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下 (6)

1. 實脾飲

(嚴氏),治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脾胃虛寒,土不能制水,故水妄行而浮腫。以無鬱熱,故口不渴,而便不秘,此為陰水。嚴氏曰:治陰水發腫,用此先實脾土。)

白話文:

(嚴氏),治療肢體水腫、面色晦暗、聲音短促,口中不渴,大小便通暢。(脾胃虛寒,土不能制水,所以水自行流動而浮腫。因為沒有鬱熱,所以口不渴,大便不通暢,這是陰水。嚴氏說:治療陰水引起的腫脹,用此方先實脾土。)

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炙),厚朴(姜炒),大腹子,草豆蔻,木香木瓜附子,黑姜,加薑棗。

白話文:

  • 白朮(用土炒製):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脾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

  • 甘草(炙甘草):具有補益中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厚朴(用薑炒製):具有溫中燥濕、行氣散寒的功效。

  • 大腹子:具有溫中下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 草豆蔻:具有溫中行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 木香:具有理氣止痛、行氣醒脾的功效。

  • 木瓜:具有健脾化濕、止瀉的功效。

  •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的功效。

  • 黑姜: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 加薑棗:具有溫中補氣、益氣養血的功效。

整體來說,這個方劑具有溫中化濕、補益氣血、燥濕健脾的功效,適合治療脾虛濕盛、氣虛血虧的證型。

脾虛故以白朮甘草補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溫之,脾濕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滯故以木香厚朴導之。然土之不足,由於木之有餘。木瓜酸溫,能於土中瀉木,兼能行水。與木香同為平肝之品,使木不剋土而肝和,則土能制水而脾實矣。(水病當以健脾為主,使脾實而氣運,則水自行。

白話文:

脾虛所以以白朮和甘草來補;脾寒所以以生薑、附子、草蔻來溫暖;脾濕所以用大腹皮和茯苓來利尿;脾滯所以用木香和厚朴來導通。但是身體的「土」之不足是因為「木」的過多。所以木瓜酸溫,能夠在「土」中瀉除「木」,而且兼能行水。和木香一起用來調和肝臟,使「木」不剋「土」,肝臟和諧,那麼「土」就可以制約「水」,脾臟也就紮實了。(治水病應當以健脾為原則,使脾臟紮實,氣能運行,那麼水就會自行消除了。)

宜參苓為君,視所挾證加減。苟徒用利水藥,多致不救。醫貫曰:治腫滿先以脾土為主,宜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或疑水脹喘滿而用補劑,不益脹滿乎。曰肺氣既虛,不可復行其氣。腎水既衰,不可複利其水。服補劑,初覺不快,過時藥力得行,漸有條理矣。喻嘉言曰:治水以實脾為先,不但陰水為然。

白話文:

宜以參苓為君藥,視其所挾之證而加減。如果只用利水藥物,往往會導致無法挽救。醫貫中說:治療腫滿,應先以脾土為主,宜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有人懷疑在水腫、喘滿的症狀下使用補劑,會不會加重水腫、脹滿呢?醫師回答,肺氣虛弱時,肺氣無法正常運行。腎水衰弱時,腎水無法正常流通。服用補劑,初期可能會有不適的感覺,但過一段時間,藥效發揮作用後,症狀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喻嘉言說:治療水腫應以補益脾氣為先,不只是陰水,陽水也是如此。

然陰水者,少陰腎中之真陽衰微,不能封閉而氾濫無制爾。方中不用桂而用厚朴大腹,尚有可議。)

2. 麥門冬湯

治水溢高原,肢體皆腫。(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

白話文:

治療水液溢滿於胸腹以上,肢體皆腫的情況。(《靈樞·經脈》中說:三焦是疏通水道、排泄水液的官府,水在體內分為三部分:上焦之水,水液溢滿於胸腹以上;中焦之水,水液停留於腹部;下焦之水,水液積聚於膀胱)

麥門冬(五十枚姜炒),粳米(五十粒)

吳鶴皋曰:肺非無為也。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熱則失其下降之令,以致水溢高原,淫於皮膚,而為水腫。醫罕明此,實脾導水,皆不能愈。故用麥冬清肺,開其下降之源。粳米益胃,培乎生金之母,此治病必求其本也。或問此證,何以辨之。曰:肢體皆腫,小腹不急,初起便有喘滿,此其候也。

白話文:

吳鶴皋說:肺也不是無所作為的。飲食進入胃中,遊溢出的精氣,上輸於脾臟,脾臟將精氣分散,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到膀胱。肺熱就會失去下降的功能,導致水液泛溢於高位,浸淫於皮膚,而形成水腫。醫生很少明白這個道理,實脾導水,都不能夠治癒。因此要用麥冬來清肺,開通肺臟的下降之源。粳米能益胃,培補肺臟生金之母,這纔是治療疾病必須求其根本。有人問這個證狀,如何辨別呢?吳鶴皋說:肢體都腫脹,小腹不急迫,初起就有氣喘胸悶,這就是它的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