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九上 (7)
卷九上 (7)
1. 辰砂散
(靈苑),治風痰諸癇,癲狂心疾。(諸癇因驚恐憂怒,火盛干心,痰塞心竅,發時卒倒搐掣,叫吼吐涎,食頃乃醒。身熱脈浮在表者,陽癇,屬六腑,易治。身冷脈沉在裡者,陰癇,屬五臟,難治。其實痰火與驚而已,癲狂亦由於此。)
白話文:
《靈苑》治風痰諸癇,亦治癲狂、心悸。
諸癇的成因是驚恐、憂怒,火氣過旺,導致痰塞心竅,發作時突然倒下,抽搐、叫嚷、吐口水,大約一頓飯的工夫才清醒。身熱、脈搏浮在表面的,是陽癇,屬於六腑,容易醫治。身冷、脈搏沉在裡面的,是陰癇,屬於五臟,難以醫治。其實,病因都是痰火與驚。癲狂發生的原因也在這裡。
辰砂(光明者一兩),乳香(光瑩者),棗仁(五錢炒),溫酒調下,恣飲沉醉,聽睡一二日勿動。若驚寤,不可復治。辰砂鎮心瀉心火,乳香入心散瘀血,棗仁補肝膽而寧心。加人參一兩,蜜丸彈丸大,名寧志膏。(本事)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治同。
白話文:
硃砂(挑選明亮光鮮者一兩),乳香(光澤明潔者),棗仁(炒至五錢),用溫酒送服,儘量飲酒至沉醉,閉目入睡一到二日,期間不可移動或幹擾。若患者驚醒,則不可再治療。硃砂可鎮靜安神、瀉除心火,乳香可入心散瘀血,棗仁可補益肝膽、寧心安神。若加入人參一兩,做成蜜丸如彈丸大小,稱之為「寧志膏」。(出自《本事》)每次服用一丸,以薄荷湯送服,療效與前述相同。
2. 三子養親湯
(韓𢘅),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痰不自動,因火而動,氣有餘便是火。氣盛上壅,故喘。痰火塞胸,故懶食。)
白話文:
(韓𢘅)治療老年人氣實痰盛,呼吸喘促、食慾不振的病症。(痰液本身並不自動移動,但受火氣的影響而移動,氣多餘則會化火。氣盛上升堵塞,所以會喘氣。痰火阻塞胸部,所以食慾不振。)
紫蘇子(沉水者),白芥子,萊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為君。
白話文:
-
紫蘇子(取沉入水者):微炒研磨。
-
白芥子:微炒研磨。
-
萊菔子:微炒研磨。
以上三味藥材等量混合,煎服。也可以根據病情的主證,酌情加減藥材的用量。
白芥子除痰,紫蘇子降氣,萊菔消食。然皆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矣。(吳鶴皋曰:治痰先理氣,此治標爾。終不若二陳能健脾去濕,有治本之功也。李士材曰:治病先攻其甚,若氣實而喘,則氣反為本,痰反為標矣,是在智者神而明之。若氣虛者,非所宜矣。)
白話文:
白芥子可以消除痰液,紫蘇子可以降低氣的升發,萊菔可以消除積食。然而,這些都是行氣化痰的藥物,氣運行順暢,火氣就會下降而痰液就會消失。(吳鶴皋說:治療痰液首先要調理氣,這只是治標。終究不如二陳湯能夠健脾祛濕,有治本之功。李士材說:治療疾病首先要攻其最嚴重的,如果氣實而喘,那麼氣反而成為根本,痰反而成為標,這在於聰明的人靈活掌握。如果是氣虛的人,就不適用這些藥物了。)
3. 常山飲
(局方),瘧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瘧初起不宜截,截則邪氣未盡,變生他證,發久則可截之。)
白話文:
長時間無法痊癒的瘧疾,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制止。但瘧疾剛開始發作時不適合使用此法,因為這樣做可能會讓病邪沒有完全排出,反而引發其他病症;只有當瘧疾反覆發作了很久,才適合使用此法來制止。
常山(燒酒炒二錢),草果(煨),檳榔,知母,貝母(一錢),烏梅(二個),薑三片,棗二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時,面東空心溫服。渣用酒浸煎,待瘧將發時先服。一方有良薑甘草,無檳榔。一方加穿山甲甘草。
白話文:
