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下 (9)

1. 禹功散

(子和),治寒濕水疝,陰囊腫脹。(囊如水晶,陰汗不絕,謂水疝。蓋得之醉後而使內,寒濕乘腎虛而流入也。)二便不利。(寒濕所凝。不得施化也。)

白話文:

(子和):治療寒濕水疝,陰囊腫脹。(陰囊像水晶般透明,陰汗不斷,這種情況稱為水疝。多是因為醉酒之後出入水中造成的,寒濕乘著腎虛流入所致。)小便和大便不通暢。(是由於寒濕凝聚。不能正常運化造成的。)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每一錢,薑汁調下,或加木香一兩。

白話文: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熟)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藥粉一錢,用薑汁送服,也可以再加入一兩木香。

黑牽牛辛烈,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行水泄濕,兼通大腸風秘氣秘。茴香辛熱溫散,能暖丹田,祛小腸冷氣。同入下焦,以泄陰邪也。

白話文:

黑牽牛性味辛烈,能夠影響右腎和命門。它能通行精道,利水除濕,同時也能疏通因風或氣造成的便秘。茴香性味辛熱,有溫暖丹田和驅散小腸寒氣的作用。兩者共同作用於下焦,可以排出體內的陰邪。

2. 升陽除濕防風湯

(東垣),治大便秘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至重病,反鬱結而不通矣。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通大便有用升麻者,即此意也。)

白話文:

(完東垣),治療大便祕結,或裡急後重,多次去廁所也不能大便,或有白膿,或有血。應該慎重不要用瀉藥來通便,用瀉藥必然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反而會鬱結不通。用這個湯藥來提升陽氣,那麼陰氣就會自然下降。(在通大便的藥物中,有使用升麻的,就是這個意思。)

蒼朮(泔浸四錢),防風(二錢),茯苓,白朮,芍藥(一錢),如胃寒,泄瀉腸鳴,加益智半夏各五分,薑棗煎。

白話文:

蒼朮(用泔水浸泡四錢),防風(二錢),茯苓,白朮,芍藥(一錢),如果胃寒,腹瀉腸鳴,則增加益智子、半夏各五分,用薑和棗煎服。

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白朮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防風辛溫,勝濕而升陽。白芍酸寒,斂陰而和脾也。(劉宗厚曰:飲食入胃,輸精心肺,氣必上行,然後下降。若脾胃有傷,不能上升,反下流肝腎,而成泄利者。法當填補中氣,升之舉之。不可疏下,此東垣發前人所未發也。)

白話文:

蒼朮辛溫燥烈,能升清陽之氣,消散各種鬱結,所以作為君藥。白朮甘溫,茯苓甘淡,可以幫助健脾利濕。防風辛溫,可以勝濕升陽。白芍酸寒,可以斂陰和脾。

劉宗厚說:飲食進入胃中,輸布到心、肺,氣必須向上運行,然後才能下降。如果脾胃受到損傷,氣就不能上升,反而向下流入肝、腎,就會導致腹瀉。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中氣,升提氣機。不可疏泄向下,這是東垣劉完素發前人所未發的見解。

3. 羌活勝濕湯

(局方),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濕氣在表,外傷於濕也。濕邪著於太陽,則頭項腰脊痛。著於太陰,則肩背痛。著於陰陽之經,則一身盡痛,惟著故痛且重也。濕鬱則為熱,然濕乃陰邪,故微熱而昏倦也。東垣曰:頭痛脊強,乃太陽之經氣不行也,此湯主之。)

白話文:

(局方)的藥方,用來治療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全身都痛,輕微發熱昏倦的症狀。(濕氣在表面,是外傷於濕邪造成的。濕邪侵犯太陽經,就會出現頭項腰脊疼痛。侵犯太陰經,就會出現肩背疼痛。侵犯陰陽經,就會全身都痛,而且疼痛又深又重。濕氣鬱積就會化熱,但濕邪是陰邪,所以是輕微發熱而昏倦。東垣說:頭痛、背部僵硬,是太陽經氣不行造成的,這個湯主治這個症狀。)

