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24)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24)

1. 綠豆飲

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於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乾不宜厚,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熱。

白話文:

凡是熱毒、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各種火氣導致的發熱,到了極度嚴重、無法退燒的時候,使用這個方法最有效。

用綠豆,不論多少都可以,用大量的水煮到軟爛,加入少許鹽,或者加蜂蜜也可以。等它冷卻,無論是濃稠、稀薄,或是只喝湯,都可以隨意飲用,一天喝三四次也沒關係。這個東西性質並不是非常寒涼,不會傷害脾胃。而且很擅長解毒、消除煩躁、退燒止渴,利尿,是簡單又快速的最佳方法。如果火氣旺盛、口乾舌燥,就不適合煮得太濃稠,只要稍微煮到半熟,喝清湯冷飲,更可以消除煩躁、清熱降火。

2. 香連丸

(直指),治脾胃兩經中濕火,傳變大腸,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濕熱之積,瘀乾血分則赤,瘀干氣分則白。赤白兼下者,氣血俱病也。後重裡急者,氣滯不通也。按裡急後重,有因火熱者,有因氣滯者,有因積滯者,有因氣虛者,有因血虛者,當審證論治。)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同炒。去茱萸用。),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醋糊丸,米飲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兩,黃連用蜜水拌,蒸曬九次,入木香為丸。

痢為飲食不節,寒暑所傷,濕熱蒸鬱而成。黃連苦燥濕,寒勝熱,直折心脾之火,故以為君。用吳茱同炒者,取其能利大腸壅氣,且以殺大寒之性也。裡急由於氣滯,木香辛行氣,溫和脾,能通利三焦,泄肺以平肝。使木邪不克脾土,氣行而滯亦去也。一寒一熱,一陰一陽,有相濟之妙。

經所謂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也。(嘉言云:近日香蓮丸,絕非舊法。雜用消克瀉下之藥,人自為政,亦名香蓮。殺人如麻,真可痛恨。)

加石蓮肉,治噤口痢。(石蓮清心火,開胃口。)加大黃,治熱痢積滯。(大黃瀉胃熱。蕩積滯。)加訶子龍骨,名黃連丸。(宣明)加吳茱萸肉豆蔻,烏梅湯丸,並治痢疾斷下。(烏梅龍骨肉豆蔻訶子,皆澀大腸。)

白話文:

香連丸,主要治療脾胃兩經因濕熱而引起的疾病,當濕熱傳到大腸,就會造成腹瀉,排出紅白色膿血相雜的糞便,並且會有裡急後重(想排便卻又排不乾淨的感覺)。

(如果濕熱積在血分,就會出現紅色血便;如果積在氣分,則會出現白色膿便。紅白膿血便都有,代表氣血都生病了。裡急後重是因為氣滯不通。但裡急後重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火熱、氣滯、積滯、氣虛、或血虛,所以要仔細判斷病症,才能對症下藥。)

香連丸的配方是:黃連(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一起炒過,去除吳茱萸後使用)、木香(四兩八錢,不經過火炒),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製成糊狀,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另一種配方是將藥材等量磨粉,用蜂蜜製成藥丸。還有一種配方是在原配方基礎上加入甘草八兩,並將黃連用蜜水拌勻,蒸過、曬乾九次,再加入木香做成藥丸。

腹瀉的成因通常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感受寒暑、濕熱在體內積聚而成。黃連味苦,可以燥濕、用寒性來去除熱性,能直接抑制心脾的火氣,所以作為主藥。使用吳茱萸一起炒的原因,是因為它能疏通大腸的阻塞之氣,並且可以減弱黃連過於寒涼的藥性。裡急後重是因為氣滯,木香味辛,可以疏通行氣,性溫和,可以調和脾胃,能通暢三焦,並能宣泄肺氣來平息肝氣,使肝木不會剋制脾土,這樣氣行通暢,阻塞也就會消失。一味藥寒,一味藥熱,一陰一陽,有相互協調的妙用。

正如經典所說,熱證可以用寒涼藥治療,寒證也可以用溫熱藥治療。(有人說:現在的香連丸,已經完全不是以前的配方了。有些人隨意加入消食、攻下等藥,也自稱香連丸,這樣做簡直像在殺人,實在可恨。)

如果加入石蓮肉,可以治療因腹瀉而導致無法進食的病症。(石蓮肉可以清除心火,打開食慾。)如果加入大黃,可以治療因熱性腹瀉且伴有積滯的病症。(大黃可以瀉胃熱、排除積滯。)如果加入訶子和龍骨,就叫做黃連丸。(《宣明論方》中有記載。)如果加入吳茱萸、肉豆蔻,用烏梅湯送服做成的藥丸,可以治療各種痢疾並且使其停止。(烏梅、龍骨、肉豆蔻、訶子,都可以澀腸,止瀉。)

3. 雪梨漿

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方也。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傾。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渣,退陰火極速也。

白話文:

[雪梨漿]

這是一個能解除煩躁發熱、退散體內虛火的好方法,同時也能生津止渴。選用清香甘甜的大梨,削去外皮。準備一個大碗,盛裝清涼甘甜的泉水,將梨子切成薄片,浸泡在水中,稍待片刻。這樣泡出來的水一定會變得甘甜可口,只要經常飲用這些水,不要吃梨子渣,就能快速地退散體內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