的功效,與補陽藥同用就入陽分,與補陰藥同用就入陰分。想要補命門的陽氣,非加入人參不能快速見效。如果陽虛滑精,或帶下混濁、大便稀溏,可以加入補骨脂(用酒炒過,三兩)。如果長期腹瀉不止,可以加入五味子(三兩)和肉豆蔻(三兩,用麵粉炒過後去除油脂)。如果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噁心嘔吐、吞酸,這些都是脾胃虛寒的症狀,可以加入乾薑(三四兩,炒黃後使用)。
如果腹痛不止,可以加入吳茱萸(二兩,用熱水浸泡半天,炒過後使用)。如果腰膝痠痛,可以加入胡桃肉(連皮一起,四兩)。如果陰虛陽痿,可以加入巴戟肉(四兩)和肉蓯蓉(三兩),或者加入黃狗外腎(一兩對或兩對,用酒煮爛後搗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