羌活,獨活(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炙五分),蔓荊子(三分),如身重,腰中沉沉然,中有寒濕也,加酒洗漢防己附子。

白話文:

羌活、獨活(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炙五分)、蔓荊子(三分)。

如果身體沉重,腰部沉沉的,裡面有寒濕,就加酒洗漢防己和附子。

經曰:風能勝濕,羌獨防藁芎蔓,皆風藥也。濕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濕從汗出,則諸邪散矣。(藁本善治太陽寒濕,荊防善散太陽風濕。二活祛風勝濕,兼通關節。川芎能升厥陰清氣,上治頭痛。甘草助諸藥辛甘發散為陽,氣味甘平,發中有補也。)

白話文:

醫書中說:風可以勝過濕,羌活、獨活、防風、藁本、芎根和蔓荊,都是風藥。濕氣在肌表,六味中藥辛溫升散,同時是解表藥,使濕氣通過汗液排出,那麼各種邪氣就會散除了。(藁本善於治療太陽寒濕,荊防善於散除太陽風濕。二活祛風勝濕,同時通利關節。川芎能升發厥陰清氣,上部治療頭痛。甘草助六味藥發散辛甘為陽,其氣味甘平,發中有補。)

若水濕在裡,則當用行水滲泄之劑。(喻嘉言曰:經曰,濕上甚為熱,表之則易,下之則難,故當變常法而為表散。吳鶴皋曰:脾弱濕傷者,二陳平胃之類主之。濕盛濡泄者,五苓六一之類主之。水腫發黃者,五皮茵陳之類主之。今濕流關節,非前藥所宜矣。無竅不入,唯風為能,故凡關節之病,非風藥不能到也。

白話文:

如果水濕在體內,就應該使用促進水液排出體外的藥物。(喻嘉言說:經書上說,水濕在身體的上部,很容易引起發熱,只要讓水濕從體表排出,病情就會好轉,但如果要從下焦排出水濕,就比較困難,因此應該改變常規的方法,採用表散的方法來治療。吳鶴皋說:脾虛濕傷的人,可以服用二陳湯、平胃散等藥物。濕盛濡泄的人,可以服用五苓散、六一散等藥物。水腫發黃的人,可以服用五皮茵陳等藥物。但是,如果濕氣流注到關節,就不能再使用這些藥物了。風無孔不入,所以凡是關節的疾病,非風藥不能治。

三因用此湯,加柴胡五分,治臥而多驚悸,多厭溲者,邪在少陽厥陰也。如淋,加澤瀉五分。經曰:肝腎之病同一治,此下焦風寒,三經合病,非風藥行經不可也。)

白話文:

使用這個湯劑時,加入五分柴胡,可以治療睡覺時容易驚悸,並厭惡排尿的症狀,這是因為邪氣在少陽厥陰經導致。如果是淋病,則加入五分澤瀉。經典說:肝臟和腎臟的疾病有相同的治療方法,這是下焦風寒引起的疾病,三條經絡同時發病,如果不使用風藥來治療,是無法治癒的。

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朮,名羌活除濕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除川芎,加黃耆當歸蒼朮升麻,名升陽除濕湯。治水疝腫大,陰汗不絕。再加麥芽神麯豬苓澤瀉,除當歸黃耆,亦名升陽除濕湯(東垣),治脾虛瀉痢。

白話文:

除了獨活、蔓荊、川芎和甘草之外,再加入升麻和蒼朮,稱之為羌活除濕湯。用於治療風濕相搏,全身疼痛。除了川芎之外,再加入黃耆、當歸、蒼朮和升麻,稱之為升陽除濕湯。用於治療水疝腫大,陰汗不絕。再加入麥芽、神麯、豬苓和澤瀉,除了當歸和黃耆之外,也稱之為升陽除濕湯(東垣),用於治療脾虛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