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八下 (16)
卷八下 (16)
1. 地黃煎
治積熱
地黃汁(四升三合),茯神,知母,葳蕤(四兩),栝蔞根,生薑汁,鮮地骨皮,生麥冬汁,白蜜(二升),石膏(八兩),竹瀝(三合)
白話文:
-
地黃汁(四升三合):將地黃研磨成汁,取四升三合。
-
茯神:茯苓的根莖,取適量。
-
知母:知母的根,取適量。
-
葳蕤(四兩):葳蕤的根莖,取四兩。
-
栝蔞根:栝蔞的根,取適量。
-
生薑汁:生薑研磨成汁,取適量。
-
鮮地骨皮:地骨皮未經曬乾而保持鮮嫩,取適量。
-
生麥冬汁:生麥冬研磨成汁,取適量。
-
白蜜(二升):蜜糖,取二升。
-
石膏(八兩):石膏研磨成粉,取八兩。
-
竹瀝(三合):竹子燒製而成的竹瀝,取三合。
上㕮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諸藥,取汁三升,去渣。下竹瀝地黃麥冬汁,緩火煎四五沸。下蜜薑汁,微火煎至六升。初服四合,日三服,夜一服,加至五七合。四五月作散服之。按此方生津涼血,制火徹熱,兼擅其長。再加人參,乃治虛熱之聖方也。
白話文:
在鍋中加入一斗零二升的水,先煮好所有的藥材,取得三升的藥汁,去掉渣滓。加入竹瀝、地黃、麥冬汁,用小火煎煮四五次。加入蜂蜜和生薑汁,用小火煎煮至六升。一開始服用四合(約120毫升),一天三次,晚上一次,逐漸增加至五七合(約175-210毫升)。四五個月後,做成散劑服用。這個藥方能生津、涼血、清熱、解毒,綜合了各種藥材的功效。再加上人參,就是治療虛熱的聖方。
2. 左金丸
(又名茱連丸)
治肝膽鬱火,左脅作痛,或胸脅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結,酒濕發黃。(肝火盛則脅痛,吞酸吐酸。亦由肝火上干肺胃,從木之化故酸。厥陰之脈絡陰器,濕熱干之,則成筋疝。肝木過盛,剋制脾土,則成痞結。)亦治噤口痢,湯藥入口即吐。(加糯米一撮濃煎,但得三匙下咽,即不復吐矣。)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肝膽鬱火、左脅刺痛(肋骨左側)、或胸脇疼痛難忍、吞酸水吐酸水、筋部長結塊、因酒濕而面部發黃等症狀。(肝火旺盛,則脇肋疼痛、吞酸水吐酸水。也由於肝火犯了肺和大腸,這屬於木的變化,因此而酸。厥陰之脈與生殖系統的器官相連,濕熱侵犯它,則形成筋長結塊。肝木過盛,剋制脾土,則形成了痞結。)也用於治療噤口痢,藥物一入口就嘔吐。(加入一撮糯米熬濃,只要能喝下三口就好了,就不會再吐了。)
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一兩鹽水泡),水丸。
白話文:
黃連(炒六兩的薑汁),吳茱萸(泡一兩的鹽水),製作成水丸。
肝實則作痛,心者肝之子,實則瀉其子,故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使火不剋金,金能制木,則肝平矣。吳茱辛熱,能入厥陰,(肝。)行氣解鬱,又能引熱下行,故以為反佐。一寒一熱,寒者正治,熱者從治(以熱治熱,從其性而治之,亦曰反治。)故能相濟以立功也。肝居於左,肺居於右。
白話文:
當肝臟實證時就會產生疼痛,而心臟是肝臟的兒子,實證時會瀉子,所以使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藥,使火不剋金,金能制木,則肝臟就會平復。吳茱辛熱,可以進入厥陰(肝),行氣解鬱,又可以引熱下行,所以作反佐。一寒一熱,寒者是正治,熱者是從治(以熱治熱,順著它的性情而治療,也叫反治),所以能互相濟助以建立治療效果。肝臟居於左邊,肺臟居於右邊。
