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7)

1. 保陰煎

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熟地,芍藥(二錢),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錢半),生甘草(一錢),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如肺熱多汗者,加麥冬地骨皮。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五分。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如氣滯而痛者,去熟地,加青皮陳皮丹皮香附之屬。如血脫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錢,或烏梅一二個,或百藥煎一二錢,文蛤亦可。如少年或氣血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藥。如肢節筋骨疼痛或腫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保陰煎」主要治療男女因為身體虛弱、內熱引起的白帶混濁、尿液帶血、遺精、淋病、大便出血不止,以及女性血崩、血淋、經期提前等各種陰虛內熱導致出血的症狀。

藥方組成包括:生地、熟地、芍藥(各八克)、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六克)、生甘草(四克)。

如果小便頻繁且發熱,或是因為怒氣引起出血,可以加入炒過的梔子(四到八克)。如果夜晚發熱或全身發熱,可以加入地骨皮(六克)。如果肺熱導致多汗,可以加入麥冬和地骨皮。如果血熱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六克)。如果因為血虛或血瘀導致筋骨腫痛,可以加入當歸(八到十二克)。

如果因為氣滯導致疼痛,可以去掉熟地,加入青皮、陳皮、丹皮、香附等藥材。如果因為大量失血、血不凝固,或大便出血久久不止,可以加入地榆(四到八克),或是烏梅(四到八個),或百藥煎(四到八克),也可以使用文蛤。如果是年輕人或氣血旺盛者,可以不用熟地和山藥。如果關節筋骨疼痛或腫脹,可以加入秦艽和丹皮(各四到八克)。

2. 滋腎丸

(東垣又名通關丸。)治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及腎虛蒸熱,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上衝而喘。(腎中有水有火,水不足則火獨治,故虛熱。肝腎虛而淫熱壅於下焦,故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起於二陰之交,直衝而上至胸,水不制火,故氣逆上而喘。)

黃柏(酒炒二兩),知母(酒炒一兩),桂(一錢),蜜丸。

小便者,足太陽膀胱所主,生於肺金。肺中伏熱,水不能生,是絕小便之源也。渴而小便不通者,肺氣不得降是也。故用清燥金之正化氣薄淡滲之藥。(淡滲之藥,若二苓澤瀉琥珀燈心木通車前瞿麥萹蓄之類,皆能清金瀉火。)

瀉火而清肺,滋水之化源也。若熱在下焦而不渴,是絕其流而溺不泄也,須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藥治之。(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腿裂出水,夜不得眠,不能飲食。東垣診治,歸而至旦不寐,因記素問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此病癃秘,是無陰則陽無以化也。此因膏粱積熱,損傷腎水,火又逆上而為嘔噦,內關外格之證悉具,死在旦夕矣。遂處北方大苦寒之劑,黃柏知母各一兩,桂一錢為引。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溺如瀑泉,腫脹遂消。此證一在上焦氣分而渴,一在下焦血分而不渴,二者之殊,至易辯兩。

又曰:凡病在下焦皆不渴,血中有濕,故不渴也。若膀胱陽虛,陰無以化,又當用八味腎氣丸。按消渴證,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淋證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不渴者。)

去桂名療腎滋本丸,治腎虛目昏。去桂加黃連,名黃柏滋腎丸,治上熱下冷。(陽極似陰。)水衰心煩。單黃柏一味,名大補丸,治腎虛膀胱虛熱,腰股痛而足心熱。為末,薑汁酒調服,名潛行散,治痛風,腰以下濕熱流注。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又被稱為通關丸,主要治療下焦(身體下方)有邪熱,雖然不覺得口渴,卻有小便不順暢的狀況,也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虛熱、腳膝無力、陰莖萎縮、陰囊出汗,以及氣血衝逆向上導致的喘。

(腎臟中有水和火,水不足時,火就會過旺,產生虛熱。肝腎虛弱,過多的熱積聚在下焦,所以會腳膝無力、陰莖萎縮、陰囊出汗。衝脈起源於前後陰之間的交界處,直衝向上到達胸部,當水不能制約火時,氣就會逆向上衝而導致喘。)

藥方組成:黃柏(用酒炒過,兩錢)、知母(用酒炒過,一錢)、桂枝(一錢),用蜂蜜製成藥丸。

小便的排泄,是足太陽膀胱經主管,而水的來源是肺金。當肺中有潛伏的熱邪時,水就無法產生,這就阻斷了小便的源頭。如果口渴但小便不通暢,是因為肺氣無法下降的緣故,因此要使用清肺燥、幫助氣化、性質平和又具有滲透作用的藥物。(例如茯苓、澤瀉、琥珀、燈心草、木通、車前子、瞿麥、萹蓄等,都能夠清瀉肺火。)

瀉火清肺,就能夠滋養水的源頭。如果熱在下焦卻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水的流動被阻斷而小便無法排出,需要使用氣味濃厚、屬於陰中之陰的藥物來治療。(王善夫生病,小便不通,逐漸出現腹脹,肚子硬如石頭,腿部裂開滲水,晚上無法入睡,也吃不下東西。名醫李東垣診斷後,整晚無法入眠,因此想起了《素問》中的話,「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轉化。」以及「膀胱是負責儲存津液的器官,氣化功能正常才能將津液排出。」

這個病症屬於癃閉,也就是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轉化。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膩,造成熱邪積聚,損傷腎水,火又向上逆行導致嘔吐、噁心等症狀,內外都出現阻隔的狀況,情況非常危急。於是李東垣開出了大苦大寒的藥方,用黃柏、知母各一兩,桂枝一錢作為引導。服藥後,病人前陰部像被刀刺火燒一般,接著小便像瀑布般流出,腫脹也跟著消退。這種病症,一種是熱在上焦氣分,會感到口渴;另一種是熱在下焦血分,不會感到口渴,這兩者的區別很容易辨別。

另外,凡是病在下焦,通常不會感到口渴,因為血液中有濕氣的緣故。如果膀胱陽氣虛弱,陰液無法轉化,就應該使用八味腎氣丸。一般來說,消渴症是以口渴為主要症狀,並且分為氣分和血分,所以血分也有口渴的情況。淋症則是以小便淋漓不盡為主要症狀,也分為氣分和血分,所以血分也有不感到口渴的情況。

如果將藥方中的桂枝去掉,則稱為「療腎滋本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眼睛昏花。如果去掉桂枝,加入黃連,則稱為「黃柏滋腎丸」,用於治療上熱下冷的狀況(這是因為陽氣極盛而呈現陰虛的假象)以及水液衰竭引起的心煩。單獨使用黃柏一味藥,製成藥丸,稱為「大補丸」,用於治療腎虛膀胱虛熱、腰腿疼痛和足心發熱。將黃柏磨成粉末,用薑汁和酒調服,則稱為「潛行散」,用於治療痛風,以及腰部以下濕熱流注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