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九上 (11)
卷九上 (11)
1. 七氣湯
(三因方名四七湯),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或咳或喘,或攻衝作痛。(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七情之病令人氣結痰聚,陰陽不得升降,故有痞滿喘咳沖攻等證。)
半夏(薑汁炒五錢),厚朴姜(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加薑棗煎。
氣鬱則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氣化痰為先。半夏辛溫,除痰開鬱。厚朴苦溫,降氣散滿。紫蘇辛溫,寬中暢肺,定喘消痰。茯苓甘淡,滲濕益脾,通心交腎。痰去氣行,則結散郁解,而諸證平矣。
加白芍陳皮人參桂心,亦名七氣湯。(三因)治七情鬱結,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噎塞。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七氣湯」,它主要治療因為情緒波動(像是高興、憤怒、憂愁、思慮、悲傷、恐懼、驚嚇)導致的氣鬱結,使得痰液積聚。患者會覺得喉嚨有痰卡住,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胸口悶脹、呼吸急促,可能會有咳嗽或喘息,有時候還會感覺到胸口一陣陣的疼痛。這是因為情緒波動會讓人氣機不順,痰液積聚,導致體內陰陽失衡,因此出現胸悶、喘咳、胸痛等症狀。
這個方子的藥物組成包括:
- 半夏(用薑汁炒過,五錢)
- 厚朴(用薑汁炒過,三錢)
- 茯苓(四錢)
- 紫蘇(二錢)
將以上藥材加上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氣鬱的時候痰液就會積聚,所以要先疏散鬱氣,讓氣機順暢,才能化解痰液。半夏性味辛溫,能去除痰液,疏通鬱結。厚朴性味苦溫,能降氣散滿。紫蘇性味辛溫,能寬胸理氣,使肺氣舒暢,並能平喘、消除痰液。茯苓性味甘淡,能滲濕健脾,並能溝通心腎。當痰液去除,氣機順暢,鬱結自然就會消散,各種症狀就能得到緩解。
如果在這個方子中加入白芍、陳皮、人參和桂心,也叫做七氣湯。這個方子(《三因方》中的七氣湯)主要治療因為情緒鬱結導致的陰陽失調,出現嘔吐、腹瀉交替,忽冷忽熱、頭暈眼花、胸悶脹滿、吞嚥困難等症狀。
2. 四七湯
(局方,亦名七氣湯。),治七情郁,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膨脹喘急。(針經云:胃絡不和,喘出於陽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於腎氣之上奔。)
人參,官桂,半夏(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李士材曰:夫七情過極,皆傷其氣。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獨異者。蓋郁久則濁氣閉塞,而清氣日薄矣,故雖痛雖膨,而不用木香枳殼,用人參以壯主氣之臟,(肺)官桂以制謀慮之官。(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桂能平肝。)郁久生痰,半夏為之驅逐。郁故不和,國老為之調停。
況桂性辛溫,疏氣甚捷,鬱結者還為和暢矣。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玉機微義曰:經云:寒則氣收,宜辛散之,甘緩之,此治氣虛寒鬱藥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四七湯」,也叫做「七氣湯」,出自《局方》。主要治療因為情緒波動(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的痰液積聚。像是虛寒體質引起的呼吸困難、心腹絞痛、腹脹或呼吸急促等症狀。(《針經》說:胃的經絡不調和,會導致氣喘往上衝;腎氣耗散,也會導致氣喘往上衝。)
藥材組成有:人參、肉桂、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再加生薑一起煎煮。如果心腹疼痛,可以加入延胡索。(延胡索可以疏通血液中的氣滯,也能疏通氣中的血滯。)
李士材說:七情過度都會傷害氣。朱丹溪用越鞠丸來治療,而這個方子有所不同。因為情緒鬱悶太久,會導致濁氣堵塞,清氣日漸衰弱,所以即使出現疼痛、腹脹,也不用木香、枳殼等破氣的藥材,而是用人參來補強主導氣的臟器(指肺),用肉桂來制衡思慮過度的臟器(指肝。肝就像將軍,思慮從肝而出,肉桂可以平肝)。情緒鬱悶太久會生痰,用半夏來驅逐痰液。情緒鬱悶導致不和,用甘草來調和。
況且肉桂的性質是辛溫,疏通氣機非常快速,可以讓鬱結的氣機恢復和暢。這個湯之所以叫「四七湯」,是因為用四味藥來治療七情所導致的疾病。(《玉機微義》說:《黃帝內經》講:寒邪會使氣收縮,所以要用辛散的藥物來疏散它,也要用甘味的藥物來緩和它。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氣虛寒鬱的藥。)
3. 白金丸
治癲狂失心。(癲多喜笑,尚知畏懼,證屬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證屬為陰。此病多因驚憂,痰血塞於心竅所致。難經云:諸陽為狂。諸陰為癲。)
白礬(三兩),鬱金(七兩),薄荷糊丸。
白礬酸鹹,能軟頑痰。鬱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疾已矣。
白話文:
白金丸
治療癲狂、精神錯亂的疾病。(癲症多表現為喜笑,但還知道害怕,這種情況屬於體內虛弱。狂症多表現為憤怒,難以控制,這種情況屬於體內陰氣過盛。這種病大多是因為驚嚇、憂慮,導致痰和瘀血堵塞心竅所造成的。《難經》說:陽氣過盛就會出現狂症,陰氣過盛就會出現癲症。)
藥方組成:白礬(三兩)、鬱金(七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薄荷汁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
白礬味酸鹹,能夠軟化頑固的痰液。鬱金味苦辛,能夠去除惡血。痰和瘀血去除後,心竅就會暢通,疾病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