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上 (5)

1. 韭汁牛乳飲

(丹溪),治胃脘有死血,乾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胃脘有死血者,嗜酒食辛,躁暴多怒,積久而成瘀熱也。枯槁者,血聚則肝氣燥,燥熱故槁也。瘀血阻礙,故食下作痛,翻胃而吐出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故腸枯而便秘。膈噎翻胃,多因氣血兩虛,胃槁胃冷而成。

白話文:

丹溪派名醫治療胃脘中有死血,乾燥枯槁,吃了就疼痛,胃翻轉便祕的病症。(胃脘中有死血的人,嗜酒重口味食物,躁動暴怒,積累久了就形成瘀熱。枯槁的人,是因為血隻聚集在一處,肝氣乾燥,乾燥燥熱所以枯槁。瘀血阻礙,所以食物吃下去會疼痛,胃翻騰而吐出來。瘀血不去,新的血就不會產生,所以腸道枯槁而便祕。隔胃翻胃,大多是氣血兩虛,胃枯燥胃寒冷所引起。)

飲可下而食不下,槁在吸門,即喉間之會厭也。食下胃脘痛,須臾吐出。槁在賁門,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門,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闌門,小腸下口也,此下焦名翻胃。又有寒痰,瘀血,食積,壅塞胃口者,或補,或消,或潤,宜隨病施治。

白話文:

韭菜汁、牛奶,等量混合。經常飲用。有痰阻礙的人,加入薑汁。另一種方法是去除牛奶,加入陳酒,治療血膈特別迅速。韭菜汁辛溫,益胃消瘀。牛奶甘平,潤燥養血。瘀血去除後,胃部沒有阻礙,血液滋潤後,大腸通暢,就能進食。(治療噎膈的各種藥物,韭菜汁散瘀。竹瀝薑汁消痰,童便降火。人乳牛乳,潤燥補血。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

甘蔗汁和胃,荸薺消食,騾尿殺蟲。或加燒酒米醋白蜜,和諸汁頓服亦佳。朱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牛羊乳時時咽之,兼服四物湯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按噎膈不通,服香燥藥,取快一時。破氣而燥血,是速其死也。不如少服藥,飲牛乳,加韭汁,或薑汁,或陳酒為佳。

甘蔗汁可以健胃,荸薺可以幫助消化,騾尿可以殺蟲。也可以加入燒酒、米醋、白蜜,與其他果汁一起服用。朱丹溪說:反胃、噎膈,大便乾燥結塊,應該經常喝牛羊奶,同時服用四物湯是最好的辦法。不能喝人乳,人乳含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依據噎膈不通,服用香燥藥物,一時有效,但會破氣而燥血,加速死亡。不如少服藥,飲用牛乳,加入韭汁,或薑汁,或陳酒為宜。

2. 活血潤燥生津湯

(丹溪),治內燥,津液枯少。

當歸白芍熟地黃(一錢),天冬,麥冬,栝蔞(八分),桃仁(研),紅花(五分)

白話文:

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白芍:有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斂陰潛陽的功效。

熟地黃:有補益氣血、滋陰補腎、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冬:有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的功效。

麥冬: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

栝蔞:有清肺化痰、潤肺止咳、利尿消腫的功效。

桃仁: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紅花: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

歸芍地黃滋陰養血,栝蔞二冬,潤燥生津,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凡陰虛血燥而兼瘀滯者,此方最宜。

3. 甘露飲

治胸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吐血衄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即飢煩,不欲食飲,及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皆可服之。又治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目皆黃,肢體微腫,胸滿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

白話文:

治療胸中的熱邪,牙齒鬆動,口中有氣味,牙齦腫爛,時常化膿出血,吐血或流鼻血。眼皮沉重,常常想要閉上眼睛。有的人飢餓煩躁,不想吃東西喝飲料,或是眼睛發紅腫痛,不能忍受涼藥。嘴巴和舌頭上長出瘡,咽喉腫痛,皮膚上長了瘡疹,都可以服用此藥。又可以治療脾胃受到濕氣,瘀熱在體內,或者因為醉酒、過飽、房事勞累。濕熱互相搏擊,導致黃疸病。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四肢微微腫脹,胸口悶氣短,大便不規律,小便發黃或乾澀,有時身體發熱。

