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22)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22)

1. 蒼耳散

(無擇),治鼻淵。(鼻流濁涕不止,名鼻淵。乃風熱爍腦,而液外滲也。經曰:腦滲為涕。又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即山根,辛頞,痠痛也。原病式曰:如以火爍金,熱極則反化為水。肝熱甚則出泣,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皆火熱盛極,消爍以致之也。)

白芷(一兩),薄荷,辛夷(各五錢),蒼耳子(炒二錢半)為末,食前蔥茶湯調下二錢。

凡頭面之疾,皆由清陽不升,濁陰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陽明,上行頭面,通竅表汗,除濕散風。辛夷通九竅,散風熱,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頭腦。蒼耳疏風散濕,上通腦頂,外達皮膚。薄荷泄肺疏肝,清利頭目。蔥白升陽通氣,茶清苦寒下行,使清升濁降,風熱散而腦液自寧矣。

白話文:

[蒼耳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鼻淵的。(所謂的鼻淵,就是鼻子一直流著混濁的鼻涕。這是因為風熱侵入腦部,導致腦液外滲。古籍說:腦部滲出的液體就是鼻涕。又說:膽的熱氣傳到腦部,就會引起鼻淵,表現為山根(鼻樑根部)酸痛。病理的說法是:就像用火燒金屬,熱到極點反而會變成水。肝熱嚴重會流淚,心熱嚴重會流汗,脾熱嚴重會流口水,肺熱嚴重會流鼻涕,腎熱嚴重會流唾液。這些都是火熱過盛,消耗身體津液而導致的。)

藥材組成:

白芷(一兩)、薄荷、辛夷(各五錢)、炒過的蒼耳子(二錢半)。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在吃飯前用蔥茶湯調服二錢。

方劑原理:

一般來說,頭面部的疾病,都是因為清陽之氣不能上升,而濁陰之氣反而往上逆行所造成的。白芷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能將氣往上帶到頭面部,疏通孔竅,發汗,去除濕氣和風邪。辛夷能疏通九竅,驅散風熱,幫助胃裡的清陽之氣上升到頭腦。蒼耳子能疏散風邪和濕氣,往上通到頭頂,向外到達皮膚。薄荷能宣洩肺氣、疏通肝氣,使頭腦清爽。蔥白能升陽氣,通暢氣機;茶清則能清熱降火。這些藥材合用,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風熱散去,腦液自然就會恢復正常了。

2. 辛夷散

(嚴氏),治鼻生息肉,氣息不通,不聞香臭。(鼻為肺竅,氣清則鼻通,氣熱則鼻塞。濕熱甚盛,蒸於肺門,則生息肉。猶濕地得熱而生芝菌也。)

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風,川芎,細辛,木通,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茶調下。(外用燒礬為末,加硇砂少許,吹鼻中,能消之。)

經曰:天氣通於鼻。若胃中無痰火積熱,是平時上升,皆清氣也。由濕火內焚,風寒外束,氣血壅滯。故鼻生息肉,而窒塞不通也。辛夷升麻白芷,辛溫輕浮,能升胃中清氣,上行頭腦。防風藁本,辛溫雄壯,亦能上入巔頂,勝濕祛風。細辛散熱破結,通精氣而利九竅。芎藭補肝潤燥,散諸鬱而助清陽。

此皆利竅升清,散熱除濕之藥。木通通中,茶清苦寒,以下行瀉火。甘草和中,又以緩其辛散也。(時珍曰:肺開竅於鼻,陽明胃脈,挾鼻上行。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

白話文:

這個方子(辛夷散)是嚴氏用來治療鼻子長息肉,導致呼吸不暢,聞不到味道的病症。(鼻子是肺的竅門,肺氣清爽則鼻子通暢,肺氣有熱則鼻子阻塞。當體內濕熱過盛,蒸騰於肺門,就會產生息肉,就像潮濕的地面受熱會長出蘑菇一樣。)

藥方組成: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風、川芎、細辛、木通、甘草,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服用三錢,用茶水調和後服用。(外用方法是用燒過的明礬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硇砂,吹入鼻中,可以幫助消除息肉。)

醫書上說:「天氣與鼻子相通。」如果胃裡沒有痰火積熱,平時上升的都是清氣。因為體內濕火燃燒,外受風寒束縛,導致氣血壅塞,所以鼻子才會長出息肉,造成堵塞不通。辛夷、升麻、白芷性味辛溫,藥性輕浮,能夠提升胃中的清氣,向上到達頭部。防風、藁本性味辛溫,藥性強勁,也能向上到達頭頂,去除濕氣和風邪。細辛能散熱破結,通暢精氣,使九竅通利。川芎能補肝潤燥,疏散各種鬱結,幫助清陽上升。

這些藥物都是能通利孔竅、提升清氣、散熱除濕的藥。木通能通暢體內,茶的清涼苦寒之性能向下疏泄火氣。甘草能調和中氣,又能緩和藥性的辛散。(李時珍說:肺的竅門在鼻子,陽明胃經的脈絡挾著鼻子向上走。腦是元神所在,鼻子是生命之門的竅門。如果人體中氣不足,清陽之氣不能上升,頭就會歪斜,九竅也會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