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一下 (9)
卷一下 (9)
1. 復元羌活湯
(湯名羌活,而方內無之,疑缺誤。)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肋下,疼痛不可忍者。(不問傷在何經,惡血心留於脅下,以肝主血故也。)
柴胡(五錢),當歸,栝蔞根,穿山甲(炮),甘草,紅花(二錢),桃仁(五十去皮尖研),大黃(一兩酒浸),每服一兩,加酒煎,以利為度。
原文曰:肝膽之經行於脅下,屬厥陰少陽,故以柴胡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以甘草緩其急為臣;以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以大黃盪滌敗血為使,惡血去而痛自除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名叫「復元」,卻沒有用到羌活這味藥,可能是抄寫時遺漏了。(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從高處摔下來,導致瘀血積留在肋骨下方,疼痛難以忍受的狀況。(不管傷到哪條經絡,只要瘀血停留在肋骨下方,都是因為肝臟主管血液的緣故。)
藥方組成有:柴胡(五錢)、當歸、栝蔞根、炮製過的穿山甲、甘草、紅花(二錢)、去皮尖研磨的桃仁(五十個)、用酒浸泡過的大黃(一兩)。每次服用一兩,加酒煎煮,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古籍上說:肝經和膽經都循行於肋骨下方,歸屬於厥陰經和少陽經,所以用柴胡來引導藥效,作為君藥;用當歸來活絡血脈,用甘草來緩和疼痛,作為臣藥;用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來破除瘀血、滋潤血液,作為佐藥;用大黃來清除體內敗血,作為使藥。瘀血清除後,疼痛自然就會消失了。
2. 補陰益氣煎
(景岳),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精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熱痎瘧,陰虛便結不通等證。
人參(一錢),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山藥(酒炒二錢),甘草(炙),陳皮(一錢),柴胡(一二錢。如無外邪不用。),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不用。),薑棗煎。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凡氣虛感邪者,宜補中益氣湯。精虛感邪者,宜此。(張景岳曰:補中益氣湯乃東垣獨得之心法,蓋以脾胃屬土,為水穀之海,凡五臟生成,唯此是賴者。在賴其發生之氣,暈而上行,故由胃達脾,由脾達肺,滋溉一身,即如天地之土。其氣皆然。凡春夏之土,能生能長者,以得陽氣而上升,升則向生也。
秋冬之土,不生不長者,以得陰氣而下降,降則向死也。今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耆歸術助陽氣,此東垣立方之意,誠盡善矣。第肺本象天,脾本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泰。然不知泰之前猶有臨,臨之前獨有復,此實三陽之元始,故予再製補陰益氣煎,正所以助臨復之氣。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補東垣之未備也。
)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自景岳,用來治療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陰液虧損,精氣無法轉化為氣,或是體內陰精不足,以至於外感疾病無法痊癒,出現忽冷忽熱的瘧疾,陰虛導致便秘等症狀。
藥材組成包含:人參(一錢),熟地(三到五錢,或甚至一到二兩),當歸(二到三錢),炒過的淮山藥(二錢),炙甘草,陳皮(一錢),柴胡(一到二錢,如果沒有外感症狀就不用),升麻(三到五分,如果虛火上浮也不用)。用水加上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是由補中益氣湯變化而來。一般來說,氣虛感受外邪的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而精虛感受外邪的人,就適合用這個方子。(張景岳說:補中益氣湯是李東垣獨創的精髓,因為脾胃屬土,是水穀精微的來源,五臟的生成都依賴它。依賴的是它所產生的氣,向上運行,從胃到脾,再到肺,滋養全身,就像天地之間的土地一樣。春夏的土地之所以能生長萬物,是因為得到陽氣而上升,上升則代表生機。秋冬的土地之所以不能生長萬物,是因為得到陰氣而下降,下降則代表衰敗。現在補中益氣湯用柴胡和升麻來幫助氣的上升,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來幫助陽氣,這是李東垣組方的用意,確實很完善。但是肺就像天,脾就像地,天地交合才能形成泰卦(象徵順暢亨通)。不過要知道泰卦之前還有臨卦(象徵前進),臨卦之前還有復卦(象徵回歸),這是三陽的初始狀態。所以我另外制定了補陰益氣煎,正是為了幫助臨卦和復卦的氣機,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彌補李東垣的不足。)
3.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此方甚良,然但可暫用而已。)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側柏葉,四件爛搗,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滾湯化。統而論之,生之則寒,則四生皆能去火。析而論之,則荷艾輕香,去火於氣。芐柏質實,瀉火於陰,火去則血歸經而吐衄愈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吐血、流鼻血。(是陽氣過盛而侵犯陰氣,導致血熱胡亂運行,這個方子效果很好,但只能暫時使用。)
使用新鮮的荷葉、新鮮的艾葉、新鮮的生地黃、新鮮的側柏葉這四種藥材,搗爛成泥,做成雞蛋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滾燙的開水化開。總體來說,這四種藥材都是生的,藥性偏寒,都能夠去除體內的火氣。仔細分析的話,荷葉和艾葉比較輕盈芳香,能夠去除氣分的火氣;生地黃和側柏葉質地厚實,能夠瀉掉陰分的火氣。火氣被去除後,血液就能回歸正常的運行軌道,吐血和流鼻血的症狀自然就會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