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下 (10)

1.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攻,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小水並於大腸,故小便不利,而大便滑瀉。)及水腫等證。

滑石(六錢),甘草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朮土炒桂(五分),陳皮(錢半),木香檳榔(三分),加姜煎,每服五錢。

白話文:

滑石(六錢)、甘草、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朮、土炒桂皮(五分)、陳皮(一錢半)、木香、檳榔(三分),加入薑一起煎煮,每次服用五錢。

赤茯豬苓澤瀉,瀉火行水,白朮補脾,肉桂化氣,此五苓散也。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火調中,此六一散也。濕熱內甚,故加檳榔峻下之藥,陳皮木香,行氣之品,使氣行則水行,以通小便而實大便也。

白話文:

赤茯苓、豬苓、澤瀉,可以瀉下火氣、運行水濕;白朮可以補益脾氣;肉桂可以化除濕濁之氣。這五種藥物合成的方劑叫做「五苓散」。滑石可以清熱、利濕;甘草可以瀉火,調和臟腑之氣。這兩種藥合成的方劑叫做「六一散」。因為體內濕熱之氣過盛,所以再加入檳榔,可以急劇地攻下。陳皮、木香,可以運行氣滯。氣順暢了,水液就會運行,從而使小便通暢,大便實而硬。

2. 八正散

(局方),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濕熱下注,小腹急滿,則小便當行矣。而卒不行者,熱秘之也。)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白話文:

適用情況: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濕熱下注,小腹急滿,那麼小便應該通暢了。但卻突然不通暢,這是因為熱祕引起的。)或淋痛尿血,或因熱而腫脹。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梔子(炒黑),大黃,加燈草煎,一方加木香

白話文:

  1.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祛痰止咳的功效。

  2. 木通: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3. 瞿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4. 萹蓄:具有清熱利尿、祛痰止咳的功效。

  5. 滑石: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通淋的功效。

  6. 甘草梢:具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的功效。

  7. 梔子(炒黑):具有清熱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8.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便導滯的功效。

  9. 燈草:具有清熱利尿、止血消腫的功效。

  10.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以上中藥材加在一起煎煮,可以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其中,一方加木香,可以增強行氣止痛的功效。

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肺為氣化之原,心為小腸之合也。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絡於陰器,膀胱津液之腑也。瞿麥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濕而兼瀉熱者也。滑石利竅散結,梔子大黃,苦寒下行,此皆瀉熱而兼利濕者也。甘草梢者,取其徑達莖中,甘能緩痛也。雖治下焦而不專於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白話文:

木通和燈草,能清肺熱而降心火。肺是水液氣化的根源,心和小腸相表裡。車前草能清肝熱而通膀胱,肝的經脈在陰器部位,膀胱儲藏津液。瞿麥和萹蓄,能降火通淋,這些都是利濕兼瀉熱的藥物。滑石能利竅散結,梔子和大黃,苦寒下行,這些都是瀉熱兼利濕的藥物。甘草梢,取其徑直通達莖中,甘味能緩解疼痛。雖然治療下焦但並不專於治療下焦,必須三焦通利,水液才能下行。

(朱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熱,則瀉膀胱,此正治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則清金,此謂隔二。如因脾濕不運而精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當燥脾健胃,此謂隔三。車前子茯苓,清肺也。黃柏黃芩,瀉膀胱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小便不通的原因,有可能是熱的、濕的,或者是下焦有氣結。治療方法應該要清熱、除濕、升氣,並且隔二隔三的治療。如果小便不通的原因不是肺燥造成的,只是膀胱有熱,那麼就瀉膀胱的熱,這就是直接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如果小便不通的原因是肺燥不能生水,那麼就清肺熱,這就是隔二隔三的治療。如果小便不通的原因是脾臟濕氣太重,導致精氣不能上升,肺臟因此不能生水,那麼就應該燥脾健胃,這就是隔三隔四的治療。車前子、茯苓可以清肺熱。黃柏、黃芩可以瀉膀胱的熱。

蒼朮白朮,燥脾健胃也。又曰:小便不通,屬氣虛,血虛,實熱,痰閉。皆宜吐之,以升其氣,氣升則水自降。氣虛,用參朮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就參耆藥中調理吐之。血虛,用四物湯,先服後吐,或就芎歸湯探吐之。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或加香附木通。實熱,當利之,或八正散,蓋大便動,則小便自通矣。

白話文:

蒼朮和白朮,都有燥脾健胃的功效。另外,小便不通,是屬於氣虛、血虛、實熱或痰氣瘀滯引起的。這些情況都適合催吐,以昇其氣,氣升則水自降。如果是氣虛,可以使用參朮升麻等藥物,先服用後催吐,或者將藥物加入人參、耆藥中調理後催吐。如果是血虛,可以使用四物湯,先服用後催吐,或者將藥物加入川芎、當歸湯中探吐。如果是痰多,可以使用二陳湯,先服用後催吐,或者加入香附、木通。如果是實熱,應該利氣,可以使用八正散,大便通暢,小便自然就會通暢。

或問以吐法通小便,其理安在?曰: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無自以通。必上竅開,而下竅始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