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九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上 (4)

1. 金沸草散

(活人),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風盛則氣壅,氣壅則痰升,故頭目錯痛而咳嗽。直指方云:咳嗽,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悽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滯。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松。三因方云:一婦牙疼,治療不效,口頰皆腫,以金沸草散大劑煎湯,熏漱而愈。)

旋覆花(即金沸草),前胡,細辛(一錢),荊芥(錢半),赤茯苓(六分),半夏(五分),甘草(炙三分),加薑棗煎。局方加麻黃赤芍,無赤茯細辛。如滿悶,加枳殼桔梗。有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風熱上壅,荊芥輕辛,發汗而散風。痰涎內結,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氣。

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發散而緩中,茯苓行水,細辛溫經。蓋痰必挾火而兼濕,故下氣利濕,而證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瀉丙丁也。

白話文:

[金沸草散]

這個藥方(出自《活人書》),是用來治療肺經受風寒引起的感冒,症狀有頭暈頭痛、咳嗽多痰。(風邪太盛就會導致氣機阻塞,氣機阻塞痰就會上湧,所以會頭暈頭痛和咳嗽。像是《直指方》說的:咳嗽,如果是感冒引起的,會鼻塞聲音沙啞;如果是受寒引起的,會覺得冷怕冷;如果夾帶熱邪,會感到煩躁;如果夾帶濕邪,會覺得身體沉重不舒服。如果是有瘀血,會覺得胸膈之間悶痛;如果是停了水,會覺得心下慌張不安。《三因方》說:有個婦人牙痛,治療都沒效,嘴巴和臉頰都腫起來,用金沸草散大量煎湯,拿來熏和漱口就好了。)

藥方組成有:旋覆花(也就是金沸草)、前胡、細辛(一錢)、荊芥(一錢半)、赤茯苓(六分)、半夏(五分)、炙甘草(三分),再加上薑和紅棗一起煎。醫藥局的處方會加入麻黃和赤芍,但沒有赤茯苓和細辛。如果覺得胸悶,可以加入枳殼和桔梗。如果有發熱,可以加入柴胡和黃芩。如果頭痛,可以加入川芎。風熱往上衝,用荊芥的輕微辛散性質,可以發汗來散風。痰涎積在體內,用前胡和旋覆花,可以消痰降氣。

半夏可以乾燥痰液並使氣機下降,甘草可以發散藥性並緩和藥性,茯苓可以利水,細辛可以溫通經絡。痰通常都夾帶火和濕氣,所以要用降氣利濕的方法,症狀自然就會平息。茯苓用紅色的,是因為它走血分,可以瀉掉丙火和丁火。

2. 半夏白朮天麻湯

(東垣),治脾胃內傷,眼黑頭眩,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噁心煩悶,四肢厥冷,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痰厥者,濕痰厥逆而生也。痰逆則上實,故令頭痛目眩,眼前見黑色也。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少陰頭痛,足寒而氣逆也。太陰少陰二經,雖不上循頭,然痰與氣逆,壅於膈中,頭上氣不得暢而為痛也。)

半夏(薑製),麥芽(錢半),神麯(炒),白朮(炒一錢),蒼朮(泔浸),人參,黃耆(蜜炙),陳皮,茯苓,澤瀉,天麻(五分),姜干(三分),黃柏(二分酒洗),每服五錢。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半夏燥痰,而能和胃。)頭旋眼黑,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定。黃耆人參甘溫,可以補中,亦可以瀉火。二術甘苦而溫,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氣。(去濕故除痰,健脾故益氣。)苓澤瀉熱導水,陳皮調氣升陽。神麯消食,蕩胃中滯氣。麥芽化結,助戊己運行。

(胃為戊土,脾為己土。)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寒,以療少火在泉發躁也。(東垣曰: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令你頭痛,身重惡寒,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煩頭痛者,過在手太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

過在足太陽少陰,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次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也。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到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有真頭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頭痛每以風藥治之者,以高巔之上,唯風可到。

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昇天者也。太陽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黃芩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白芷石膏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朮半夏南星為主。

少陰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厥陰頭項痛,或吐涎沫,厥冷,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清空膏,風濕頭痛藥也。

白朮半夏天麻湯,痰厥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厥逆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按以苦吐之者,瓜蒂散濃茶之類是也。或搐去鼻中黃水,亦治濕氣在頭之捷法。)

白話文:

