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上 (5)

1. 韭汁牛乳飲

(丹溪),治胃脘有死血,乾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胃脘有死血者,嗜酒食辛,躁暴多怒,積久而成瘀熱也。枯槁者,血聚則肝氣燥,燥熱故槁也。瘀血阻礙,故食下作痛,翻胃而吐出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故腸枯而便秘。膈噎翻胃,多因氣血兩虛,胃槁胃冷而成。

飲可下而食不下,槁在吸門,即喉間之會厭也。食下胃脘痛,須臾吐出。槁在賁門,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門,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闌門,小腸下口也,此下焦名翻胃。又有寒痰,瘀血,食積,壅塞胃口者,或補,或消,或潤,宜隨病施治。

韭菜汁,牛乳,等分。時時呷之。有痰阻者,加薑汁。一方去牛乳,加陳酒,治血膈尤捷。韭汁辛溫,益胃消瘀。牛乳甘平,潤燥養血。瘀去則胃無阻,血潤則大腸通,而食得下矣。(治噎膈諸藥,韭汁散瘀。竹瀝薑汁消痰,童便降火。人乳牛乳,潤燥補血。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

甘蔗汁和胃,荸薺消食,騾尿殺蟲。或加燒酒米醋白蜜,和諸汁頓服亦佳。朱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牛羊乳時時咽之,兼服四物湯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按噎膈不通,服香燥藥,取快一時。破氣而燥血,是速其死也。不如少服藥,飲牛乳,加韭汁,或薑汁,或陳酒為佳。

白話文:

[韭汁牛乳飲]

這個方子是朱丹溪用來治療胃部有瘀血,導致乾燥枯槁,吃東西後胃痛,甚至吐出來,並且便秘的狀況。(胃部有瘀血的人,通常是因為喜歡喝酒吃辛辣食物,個性急躁容易發怒,長期下來就會形成瘀血和熱。枯槁是因為血瘀導致肝氣乾燥,乾燥發熱所以身體枯槁。瘀血阻礙,所以吃東西會胃痛,甚至吐出來。瘀血不去除,新的血液就無法生成,導致腸道乾燥而便秘。

吞嚥困難、吐出來的狀況,大多是因為氣血兩虛,胃部虛弱發冷所造成。

如果喝水可以下去,但食物卻無法下嚥,表示枯槁的地方在喉嚨的會厭處。如果吃下食物後胃馬上痛,並很快就吐出來,表示枯槁的地方在賁門,也就是胃的上口,這屬於上焦的噎病。如果吃下食物後隔一段時間才吐出來,表示枯槁的地方在幽門,也就是胃的下口,這屬於中焦的膈病。如果早上吃東西,晚上才吐出來,表示枯槁的地方在闌門,也就是小腸的下口,這屬於下焦的翻胃。

另外,也有可能是寒痰、瘀血、食物積滯堵塞了胃口,這時候就要根據不同的病因,用補、消、潤等不同的方法來治療。

用韭菜汁和牛奶,等量混合,隨時慢慢喝。如果痰比較多,可以加入薑汁。另一個方法是不加牛奶,改加陳年酒,這樣治療血瘀造成的膈病效果更好。韭菜汁味辛性溫,可以幫助胃部消化,消除瘀血。牛奶味甘性平,可以滋潤乾燥,養血。瘀血消除,胃部就不會受阻,血液滋潤,大腸就能暢通,食物自然就能下嚥。

(治療吞嚥困難的藥物中,韭菜汁可以散瘀,竹瀝和薑汁可以化痰,童子小便可以降火,人奶和牛奶可以潤燥補血,蘆根汁可以止嘔,茅根汁可以涼血。甘蔗汁可以調和胃氣,荸薺可以幫助消化,騾尿可以殺蟲。也可以加入燒酒、米醋和蜂蜜,和上述的汁液一起服用。)

朱丹溪說:反胃、吞嚥困難,大便乾燥的人,應該隨時喝牛奶,同時服用四物湯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喝人奶,因為人奶有五種味道的毒素,以及七情所生的火氣。

總之,吞嚥困難不暢通時,服用一些辛香燥熱的藥物,雖然可以暫時感到舒服,但是會耗損氣血,加速死亡。不如少用藥物,多喝牛奶,加入韭菜汁、薑汁或陳酒會更好。

2. 活血潤燥生津湯

(丹溪),治內燥,津液枯少。

當歸,白芍,熟地黃(一錢),天冬,麥冬,栝蔞(八分),桃仁(研),紅花(五分)

歸芍地黃滋陰養血,栝蔞二冬,潤燥生津,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凡陰虛血燥而兼瘀滯者,此方最宜。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活血潤燥生津湯,是朱丹溪先生提出的,用來治療體內乾燥、津液不足的症狀。