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

白話文:

生地(生地黃)是生的地黃,熟地是蒸煮過的地黃,天冬和麥冬都是百合科植物的根莖,石斛是蘭科植物的莖或根,茵陳是菊科植物的莖葉,黃芩是脣形科植物的根,枳殼是芸香科植物的果皮,枇杷葉是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子,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在一些處方中,會加入桂皮和茯苓,這就成為了桂苓甘露飲。

此方創自潔古老人,朱丹溪以為此心肺胃三經藥也。主治胸中客熱,口臭齒爛,心煩咽痛等證。許學士又去麥冬,加犀角,主治與上略同。別如眼赤,並一切瘡瘍,已散未散,皆可治之。然小甘露飲去熟地者,以手陽明胃,與腎無相關之勢,故加桔梗,使與里合。治胃則以腎為關,故加熟地二冬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潔古老人創立的,朱丹溪認為這是治療心肺胃三經的藥。主要用於治療胸中客熱、口臭、牙齒腐爛、心煩、咽喉疼痛等症狀。許學士又去除了麥冬,增加了犀角,主治疾病與上述症狀略同。另如眼紅,以及各種瘡瘍,已經分散或尚未分散的,都可以治療。但是小甘露飲去除了熟地,因為手陽明胃經與腎臟無關聯,所以加入桔梗,使它們相合。治療胃病時,需要腎臟作為關聯,所以加入熟地、二冬。

(按此方以固本丸為主,而加入他藥。原因胃中濕熱下流歸坎,則水源濁泛,故見證如此。而當日立方之意,實從救腎起見。清胃者自清胃,而救原者自救原。丹溪止言心肺胃,猶未是全論。高氏每於肝經有鬱火者,加丹皮山梔,去石斛甘草枇杷葉。亦無不應驗,則知水木同源之義。

白話文:

這個方劑以固本丸為基礎,加入其他藥物。原因是胃中的濕熱下流到腎,腎臟就會水源混濁泛濫,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癥狀。當時開這個方劑的用意,其實是為了拯救腎臟。清胃的藥物用於清胃,而拯救腎臟的藥物用於拯救腎臟。丹溪只提到心、肺、胃,還沒有全面地考慮。高氏在治療肝經有鬱火的人時,會加入丹皮、山梔,去掉石斛、甘草、枇杷葉。也很有效果,由此可知水木同源的道理。

若原有胃火,而又挾肝木之勢者,竟以原方加丹皮山梔等味,亦無不效也。丹溪言肺最妙,然必須列證中有大便乾燥,才合手足陽明兩經之藥爾。至一變而為小甘露,去枇杷葉熟地二冬枳殼,而加升麻桔梗梔子,則手陰明實證通治之義全見矣。火盛渴甚者,加知母。走馬疳而急者,加石膏黃連

白話文:

如果原本有胃火,又合併肝木的勢頭,那就直接在原來的方劑中添加丹皮、梔子,肯定有效。丹溪認為肺經的藥最微妙,但是必須在臨牀症狀中有大便祕結的狀況,才適合手足陽明經的藥。當藥方轉變成小甘露湯時,把枇杷葉、熟地、二冬、枳殼拿掉,改加入升麻、桔梗、梔子,就可以兼顧手太陰、手陽明經證的共同治療。如果火盛、口渴的症狀嚴重,可以加知母。如果患的是走馬疳(指小兒腸胃型霍亂),症狀急迫的,可以加石膏、黃連。

火蝕既久,元氣虛者,加人參,真胃中燥火之神劑也。)

附小甘露飲,山梔黃芩生地升麻桔梗茵陳石斛甘草,治脾勞實熱,身體面目悉黃,舌乾,咽燥,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