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八上 (7)
卷八上 (7)
1. 瓊玉膏
(申先生),治乾咳嗽。(有聲無痰,謂之乾咳,緣肺腎津枯所致。若火鬱其痰而乾咳者,當用升發之藥,如逍遙散之類,隨用滋陰之劑收功。)
地黃(四斤),茯苓(十二兩),人參(六兩),白蜜(二斤),先將地黃熬汁去渣,入蜜煉稠,再將參苓末和入,瓷罐封。水煮半日,白湯化服。臞仙加琥珀沉香。(各五錢)
地黃滋陰生水。水能制火。白蜜甘涼性潤。潤能去燥。氣為水母。土為金母。故用參苓補土生金。蓋人參益肺氣而瀉火。茯苓清肺熱而生津也。(濕熱去則津生。)
白話文:
(申先生的醫案),治療乾咳。(乾咳是指有咳嗽聲但沒有痰,這是因為肺和腎的津液枯竭所導致。如果是因為火氣鬱結導致痰液乾涸而引起的乾咳,就應該使用升散火氣的藥物,例如逍遙散之類,然後再搭配滋陰的藥物來達到療效。)
用生地黃(四斤),茯苓(十二兩),人參(六兩),白蜂蜜(二斤)。先將生地黃熬煮取汁並濾掉藥渣,加入蜂蜜煉製成濃稠的膏狀,再將人參和茯苓磨成粉末加入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瓷罐密封。將瓷罐放入水中煮半天,用白開水化開藥膏服用。臞仙(可能指一位醫生)的配方會加入琥珀和沉香(各五錢)。
生地黃能夠滋養陰液,產生津液。津液能抑制火氣。白蜂蜜甘甜性涼且具有滋潤作用,滋潤能去除乾燥。氣是水的母親,土是金的母親。所以使用人參和茯苓來補益脾土,進而生養肺金。這是因為人參能補益肺氣並瀉火,茯苓能清除肺熱並產生津液。(濕熱去除後,津液自然產生。)
2. 麻仁蘇子粥
(本事方),治老人風秘。(許叔微曰:一婦年八十四,忽腹痛頭痛,噁心不食。醫皆議補脾治風,清利頭目。服藥難愈,全不進食,其家憂惶。予辨前藥皆誤,此是老人風秘。臟腑壅滯,聚於胸中,則腹脹噁心,不思飲食,上至於巔,則頭痛不青也。令作此粥,兩啜而氣泄,不結烘如椒者十餘枚,漸得通利,不藥而愈矣。
)及產後大便不通。(婦人產後有三種疾,鬱冒則多汗,多汗則大便不通,故難於用藥。)
大麻仁,紫蘇子,等分。洗淨合研,再用水研,取汁煮粥。
麻仁陽明正藥,滑陽潤燥,利便除風。蘇子兼走太陰,潤肺通腸,和血下氣。行而不峻,緩而能通。故老人產婦氣血不虛者,所宜用也。
白話文:
此方出自《本事方》,用來治療老年人因風邪引起的便秘。(許叔微說:有一個婦人八十四歲,忽然肚子痛、頭痛、噁心吃不下飯。醫生都認為要補脾、治療風邪,以及清利頭部。吃藥卻難以痊癒,完全不進食,家人非常憂慮。我判斷之前的藥都用錯了,這其實是老年人風邪引起的便秘。因為年紀大,身體機能壅塞停滯,積聚在胸口,所以會腹脹、噁心,不想吃東西,往上衝到頭部,就會頭痛不舒服。我讓她煮這個粥,喝兩口就排氣了,接著排出像花椒一樣結塊的糞便十幾顆,之後漸漸能夠順利排便,不用吃藥就好了。)
也適用於產後大便不通暢。(婦人生產後有三種常見疾病,像是身體鬱悶則容易多汗,多汗就容易大便不通,所以產後用藥要特別謹慎。)
將大麻仁和紫蘇子等量,洗乾淨後一起研磨,再加水研磨,取汁液煮粥。
大麻仁是治療陽明經的要藥,可以潤滑陽氣,滋潤乾燥,幫助排便,去除風邪。紫蘇子則同時作用於太陰經,可以潤肺、通腸、調和氣血、降氣。藥性平和而不猛烈,緩慢卻能達到通便的效果。所以,對於氣血不虛的老年人和產婦,很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3.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許仁則),治氣嗽經久,將成肺痿。乍寒乍熱,唾涕稠黏。喘息氣上,唇口焦乾,亦有唾血者。漸覺瘦悴,小便赤少,色敗毛聳。此亦成蒸。及久嗽成肺癰,唾悉成膿,出無多少。
桑白皮(一升),地骨皮(三升。二味合煎。取汁三升。),生地汁(五升),生麥冬汁(二升),生葛根汁,竹澀(三升),生薑汁,白蜜,棗膏(一升),牛酥(三合),以麥冬生地葛根竹澀薑汁,和煎減半。再內桑皮地骨汁和煎三分減一,再入酥蜜棗膏,攪勿停手,煎如飴糖。
夜臥時取一胡桃大含之,稍加至雞子大,或盡日丸服亦得,桑皮瀉肺水,麥冬補肺生津,地骨退熱除蒸,竹瀝清痰通絡。(能除痰迷之有大熱者。)生薑祛寒而溫胃,棗膏補土以生金,地汁葛汁,甘寒以除大熱。白蜜牛酥,甘潤以止久嗽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久咳,可能發展成肺痿(肺部虛弱)的病症。患者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咳出的痰液濃稠黏膩,呼吸急促,嘴唇乾燥,甚至可能咳血。病情逐漸加重會導致身體消瘦,小便量少且顏色偏紅,氣色不好,皮膚粗糙。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因為虛熱內蒸,或者久咳導致肺部化膿,咳出的都是膿液,量不定。
這個藥方由以下藥材組成:桑白皮一升、地骨皮三升(這兩味藥一起煎煮,取汁三升)、生地汁五升、生麥冬汁二升、生葛根汁、竹瀝三升、生薑汁、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
先將麥冬汁、生地汁、葛根汁、竹瀝、薑汁混合煎煮,煮至一半的量。接著,加入桑白皮和地骨皮的煎汁,再次煎煮至剩餘三分之二的量。最後,加入酥油、蜂蜜、棗膏,不斷攪拌,熬成濃稠的糖漿狀。
晚上睡覺時,取一粒約胡桃大小的藥膏含在口中,可以逐漸增加到雞蛋大小,或者整天服用丸藥也可以。桑白皮的作用是排除肺部多餘的水液,麥冬可以滋養肺部,產生津液;地骨皮可以退熱,消除虛熱;竹瀝可以清除痰液,疏通經絡(也能清除痰迷導致的嚴重發熱)。生薑可以驅寒,溫暖腸胃;棗膏可以補益脾胃,從而滋養肺(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生地汁和葛根汁甘寒,可以消除實熱;白蜜和牛酥甘潤,可以止住長期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