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一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8)

1. 清咽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肺屬金,清肅之臟也。木火焚灼,肺金受刑,故咯血。早間寅卯,木旺生火之時。)兩頰常赤,(肺肝之部。)咽喉不清。(十二經脈,唯足太陽在表,不歷膈咽,余皆上循喉嚨,盡能作病,而君相二火為尤甚。諸火上逆,故咽喉不清。)

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丸。

薄荷辛香升浮,消風散熱。(消風故疏肝,散熱故清肺,是以能治血病。)防風血藥之使,瀉肺搜肝。(防風瀉肺火,散肝火,為上部血藥之使。)川芎血中氣藥,升清散瘀。柿霜生津潤肺,犀角涼心清肝。甘草緩炎上之火勢,桔梗截諸藥而上浮,又甘桔相合,為清咽利膈之上劑也。

白話文:

清咽太平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橫膈膜上方有火氣,早上會咳血的情況。(肺屬於金,是清靜肅降的臟器。如果肝木的火太旺,焚燒肺金,肺就會受到損傷,所以會咳血。早上寅時和卯時,是木氣旺盛生火的時候。)也適用於臉頰常常發紅(這是肺和肝的部位有問題),以及咽喉不清爽(十二經脈中,只有足太陽經脈在體表,不經過橫膈膜和咽喉,其他的經脈都會向上經過喉嚨,都可能引起疾病,其中君火和相火最容易導致咽喉不適。各種火氣往上逆行,所以咽喉不清爽。)

藥方組成: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

藥理分析:薄荷味道辛辣、氣味芳香,有向上發散的特性,可以疏散風邪、清除熱氣。(疏散風邪所以能疏肝,清除熱氣所以能清肺,因此能治療與血有關的疾病。)防風是血藥的引導藥,可以瀉肺火、疏肝火。(防風可以瀉肺火、散肝火,是治療上部血症的引導藥。)川芎是血中的氣藥,可以提升清陽之氣、散開瘀血。柿霜可以生津潤肺,犀角可以清涼心火、清肝火。甘草可以減緩向上炎上的火勢,桔梗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向上發揮作用,而且甘草和桔梗合用,是清利咽喉和橫膈膜的良藥。

2.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而成血淋。(心主血,小腸其腑也。熱甚搏血,流入胞中,與便俱出,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蓋心熱者,小腸必熱,經所謂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是也,然熱必兼濕。戴氏曰:血鮮者,心小腸實熱,血瘀者,腎膀胱虛冷。準繩曰:多有熱極而血凝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

小薊,薄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梔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梢各五分

小薊藕節,退熱散瘀。生地涼血,蒲黃止血,木通降心肺之火,下達小腸。梔子散三焦鬱火,由小便出。淡竹葉草,清心而利小便。(心與小腸相為表裡。)滑石瀉熱而滑竅,當歸能引血歸經,草梢能徑達莖中也。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治療下焦(肚臍以下部位)因熱邪積聚,導致血淋的病症。(心主導血液運行,小腸是心的腑器。當熱邪過盛衝擊血液,血液流入膀胱,與小便一同排出,如果排出時疼痛就稱為血淋,不痛則為溺血。心有熱,小腸必然有熱,正如《內經》所說「胞熱轉移到膀胱」,就會造成小便不通暢或尿血,這也是這個道理。通常熱邪也伴隨濕邪。戴氏認為:排出鮮紅色的血,是心和小腸有實熱;排出瘀滯的血,則是腎和膀胱虛寒。準繩說:也有熱到極點而血液凝結變黑的情形,不能馬上判斷為虛寒。)

本方使用小薊、薄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梔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梢各五分。

小薊和藕節可以退熱散瘀。生地可以涼血,蒲黃可以止血,木通可以降低心肺之火,使熱邪下行至小腸。梔子可以疏散三焦的鬱火,讓熱邪從小便利出。淡竹葉可以清心火並利小便。(心和小腸互為表裡。)滑石可以瀉熱並使小便暢通,當歸可以引導血液回到經絡,甘草梢可以直達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