左金者,謂使金令得行於左而平肝也。〔東垣曰:病機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此上焦受外來客邪也,以雜病論之。嘔吐酸水者,甚則酸水浸其心,次令牙酸不能相對,以大辛熱療之必減。若病機作熱攻之,誤矣。或問吞酸,素問以為熱,東垣以為寒。何也?丹溪曰:吐酸與吞酸不同。
白話文:
左金者,是指運用藥物使金的性能傾向於肝臟,以平肝氣。〔東垣說:病機論說,凡是嘔吐酸水,都屬於熱症,這是上焦受到外來邪氣侵犯所導致的,這屬於雜病的範疇。嘔吐酸水的患者,嚴重的會讓酸水浸蝕到心,接著會導致牙齒酸軟,閉上嘴巴都困難,用大量辛熱的藥物來治療必定會加重病情。如果病機認為是熱,那麼用攻熱的方法來治療,那就錯了。有人問,吞酸,在《素問》中認為是熱,東垣卻認為是寒。這是為什麼呢?丹溪說:吐酸和吞酸是不同的。
吐酸,吐出酸水如醋。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而成積,濕中生熱,故隨木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郁之久,伏於腸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汁液得行,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言其體位。
白話文:
嘔吐酸水像醋。平時津液,隨著上升的氣,鬱結積聚,濕氣中產生熱,因此隨木化,於是產生酸味,不是熱又會是什麼呢?其有長久鬱結,伏於腸胃之間,咯不出來,嚥不下去。肌表受風寒,則內熱更加鬱結,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舒展,或得到溫熱的湯丸,汁液得以運行,也可以暫時緩解,不是寒又會是什麼呢?《素問》說熱,是指它的體位。
東垣言寒,言其末也。予當治吞酸,用黃連吳茱制炒,隨時令迭為佐使。蒼朮茯苓為輔,蒸餅為丸吞之。仍教糖食蔬果自養,則病易安(丹溪之論,亦未暢盡。總之此證有熱有寒,不可執一。)戴氏曰:房勞腎虛之人,胸膈多有脹痛。此因腎虛不能納氣,氣虛不能生血之故。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寒證,只說到了疾病的末端。我主張治療吞酸,用黃連、吳茱和炒過的茱萸,根據不同的季節配合使用。蒼朮和茯苓作為輔佐藥,和蒸餅一起製成丸劑服用。同時教導病人吃糖和蔬果來調養身體,那麼病情就會容易安定。(丹溪先生的理論,也沒有完全闡述清楚。總之,這種疾病有熱有寒,不能一概而論。)戴氏說:房勞腎虛的人,胸膈往往有脹痛。這是因為腎虛不能納氣,氣虛不能生血的緣故。
氣與血,猶水也。盛則流暢,虛則未有不滯者,所以作痛。宜破故紙之類補腎,芎歸之類補血。若作尋常脅痛治,則殆矣。〕
白話文:
氣和血,就像水一樣。充盈時就流暢,虧虛時就沒有不阻滯的,所以會疼痛。應該用破故紙之類的藥補腎,芎歸之類的藥補血。如果用平常的治療脅痛的方法來治療,那可就危險了。
加炒芩蒼朮陳皮,亦名茱連丸,治同。加芍藥等分為丸,名戊己丸,治熱痢熱瀉。(熱瀉者,糞黃肛澀也。戊為胃土,己為脾土。加芍藥伐肝瀉水,使不克脾土。)除吳茱萸加附子一兩,名連附六一湯,治胃脘痛,寒因熱用也。用黃連一味,吳茱萸浸一宿,為丸,名抑青丸。大瀉肝火,治左脅作痛。單黃連煎服,名瀉心湯,治心熱。
白話文:
加入炒過的黃芩、蒼術、陳皮,也叫做茱連丸,療效相同。加入芍藥等分量做成丸藥,叫做戊己丸,治療熱痢熱瀉。(熱瀉是指糞便黃色而且肛門乾燥。戊是胃土,己是脾土。加入芍藥來抑制肝臟,瀉除水氣,使肝臟不剋制脾土。)除了吳茱萸以外,再加入一兩附子,叫做連附六一湯,治療胃脘痛,因為這是寒症引發熱症。使用黃連一種藥材,吳茱萸浸泡一夜,做成丸藥,叫做抑青丸。能大力瀉除肝火,治療左脅疼痛。單獨煎煮黃連服用,叫做瀉心湯,治療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