藥方組成是:當歸、白芍、熟地黃各一錢,天冬、麥冬、栝蔞各八分,桃仁研磨成粉,紅花五分。

其中,當歸、白芍、熟地黃能滋養陰液、補養血液;栝蔞和天冬、麥冬能潤澤乾燥、促進體液生成;桃仁和紅花則能活絡血液、去除瘀滯。

這個方子最適合那些陰液虧虛、血液乾燥,同時又兼有血瘀情況的人使用。

3. 甘露飲

治胸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吐血衄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即飢煩,不欲食飲,及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皆可服之。又治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目皆黃,肢體微腫,胸滿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

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

此方創自潔古老人,朱丹溪以為此心肺胃三經藥也。主治胸中客熱,口臭齒爛,心煩咽痛等證。許學士又去麥冬,加犀角,主治與上略同。別如眼赤,並一切瘡瘍,已散未散,皆可治之。然小甘露飲去熟地者,以手陽明胃,與腎無相關之勢,故加桔梗,使與里合。治胃則以腎為關,故加熟地二冬也。

(按此方以固本丸為主,而加入他藥。原因胃中濕熱下流歸坎,則水源濁泛,故見證如此。而當日立方之意,實從救腎起見。清胃者自清胃,而救原者自救原。丹溪止言心肺胃,猶未是全論。高氏每於肝經有鬱火者,加丹皮山梔,去石斛甘草枇杷葉。亦無不應驗,則知水木同源之義。

若原有胃火,而又挾肝木之勢者,竟以原方加丹皮山梔等味,亦無不效也。丹溪言肺最妙,然必須列證中有大便乾燥,才合手足陽明兩經之藥爾。至一變而為小甘露,去枇杷葉熟地二冬枳殼,而加升麻桔梗梔子,則手陰明實證通治之義全見矣。火盛渴甚者,加知母。走馬疳而急者,加石膏黃連。

火蝕既久,元氣虛者,加人參,真胃中燥火之神劑也。)

附小甘露飲,山梔黃芩生地升麻桔梗茵陳石斛甘草,治脾勞實熱,身體面目悉黃,舌乾,咽燥,齒痛。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甘露飲,主要治療胸腔內有虛火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牙齦腫爛、口臭、牙齦流膿血、吐血、流鼻血。還有眼皮下垂、常常想閉眼睛、容易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眼睛紅腫疼痛、無法使用涼性藥物、口舌生瘡、喉嚨腫痛、以及已經發出來的瘡疹等,這些情況都可以服用甘露飲來治療。

另外,甘露飲也能治療因為脾胃受到濕氣侵襲,導致體內有瘀熱,或是因為酒後、飽食、性生活過度等原因,造成濕熱互相影響,引起的黃疸病。這種情況會出現全身和眼睛發黃、肢體輕微腫脹、胸悶氣短、大便不順、小便黃澀,有時還會發熱。

甘露飲的成分包括: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如果再加入桂枝和茯苓,就叫做桂苓甘露飲。

這個方子是由潔古老人所創,朱丹溪認為這是同時治療心、肺、胃三條經絡的藥方,主要治療胸腔虛熱、口臭、牙齒爛掉、心煩、咽喉疼痛等症狀。許學士則去掉了麥冬,加入了犀角,治療的症狀和之前差不多。另外,像眼睛紅腫、以及各種瘡瘍,不論是剛發出來還是快好的,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而小甘露飲則去掉了熟地,因為手陽明胃經和腎經沒有直接的關聯,所以加入了桔梗,讓藥效可以到達體內。治療胃病時,則以腎臟為關鍵,所以加入熟地和天冬、麥冬。

(這個方子主要是以固本丸為基礎,再加入其他藥材。原因是胃中的濕熱往下流到腎臟,導致腎臟的水源混濁,才會出現這些症狀。所以當初開這個方子的用意,其實是從補腎的角度出發。清胃的藥材負責清胃,而補腎的藥材則負責補腎。朱丹溪只說這個方子是治療心肺胃的,其實還不夠全面。高氏常常針對肝經有鬱火的情況,加入丹皮和山梔子,去掉石斛、甘草和枇杷葉,也都很有效,這代表了水和木同源的道理。

如果本身就有胃火,又受到肝木的影響,可以直接在原本的方子中加入丹皮和山梔子等藥材,也都會有效。丹溪認為這個方子對肺最好,但必須要有大便乾燥的症狀,才符合手足陽明兩經的藥理。至於後來變化成的小甘露飲,去掉了枇杷葉、熟地、天冬、麥冬和枳殼,加入了升麻、桔梗和梔子,就完全展現了治療手陽明經實證的用意。如果火氣旺盛、口渴嚴重,可以加入知母。如果是病情緊急的走馬疳,可以加入石膏和黃連。

如果火氣侵蝕身體太久,導致元氣虛弱,可以加入人參,這是治療胃中燥火的神奇藥方。)

附帶說明小甘露飲的成分:山梔、黃芩、生地、升麻、桔梗、茵陳、石斛、甘草。主要治療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脾虛,體內有實熱,出現身體和臉色都發黃、舌頭乾燥、咽喉乾燥、牙齒疼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