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18)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18)

1. 服蠻煎

此方性味極清極輕,善入心肝二臟。行滯氣,開鬱結,通神明,養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麥冬,白芍,石菖蒲,石斛,丹皮,茯神(二錢),陳皮(一錢),木通,知母(一錢五分)

如痰勝多郁者,加貝母二錢。痰盛兼火者,加膽星一錢五分。陽明火盛,內熱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錢。便結脹滿多熱者,加元明粉二三錢,調服,或漸加大黃亦可。氣虛神困者,加人參隨宜。

白話文:

這個藥方藥性平和清淡,而且質地輕盈,特別容易進入心臟和肝臟這兩個器官。它的作用是疏通行滯的氣,解開鬱悶的心結,使精神清明,同時還能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效果非常神奇。

藥方組成: 生地黃、麥門冬、白芍、石菖蒲、石斛、牡丹皮、茯神(各二錢)、陳皮(一錢)、木通、知母(各一錢五分)

如果痰多鬱悶的情況比較嚴重,可以加浙貝母二錢。痰多且兼有火氣,可以加膽南星一錢五分。如果陽明經的火氣旺盛,導致內熱煩躁叫喊,可以加石膏二到三錢。如果大便乾結、腹脹且發熱明顯,可以加芒硝二到三錢,沖服,或者逐漸增加大黃的用量也可以。如果氣虛精神疲憊,可以酌情加入人參。

2. 普濟消毒飲

(東垣),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泰和間,多有病此者。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視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

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病以適至其所為故。遂處此方,全活甚眾,遂名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生甘草,元參,柴胡,桔梗(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薄荷(一錢),殭蠶,升麻(七分),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一方無薄荷,有人參三錢。亦有加大黃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芩連苦寒,瀉心肺之熱為君。元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補氣為臣。連翹薄荷鼠黏,辛苦而平,藍根甘寒,馬勃殭蠶苦平,散腫消毒定喘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之陽氣不得伸。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為載也(此解本之東垣。而稍加刪潤。然十書中無此方。見於準繩。)

白話文:

(這是元代名醫李東垣創立的)這個方子,治療大頭瘟,這種病一開始會感覺怕冷、身體沉重,接著頭部和臉部會腫脹起來,嘴巴張不開,呼吸急促,喉嚨不舒服,口渴舌頭乾燥。(俗話說:得了大頭瘟連親戚都不能互相探望,感染的人大多無法救活。在泰和年間,很多人都得了這種病。醫生用承氣湯加上藍根來攻下,症狀稍微緩和一點,隔天又恢復原狀。再用攻下藥,症狀又稍微緩和,但最終都無法治好,病情漸漸危急。李東垣觀察後說:人體上半身屬天的陽氣,下半身屬地的陰氣。這種病是邪熱侵入心肺之間,向上侵犯頭面,導致腫脹。用承氣湯瀉胃中的實熱,那是用錯了方法,沒有對準病因。因此他開出這個方子,救活了很多人,就將這個方子命名為普濟消毒飲。)

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用酒炒過,各五錢)、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生甘草、元參、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薄荷(各一錢)、殭蠶、升麻(各七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服,隨時服用。也可以用蜂蜜調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有一個方子沒有薄荷,改用人參三錢。也有人會加大黃來治療便秘,大黃可以用酒浸泡,也可以煨過使用。

黃芩、黃連性味苦寒,可以瀉心肺的熱邪,是方中的君藥。元參性味苦寒,陳皮性味苦辛,甘草性味甘寒,可以瀉火、補氣,是方中的臣藥。連翹、薄荷、鼠黏子性味辛苦而平,板藍根性味甘寒,馬勃、殭蠶性味苦平,可以散腫、解毒、平定喘息,是方中的佐藥。升麻、柴胡性味苦平,可以疏通行少陽、陽明的陽氣,使之伸展。桔梗性味辛溫,是藥引,引導藥性上行,而不是向下走(這是根據李東垣的理論,再稍微修改潤飾。但這方子在許多醫書中都沒記載,是在《醫宗準繩》裡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