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6)

1. 竹葉石膏湯

(仲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傷寒解後,餘熱未盡,津液不足,故虛羸少氣。虛熱上逆,故欲吐。)亦治傷暑發渴脈虛。

白話文:

(仲景)治療傷寒解熱後,身體虛弱、氣息微弱,逆氣上升想嘔吐。(傷寒解熱後,餘熱未完全消除,體內津液不足,所以身體虛弱、氣息微弱。虛熱向上逆行,所以想嘔吐。)也治療因中暑而口渴、脈搏虛弱的症狀。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人參(三兩),甘草(炙二兩),麥冬(一升),半夏,粳米(半升),加薑煎。

白話文:

竹葉(兩把),石膏(一斤),人參(三兩),甘草(炒過的,二兩),麥冬(一升),半夏(適量),粳米(半升),加入生薑煎煮。

竹葉石膏之辛寒,以散餘熱。(竹葉能止喘促氣逆上衝。)人參甘草麥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補虛生津。半夏之辛溫,以豁痰止嘔。故去熱而不損其真,導逆而能益其氣也。

白話文:

竹葉石膏的辛寒之性,可以發散體內的餘熱。(竹葉可以幫助平喘、緩解呼吸急促、氣逆上衝的症狀。)人參、甘草、麥冬、粳米這些藥物的甘平和補之性,可以滋養肺臟、安撫胃部,補充虛損、生津止渴。半夏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化痰、止吐。所以,這個方劑一方面可以清熱,但又不損傷人體的正氣;另一方面可以導氣降逆,又能增益人體的正氣。

又方,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亦名竹葉石膏湯,治胃實火盛而作渴。〔士材曰:陽明外實,則用柴葛以解肌。陽明內實,則用承氣以攻下。此云胃實,非有停滯,但陽焰勝爾。火旺則金囚,故以竹葉瀉火以桔梗救金,薄荷散火於上,木通泄火於下,甘草石膏直入戊土而清其中。三焦火平,則炎蒸退而津液生矣。

(外實,經也。內實,腑也。戊土,胃也。)〕

白話文:

還有一個方子,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也叫做竹葉石膏湯,用來治療胃中實火旺盛而引起的口渴。〔李士材說:陽明經在外實熱,就用柴葛來解肌。陽明經在內實熱,就用承氣湯來攻下。這裡所說的胃實,不是指有停滯,而是陽熱太盛了。火旺盛金就會受制,所以用竹葉來瀉火,用桔梗來救金,薄荷散發上火的熱,木通瀉散下火的熱,甘草和石膏直接進入土行,清瀉其中的熱。三焦的火平息了,火熱就會退去,津液就會產生了。

2. 白頭翁湯

(仲景),治傷寒熱利下重,欲飲水者。(陽熱之利,與陰寒不同。陰利宜理中四逆溫臟,陽利糞色必焦黃,熱臭,便出作聲,臍下必熱,宜涼藥。)

白話文:

仲景主治傷寒發熱、大便稀溏而想喝水的人。(陽熱造成的腹瀉,與陰寒的腹瀉不同。陰寒引起的腹瀉,適合使用理中四逆溫臟湯來溫暖臟腑,陽熱引起的腹瀉,大便顏色一定會焦黃,發出熱臭,排便時有聲響,臍下必定發熱,應使用涼藥。)

白頭翁(二兩),秦皮,黃連,黃柏(三兩)

白話文:

白頭翁(80公克),秦皮、黃連、黃柏(各120公克)

白頭翁苦寒,能入陽明血分,而涼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澀,能涼肝益腎,而固下焦。(漬水色青。故能入肝除熱。)黃連涼心清肝,黃柏瀉火補水,並能燥濕止利。取其寒能勝熱,苦能堅腎,澀能斷下也。(徐忠可曰:此主熱利下重,蓋下陷則傷陰,陰傷則血熱。雖後重而不用調氣之藥,病不在氣爾。

周揚俊曰:邪傳厥陰,少陽其表也,臟腑相連,於法禁下,故但謀去其熱,熱除而是利自止矣。)

白話文:

白頭翁性味苦寒,能進入陽明經血分,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秦皮性味苦寒,有些澀,能清涼肝臟,補益腎臟,還能固守下焦。(用它泡水,水變青色。因此能入肝經,清除熱氣。)黃連能清涼心臟,清淨肝臟,黃柏能瀉下火氣,補益水液,並能燥濕止瀉。用它們的原因是:性寒能克服熱氣,苦味能堅固腎臟,澀味能截斷向下流瀉的病邪。(徐忠可說:這種藥治療熱利下重,因為下陷就會損傷陰液,陰液受傷則血會發熱。即使大便下墜使不上力,也不必使用調氣的藥,因為病不在氣。)

