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17)

1. 約陰丸

治婦人血海有熱,經脈先期及過多者。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及男婦大腸血熱便紅等證。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血海有熱,導致月經提前來臨及流量過多的情況。也可能伴有腎臟火旺,而出現白帶不斷,以及男女大腸血熱引起的大便帶血等症狀。

當歸,白朮(炒),白芍(酒炒),生地,茯苓,地榆,黃芩,白石脂(醋煅淬),北五味,丹皮續斷,等分,為細末,煉蜜丸服。火盛者,加黃連。兼肝腎之火盛者,加知母黃柏各等分。大腸血熱便紅者,加黃連防風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白朮(炒過)、白芍(用酒炒過)、生地黃、茯苓、地榆、黃芩、白石脂(用醋煅燒淬過)、北五味子、丹皮、續斷,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煉蜜成丸服下。如果火氣很旺盛,加黃連。若是肝腎之火旺盛,加知母和黃柏,使之分量與其他藥物相等。若大腸有熱血,大便偏紅者,加黃連和防風,使之與其他藥物分量相等。

2. 導赤各半湯

(節庵),治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乾,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名越經證。(傷寒不硬不滿,二便如常,病不在腑也。神昏睡語,不思食,形如醉人,此邪熱傳於手少陰心,心火上而逼肺也。邪熱入里,故目赤舌乾。邪熱在陰,故不渴。此證自足而傳手經,故曰越經。)

白話文:

(節庵),治療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上沒有寒熱,逐漸變得精神恍惚、不說話,或在睡夢中自言自語,眼睛發紅、口乾,不喝水,但能吞嚥粥。不給予食物時不想吃,身體就像醉酒的人一樣,名為越經證。(傷寒不硬不滿,二便如常,病不在腑也。神昏睡語,不思食,形如醉人,此邪熱傳於手少陰心,心火上而逼肺也。邪熱入裏,故目赤舌乾。邪熱在陰,故不渴。此證自足而傳手經,故曰越經。)

黃連,黃芩,犀角,知母,山梔,滑石,麥冬,人參,甘草,茯神,加燈心薑棗煎。

白話文:

黃連、黃芩、犀角、知母、山梔、滑石、麥冬、人參、甘草、茯神這些藥材,加燈心和薑棗,一起煎煮服下。

陳來章曰:熱入心經,涼之以黃連犀角梔子。心熱上逼於肺,清之以黃芩知母麥冬,泄之以滑石甘草燈心者。欲使心肺之邪熱從小腸膀胱出也,故亦曰導赤。然邪之越經而傳於心者,以心神本不足也,故又加人參茯神以補之。

白話文:

陳來章說:熱入心經,用黃連、犀角、梔子來清涼。心熱上逼於肺,用黃芩、知母、麥冬來清洩,再用滑石、甘草、燈心草來導赤。這樣可使心肺的邪熱從小腸和膀胱排出,所以這也稱為導赤。然而,邪氣越經傳到心,是因為心神本不足,所以再開人參和茯神來補益心神。

3. 消毒犀角飲

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痰涎壅甚,腮項結核,口舌生瘡。及遍生瘡癤,已潰未潰,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成人和小兒,體內有邪熱的情況。痰多阻塞,頸部和下巴出現硬塊,口腔和舌頭長瘡。以及全身長痘瘡,不管是已經潰爛還是未潰爛,都適合服用。

犀角(磨沖),防風,荊芥穗(一錢),鼠黏子(炒二錢),炙甘草(一錢)

按此方專清上焦蘊熱,與利膈散略同,彼可多服,此可暫服爾。

白話文:

  • 犀角(磨成粉末)

  • 防風

  • 荊芥穗(一錢)

  • 鼠黏子(炒熟後,二錢)

  • 炙甘草(一錢)

4. 蓮子清心飲

(局方),治憂思抑鬱,發熱煩躁,或酒色過度。火盛剋金,口苦咽乾,漸成消渴。遺精淋濁,過勞即發。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夜靜晝甚。及女人崩帶(煩躁遺精淋濁者,心虛而有熱也。心火妄動,不能下交於腎,故元精失守也。過勞即發為勞淋,勞則動其心火也。晝偏熱者,陽虛也。

白話文:

(藥方),治療憂思抑鬱,發熱煩躁,或者酒色過度。火氣旺盛剋制金,出現口苦咽喉乾燥,逐漸演變成消渴症。遺精淋濁,過度勞累即發作。四肢倦怠,五心煩熱,晚上靜下來的時候症狀嚴重,白天則較輕。以及女性崩帶(煩躁遺精淋濁的人,是心虛而有熱。心火妄動,不能下交於腎,所以元精不能守住。過度勞累即發作,屬於勞淋,勞累則能夠引起心火妄動。白天症狀較重的是陽虛。

崩中,由損傷衛任,氣血俱虛。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由陰虛而陽搏之,血得熱而妄行也。帶者,病本於帶脈而得名。赤屬血,白屬氣。由陰虛陽竭,營氣不升,衛氣下陷,或濕痰濕熱蘊積而下流也。)

白話文:

崩中:由於衛氣和任脈遭受損傷,氣血都虛弱了。古經上說:「陰虛而導致陽氣激動,就是崩中」,因為陰虛,所以陽氣激動,導致血液受到熱而妄行,所以導致崩中。帶下:此病的根源在於帶脈,而得名為「帶下」。赤色屬於血,白色屬於氣。由於陰虛、陽氣衰竭,營養氣血的營氣不能上升,衛氣下降,或者濕痰、濕熱積聚於下而導致帶下。

石蓮肉,人參,黃耆,茯苓,柴胡(三錢),黃芩(炒),地骨皮,麥冬,車前子,甘草(炙二錢),空心服。

白話文:

石蓮肉、人參、黃耆、茯苓、柴胡(三錢)、黃芩(炒過)、地骨皮、麥冬、車前子、甘草(炙過二錢),空腹時服用。

參耆甘草,所以補陽虛而瀉火,(東垣曰:參耆甘草,瀉火之聖藥。)助氣化而達州都。(膀胱也。氣化則能出。)地骨退肝腎之虛熱,柴胡散肝膽之火邪。黃芩麥冬,清熱於心肺上焦。茯苓車前,利濕於膀胱下部。中以石蓮清心火而交心腎,則諸證悉退也。

白話文:

人參、黃耆、甘草,可以補益陽虛,同時瀉除火氣,(東垣曾說:人參、黃耆、甘草,是瀉除火氣的聖藥。)幫助氣化,使氣能夠通達全身。(膀胱能化氣,氣化則能排泄。)地骨皮能退卻肝腎的虛熱,柴胡能散開肝膽的火邪。黃芩、麥冬能清熱於心肺上焦。茯苓、車前子能利濕於膀胱下部。中間以石蓮清心火而溝通心腎,則各種證狀都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