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八下 (10)
卷八下 (10)
1. 清流飲
治陰虛挾熱瀉利,或喜冷,或發熱,或下純紅鮮血,或小水赤痛等症。
生地黃,芍藥,茯苓,澤瀉(二錢),當歸(一二錢),黃芩,黃連(一錢五分),枳殼,甘草(一錢)
如熱甚者加黃柏,小水熱痛者加梔子,燥渴者加花粉麥冬。
白話文:
治療因為陰液虧虛又夾雜熱邪所引起的腹瀉,可能會有喜歡冰冷、發熱、排出純鮮紅色血便、小便赤痛等症狀。
使用藥材:生地黃、芍藥、茯苓、澤瀉(各二錢)、當歸(一錢或二錢)、黃芩、黃連(各一錢五分)、枳殼、甘草(各一錢)。
如果熱象嚴重,可以加入黃柏;如果小便時有熱痛感,可以加入梔子;如果口乾舌燥,可以加入花粉和麥門冬。
2. 當歸龍薈丸
(宣明),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驚悸搐搦,躁擾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兩脅痛引少腹,肝移熱於肺而咳嗽。(肝屬風木,主筋,主怒,主驚。故搐搦驚狂,皆屬肝火。目為肝竅,膽脈絡於耳,二經火盛,故目眩耳聾。心脈挾咽歷膈,腎脈貫膈循喉嚨。
水衰火盛,故膈咽不利。兩脅少腹,皆肝膽經所循,故相引而痛。五臟六腑皆有咳,然必傳以與肺,肝之移邪,則為肝咳)亦治盜汗(盜汗屬熱,此與當歸六黃湯同意。)
當歸(酒洗),龍膽草(酒洗),梔子(炒黑),黃連(炒),黃蘗(炒),黃芩(炒一兩),大黃(酒浸),青黛(水飛),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蜜丸。薑湯下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龍膽青黛,直入本經而折之。
而以大黃芩連梔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蘆薈大苦大寒,氣臊入肝,能引諸藥同入厥陰。先平其甚者,而諸經之火,無不漸平矣。諸藥苦寒已甚,當歸辛溫,能入厥陰,和血而補,故以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氣通竅也,然非實火,不可輕投。
白話文:
(宣明)這個藥方,能治療所有因為肝膽火氣引起的疾病,像是精神不穩定、心悸、抽搐、煩躁不安、狂躁,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還能處理胸口悶脹、喉嚨不舒服、腸胃乾燥。兩側脅肋疼痛牽連到小腹,以及肝火傳到肺部引起的咳嗽。(肝屬木,主導筋骨、情緒、憤怒、驚恐。所以抽搐、驚恐、狂躁這些都屬於肝火引起的。眼睛是肝臟的竅孔,膽經連接著耳朵,這兩條經脈火氣旺盛,所以會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心脈經過咽喉和橫膈膜,腎脈貫穿橫膈膜並沿著喉嚨走。
當體內水分不足、火氣旺盛時,就會導致喉嚨不舒服。兩側脅肋和小腹,都是肝膽經脈循行的位置,所以會互相牽引疼痛。五臟六腑都有可能引起咳嗽,但一定要傳到肺部才會表現出來,肝臟引起的病邪傳到肺部,就稱為肝咳)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盜汗(盜汗屬於熱症,和當歸六黃湯的原理相同)。
藥材有:當歸(用酒洗過),龍膽草(用酒洗過),梔子(炒黑),黃連(炒),黃蘗(炒),黃芩(炒過,各一兩),大黃(用酒浸泡過),青黛(用水研磨),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將這些藥材和蜂蜜混合製成藥丸。用薑湯送服。肝臟是火氣產生的根源,肝火旺盛,會引發其他經脈的火氣,導致各種疾病接連發生。所以用龍膽草和青黛,直接進入肝經來平息火氣。
再用大黃、黃芩、黃連、梔子、黃柏,來疏通上下三焦的火氣。蘆薈藥性大苦大寒,氣味腥臊,能入肝經,能引導其他藥物一同進入厥陰經。先平息最嚴重的肝火,其他經脈的火氣,自然就會慢慢平息。這些藥物大多苦寒,當歸藥性辛溫,能進入厥陰經,和血並補益身體,所以作為主藥。少量加入木香和麝香,是取其行氣通竅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實火,不可輕易使用。
3. 化陰煎
治水虧陰涸,陽火有餘。小便癃閉,淋濁疼痛等證。
生地,熟地,牛膝,豬苓,澤瀉,生黃柏,生知母(二錢),綠豆(三錢),龍膽草(一錢五分)車前子(一錢),加食鹽少許,若水虧居多,而陰氣大有不足者,可適加熟地用至一二兩亦可。
白話文:
這個藥方「化陰煎」是用來治療因為體內水分不足、陰液虧損導致的乾燥,同時又出現陽氣過盛的狀況。主要症狀包括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或是小便混濁、排尿時疼痛等。
藥方組成:
生地、熟地、牛膝、豬苓、澤瀉、生黃柏、生知母各二錢,綠豆三錢,龍膽草一錢五分,車前子一錢,再加上少許食鹽。
如果體內缺水的情況更嚴重,而且陰液明顯不足,可以酌量增加熟地的用量,甚至用到一到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