3. 甘桔湯

(金匱名桔梗湯),治少陰咽痛喉痹,肺癰吐膿,乾咳無痰,火鬱在肺。(手少陰心脈挾咽,足少陰腎脈循喉嚨,火炎則痛。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少陰君火。一陽,少陽相火也。金匱云: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難治。火鬱在肺,則乾咳無痰。)

白話文:

(金匱名桔梗湯),用於治療少陰咽痛喉痹,肺癰吐膿,乾咳無痰,火鬱在肺。(手少陰心脈經過咽喉,足少陰腎脈循行咽喉,火氣上炎則疼痛。經書上說:一陰一陽相結合,叫做喉痹。一陰,是指少陰君火。一陽,是指少陽相火。金匱要略雲:熱邪所到之處,血為之凝滯,蓄積成癰膿,嘔吐物如米粥。開始發病時可以救治,膿成之後難以治療。火氣鬱結在肺,則乾咳無痰。)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分。王好古加減法,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吐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斑加荊芥防風,痰毒加牛蒡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

白話文:

  1.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份。(桔梗也可省略)

  2. 王好古所加減的方法:

  • 失聲:加上訶子。
  • 聲音出不來:加上半夏。
  • 往上咳嗽:加上陳皮。
  • 痰多咳嗽:加上知母、貝母。
  • 咳嗽口渴:加上五味子。
  • 酒中毒:加上葛根。
  • 氣短:加上人參。
  • 嘔吐:加上半夏、生薑。
  • 吐膿血:加上紫菀。
  • 肺結核:加上阿膠。
  • 胸膈不舒:加上枳殼。
  • 痞滿:加上枳實。
  • 眼睛發紅:加上梔子、大黃。
  • 臉腫:加上茯苓。
  • 皮膚疼痛:加上黃耆。
  • 發斑:加上荊芥、防風。
  • 痰毒:加上牛蒡子、大黃。
  • 失眠:加上梔子。

甘草甘平,解毒而瀉火。桔梗苦辛,清肺而利膈,又能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排膿血而補內漏。故治咽痛喉痹,肺癰咳嗽。取其辛苦散寒,甘平除熱也。(金匱曰:咳而胸滿振寒,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為肺癰,此湯主之。喻嘉言曰:此上提之法。乘其新起,提其敗血,或從唾出,或從便出,足以殺其毒。

白話文:

甘草是甘平之品,具有解毒瀉火的作用。桔梗是苦辛之品,具有清肺利膈的作用,還能起到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排膿血和補益內漏的作用。所以,桔梗甘草湯可以治療咽痛喉痹、肺癰咳嗽。桔梗的辛味能散寒,甘草的甘平能除熱。(《金匱要略》中說:咳嗽胸悶振寒,咽乾不渴,時而吐出混濁腥臭的痰液,稱為肺癰,用此湯方為主。喻嘉言說:此方採用上提的方法。趁著肺癰剛發作的時候,把病血提出來,或者從唾液中排出,或者從大便中排出,這樣就可以消除肺癰的毒性。)

此因胸滿振寒不渴,病尚在表,用此開提肺氣。若勢已入里,又當引之從胃入腸,此法不中用矣。綱目曰:喉痹惡寒,為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忌用膽礬等劑點喉,使陽郁不得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使陽邪陷里。宜用表藥,提其氣升,以助陽也。如不惡寒,脈滑實者,又當用寒劑下之,酸劑收之也。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基於胸悶、發抖卻不口渴的症狀,病竈還在表皮,要使用這種方式來暢通肺氣。如果病情已經進入體內,那麼就要引導它從胃進入腸道,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綱目》說:喉嚨腫痛、畏寒,是寒氣閉塞在外,熱氣鬱結在內。忌諱使用膽粉等藥劑點喉嚨,使陽氣鬱結無法伸展。也忌諱使用硝黃等寒涼藥物來瀉下,使陽邪陷入體內。應該使用表藥,提振其氣息,以幫助陽氣。如果不畏寒,脈搏滑實,還應該使用寒涼藥物瀉下,酸性藥物收斂。

外臺秘要曰:五臟之尊,心雖為主,而肺居其上。肺為華蓋,下覆四臟,合天之德,通達風氣,性愛溫而惡寒。心火更炎,上蒸其肺,金被火傷,則葉萎倚著於肝,肝發癢則嗽。因心肝虛弱,不能傳陽於下焦,遂至正陽俱躋,變成嗽矣。肺主皮毛,遇寒則慄而粟起。肺嗽因萎倚著於肝而成病,由木能扣金與鳴也。