這個方子(半夏白朮天麻湯),是治療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眼睛發黑、頭暈、頭痛欲裂、身體沉重像山一樣的症狀。同時會感到噁心、心煩、四肢冰冷,這種狀況被稱為足太陰經絡的痰厥頭痛。(痰厥,是指濕痰阻礙氣機逆行而產生的。痰逆向上,導致頭部氣機不暢,所以會頭痛、眼花、眼前發黑。李東垣說過,太陰經絡的頭痛,一定有痰作祟。少陰經絡的頭痛,則是腳冷且氣逆。太陰、少陰這兩條經絡雖然不直接經過頭部,但痰和氣逆積聚在胸膈之間,導致頭部的氣血無法順暢運行而產生疼痛。)

這個藥方使用以下藥材:

  • 半夏(用薑汁炮製過)
  • 麥芽
  • 神麯(炒過)
  • 白朮(炒過)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
  • 人參
  • 黃耆(用蜂蜜炙烤過)
  • 陳皮
  • 茯苓
  • 澤瀉
  • 天麻
  • 乾薑
  • 黃柏(用酒洗過)

每服五錢。

痰厥引起的頭痛,如果沒有半夏就無法去除。(半夏能夠乾燥痰濕,同時調和脾胃功能。)頭暈眼黑,是因為體內虛風作祟,如果沒有天麻就無法平息。(黃耆和人參性味甘溫,可以補養中氣,也能夠瀉除體內虛火。白朮和蒼朮性味甘苦而溫,可以去除痰濕,也能夠補益氣機。(去除濕氣所以能除痰,健脾所以能益氣。)茯苓和澤瀉可以清熱利水,陳皮可以調理氣機、升發陽氣。神麯可以幫助消化,去除胃中的積滯。麥芽可以化解積滯,幫助脾胃的運作。(胃屬於戊土,脾屬於己土。)乾薑性味辛熱,可以驅散體內的寒氣。黃柏性味苦寒,可以治療體內少火妄動引起的煩躁。(李東垣說過,風邪從上而入,風寒侵襲頭部,邪氣從外進入體內,會導致頭痛、身體沉重、怕冷,這是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頭痛、耳鳴、身體九竅不通暢,是由於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這是氣虛引起的頭痛。心煩引起的頭痛,病因在手太陽經和手少陰經,這是濕熱引起的頭痛。如果氣機上逆而下不達,導致頭頂疼痛,這是下虛上實的表現。病因在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嚴重的話會侵入腎臟,屬於寒濕引起的頭痛。如果頭部半邊疼痛,應該先取手少陽經和手陽明經的穴位,其次取足少陽經和足陽明經的穴位,這是偏頭痛。有厥逆頭痛的人,是因為感受了極度的寒冷,寒氣深入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部的氣機逆亂,會導致頭痛,甚至牙齒也會疼痛。有真頭痛的人,嚴重的話會整個腦部都疼痛,手腳冰冷直到關節,這種情況屬於絕症,難以治癒。治療頭痛通常會使用風藥,是因為頭頂是最高的地方,只有風藥能夠到達。藥物中氣味輕薄的,屬於陰中之陽,是從地面升到天空的。太陽經的頭痛,會怕風怕冷,脈象浮緊,應該使用川芎、羌活、獨活、麻黃等藥物。少陽經的頭痛,脈象弦細,會有時冷時熱,應該使用柴胡、黃芩等藥物。陽明經的頭痛,會自汗、發熱、怕冷,脈象浮緩而長實,應該使用升麻、葛根、白芷、石膏等藥物。太陰經的頭痛,一定有痰,身體沉重或者腹痛,屬於痰濕停滯,脈象沉緩,應該使用蒼朮、半夏、南星等藥物。少陰經的頭痛,三陰三陽經絡的氣機不順暢,導致腳冷而氣逆,屬於寒厥,脈象沉細,應該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厥陰經的頭項疼痛,會吐口水,四肢厥冷,脈象浮緩,應該使用吳茱萸湯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應該使用當歸、川芎等藥物。氣虛引起的頭痛,應該使用人參、黃耆等藥物。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應該使用調中益氣湯,少量加入川芎、蔓荊子、細辛。清空膏是治療風濕引起的頭痛的藥物。

半夏白朮天麻湯,是治療痰厥頭痛的藥方。羌活附子湯,是治療厥逆頭痛的藥方。如果濕氣在頭部,應該用苦味藥物來嘔吐出來,不能拘泥於固定的藥方來治療。使用苦味藥物來嘔吐,像是瓜蒂散或濃茶之類的。也可以用棉棒吸去鼻腔中的黃水,這也是治療頭部濕氣的快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