常山(燒酒炒二錢),草果(煨),檳榔,知母,貝母(一錢),烏梅(兩個),薑三片,棗二枚,用一半酒一半水煎煮。露一個晚上,在太陽還沒出來時,面向東方,空著肚子溫服。把渣滓用酒浸泡煎煮,等到瘧疾將要發作時先服下。另一種藥方有良薑、甘草,但是沒有檳榔。還有一種藥方加入穿山甲、甘草。
古云:無痰不作瘧。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檳榔下氣破積,能消食行痰。陰陽不和則瘧作,(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知母滋陰,能治陽明獨勝之火。草果辛熱,能治太陰獨勝之寒。貝母清火散結,瀉熱除痰。烏梅酸斂澀收,生津退熱。(斂陰故退熱。)合為截瘧之劑也。
白話文:
古人說:沒有痰液就不會發瘧。常山可以引發嘔吐以運行水液,祛除沉積已久的痰液和飲邪。檳榔可以通氣化積,能夠消除食物積滯和化解痰液。陰陽不調和就會發瘧,(陽氣盛就會發熱,陰氣盛就會發寒。)知母滋陰,能夠治療陽明單獨旺盛的火熱。草果辛熱,能夠治療太陰單獨旺盛的寒症。貝母清火散結,瀉熱除痰。烏梅酸斂澀收,生津退熱。(斂陰所以退熱。)組合在一起就是截瘧的藥劑。
〔趙以德曰:常究本草,知母草果常山烏梅檳榔穿山甲,皆云治瘧。集以成方者,為知母性寒,入足陽明,治獨勝之熱。使退就太陰。草果溫燥,治足太陰獨勝之寒,使退就陽明。二經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藥。常山主寒熱瘧,吐胸中痰結,是為臣藥。烏梅湧痰,檳榔除痰癖,破滯氣,是為佐藥。
白話文:
趙以德說:我經常研究本草,發現知母、草果、常山、烏梅、檳榔、穿山甲,都聲稱可以治療瘧疾。我把這些藥物組合成一個方劑,因為知母性寒,可以進入足陽明經,治療獨勝之熱,並使熱退回到太陰經。草果性溫燥,可以治療足太陰經獨勝之寒,並使寒退回到陽明經。這兩個經絡協調平衡,就不會出現陰陽交錯的變化,因此知母和草果是君藥。常山可以治療寒熱瘧疾,並吐出胸中的痰結,因此是臣藥。烏梅可以湧出痰液,檳榔可以消除痰癖,並破除滯氣,因此是佐藥。
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入陰陽,貫穿經絡於營分,以破暑結之邪,為使藥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李士材曰:常山生用多用則吐,與甘草同用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錢許,每見奇功,未見其或吐也。世人泥於老人久病忌服之說,使良藥見疑,沉疴難起,抑何愚耶。
白話文:
穿山甲住在山洞裡,遇到水就潛入水中,這表明它能夠在陰陽之間來回穿梭,穿過人體的經絡,作用於營養部分,可以打散暑熱引起的凝滯邪氣,作為輔助藥物使用。只有當脾臟和胃部有痰阻時,使用它才會有效果。李時珍說:常山生用或者用量大的時候會引起嘔吐,如果和甘草一起使用也會導致嘔吐。但如果用酒浸泡後炒製透徹,只需用少量,每次都能看到驚人的效果,從來沒有見過會引起嘔吐的情況。世人固守著老年人和長期患病的人不應該服用的觀點,使得好藥受到質疑,重病難以康復,這真是太愚蠢了。
李時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瘧。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日後為陽)用之得宜。得甘草則吐,得大黃則利,得烏梅穿山甲則入肝,得小麥竹葉則入心,得秫米麻黃則入肺,得龍骨附子則入腎,得草果檳榔則入脾。蓋無痰不作瘧,一物之功,亦在驅逐痰水而已。〕
白話文:
李時珍說:常山與蜀漆,可以化痰、截瘧。必須在發汗散邪、提升陽氣之後,才能適當地使用。搭配甘草使用會導致嘔吐,搭配大黃使用會導致腹瀉,搭配烏梅和穿山甲使用會作用於肝臟,搭配小麥與竹葉會作用於心臟,搭配秫米與麻黃會作用於肺臟,搭配龍骨與附子會作用於腎臟,搭配草果與檳榔會作用於脾臟。沒有痰就不會發作瘧疾,常山蜀漆的作用,也在於驅逐痰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