先養肺,抑心肝虛熱,和其腎,則愈矣。)

白話文:

外臺祕要說:五臟之中最尊貴的是心,心雖然是君主,但肺卻位於心臟之上。肺就像華蓋一樣,覆蓋著下方的四臟,它與天的德性相合,通達風氣,喜愛溫暖而厭惡寒冷。心火更加炎熱,向上蒸騰到肺部,金被火所傷,肺葉萎縮,倚靠著肝臟,肝臟發癢就會咳嗽。由於心肝虛弱,不能把陽氣傳送給下焦,於是正陽上升彙集到胸中,就轉變成咳嗽了。肺主皮毛,遇到寒冷就會發抖並起雞皮疙瘩。肺咳嗽是由於肺萎縮倚靠著肝臟而引起的疾病,這是因為木能克金,金能發出鳴聲的緣故。

除桔梗名甘草湯,(金匱),治同。加防風名甘桔防風湯,治同。加防風荊芥連翹,名如聖湯,(宋仁宗)治上焦風熱。加訶子和童便服,名訶子清音湯,治中風不語。(肺屬金,主音,金空則有聲。風痰壅塞,則不能言。訶子斂肺清痰,散逆破結。桔梗利肺氣,甘草和元氣。

白話文:

除了桔梗、甘草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方法相同。加入防風,稱甘桔防風湯,治療方法相同。加入防風、荊芥、連翹,稱如聖湯(出自宋仁宗時期),治療上焦風熱。加入訶子和童便服用,稱訶子清音湯,治療中風不語(肺屬金,主音,金空則有聲。風痰壅塞,則不能言。訶子斂肺清痰,散逆破結。桔梗利肺氣,甘草和元氣。)

童便降火潤肺,或加木通,以利機竅也。足少陰腎脈挾舌本,足太陰脾脈連舌本,手少陰心別脈系舌本。三經虛,則痰涎塞其脈道,舌不轉運而不能言。或三脈亡血,舌無血榮養而喑。舌喑者,中風不能轉運之類,而咽喉聲音如故。喉喑者,勞嗽失音之類,而舌本則能轉運言語也。

白話文:

童便可以清熱潤肺,如果加入木通,還可以疏通經絡。足少陰腎脈和足太陰脾脈連到舌根,手少陰心經別脈也連接舌根。如果這三條經絡虛弱,痰涎就會堵塞經脈,舌頭不能轉動,也就不能說話。如果這三條經絡缺血,舌頭就沒有血液滋養,也會導致啞巴。舌頭不能說話的,可能是中風導致經絡不能轉運,但咽喉聲音還是正常的。喉嚨不能發聲的,可能是勞累過度或咳嗽導致失聲,但舌根還是能夠轉動說話的。

)除甘草加枳殼,名枳桔湯,治胸中痞塞,噫氣吐酸,或咳。(枳殼桔梗,苦下氣而散痞,寒消熱而除咳。活人云:傷寒應發汗,反下之,遂成痞,枳實理中丸最良。審知是痞,先用枳桔湯尤妙。緣桔梗枳殼,行氣下膈也。)加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名桔梗湯,治上焦壅熱,喉痹熱腫。

白話文:

假如加上甘草加上枳殼,叫做枳桔湯,這個湯可以治療胸中痞塞,打嗝吐酸,或是咳嗽。(枳殼桔梗,苦味可以舒緩脹氣,性質偏寒可以清熱,因此能夠止咳。活人書說:傷寒本來應該發汗,卻反過來讓它腹瀉,就變成了痞病,枳實理中丸最適宜治療。如果確認是痞病,先用枳桔湯治療效果特別好。因為桔梗和枳殼,可以幫助氣體通過橫膈膜,所以肚子就不脹了。)再加大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叫做桔梗湯,這個湯可以治療上焦陽氣鬱結,喉嚨疼痛腫脹。

又方,桔梗桑皮貝母栝蔞當歸枳殼苡仁防己(一作防風。各五分。)黃耆(七分)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加薑煎,亦名桔梗湯。(濟生)治肺癰吐膿,嗌乾多渴。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桔梗、桑皮、貝母、栝蔞、當歸、枳殼、苡仁、防己(又作防風。各五分)。黃耆(七分)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加生薑煎服,也叫「桔梗湯」。(出自《濟生方》)用於治療肺癰吐膿,咽喉乾燥多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