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上 (4)

1. 清燥湯

(東垣),治肺金受濕熱之邪。痿躄喘促,胸滿少食,色白毛敗,頭眩體重,身痛肢倦,口渴便秘。(經曰: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火盛剋金,則肺熱葉焦,氣無所主,而失其治節。故肢體或縱或縮,而成痿躄也。火上逆肺,故喘促。肺主皮毛,故色白毛敗。濕熱填於膈中,故胸滿。

壅於陽明,則食少。上升於頭,則眩。注於身,則體重。流於關節,則身痛。肺受火傷,天氣不能下降,膀胱絕其化源,故口渴便赤。)

黃耆(錢半),蒼朮(炒一錢),白朮(炒),陳皮,澤瀉(五分),人參,茯苓,升麻(三分),當歸(酒洗),生地黃,麥冬,甘草(炙),神麯(炒),黃柏(酒炒),豬苓(二分),黃連(一分),五味子(九粒),柴胡(三分)

肺屬辛金而主氣,大腸屬庚金而主津。燥金受濕熱之邪,則寒水(膀胱)生化之源絕,源絕則腎水虧,(金不能生水。)而痿躄諸證作矣。金者,水之母也。氣者,水之源也。黃耆益元氣而實皮毛,故以為君。二術參苓甘橘神麯,健脾燥濕,理氣化痰,所以運動其土。土者,金之母也。

麥冬五味,保肺以生津。當歸生地,滋陰而養血。黃柏黃連,燥濕而清熱。(黃柏合蒼朮,為二妙散,治痿正藥。加牛膝,名三妙散。)升麻柴胡,所以升清。豬苓澤瀉,所以降濁。使濕熱從小便出,則燥金肅清。(肺為高清之臟。)水出高原,而諸證平矣。(朱丹溪曰:今世風病,大率與諸痿證,混同論治。

古聖論風痿,條目不同,治法亦異。夫風病外感,善行數變,其病多實。發表行滯,有何不可。諸痿起於肺熱,傳入五臟,散為諸證。其昏惑,瘛瘲,瞀悶,暴病,鬱冒,矇昧,暴喑,皆屬於火。其四肢不舉,足痿舌強,痰涎有聲,皆屬於土,悉是濕熱之病,當作諸痿論治,大抵只宜補養。

若以外感風邪治之,寧免實實虛虛之禍乎?或曰:內經治痿,獨取陽明,何也?曰:只諸痿生於肺熱一語,已見大意。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土性濕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嗜欲不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肺受熱邪,則金失所養。

木寡於畏,而侮所不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諸痿之病作矣。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肺金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大法,無過於此。)

白話文:

(清燥湯)是治療肺部因受濕熱邪氣侵襲導致的病症。這些病症包括肢體痿弱無力、氣喘急促、胸悶、食慾不振、臉色蒼白、毛髮枯槁、頭暈、身體沉重、身體疼痛、肢體疲倦、口渴以及便秘等。

中醫經典認為,肺如同輔佐君王的官員,負責調節全身的氣機。當火氣過盛而克制肺金時,會導致肺熱、肺葉乾燥,氣機失去主導,因而無法正常調節,進而導致肢體肌肉萎縮或僵硬,形成痿軟無力的狀況。火氣上逆於肺,則會引起氣喘。肺主管皮膚和毛髮,所以會出現臉色蒼白和毛髮枯槁。濕熱積聚在胸膈之間,導致胸悶。

濕熱阻礙脾胃的陽明經,則會食慾不振。濕熱上衝於頭部,則會頭暈。濕熱滯留在身體,則會感到身體沉重。濕熱流竄到關節,則會引起身體疼痛。肺部因受火邪損傷,導致清陽之氣無法下降,膀胱無法獲得氣化之源,因而出現口渴和尿液赤黃。

(處方組成) 黃耆(一錢半)、炒蒼朮(一錢)、炒白朮、陳皮、澤瀉(五分)、人參、茯苓、升麻(三分)、酒洗當歸、生地黃、麥冬、炙甘草、炒神麯、酒炒黃柏、豬苓(二分)、黃連(一分)、五味子(九粒)、柴胡(三分)。

肺屬於辛金,主導人體的氣機;大腸屬於庚金,主導人體的津液。燥金受到濕熱邪氣侵襲,就會導致作為寒水(膀胱)的氣化之源斷絕,氣化之源斷絕則會腎水虧虛,(因為金不能生水),進而導致痿軟無力等各種症狀。金是水的母親,氣是水的來源。黃耆能補益元氣,充實皮膚毛髮,因此作為君藥。白朮、蒼朮、茯苓、甘草、陳皮和神麯等藥材,可以健脾燥濕,理氣化痰,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是金的母親。

麥冬和五味子,可以保護肺氣並產生津液。當歸和生地黃,可以滋養陰血。黃柏和黃連,可以燥濕清熱。(黃柏和蒼朮合用,為二妙散,是治療痿軟的常用藥。若加入牛膝,則成為三妙散。)升麻和柴胡,可以提升清陽之氣。豬苓和澤瀉,可以下降濁陰之氣。讓濕熱通過小便排出,則燥金就能恢復清肅。(肺是清虛的臟腑。)水液暢通,各種病症自然就會平息。(朱丹溪說:現在的風病,大多與各種痿證混淆治療。

古代聖賢關於風病和痿證的論述,條目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風病屬於外感,其病邪善於變化,多為實證,所以可以採用發散外邪、疏通阻滯的方法來治療。而痿證是起於肺熱,熱邪傳入五臟,散發成各種症狀。其中,意識模糊、抽搐、頭暈、突然發病、煩悶、蒙昧、突然失音等症狀,都屬於火熱。四肢無力、足部痿軟、舌頭僵硬、痰液有聲等症狀,都屬於脾土虛弱,都是由濕熱引起的病症,應當按照痿證來治療,大體上應當以補養為主。

如果用治療外感風邪的方法來治療,必然會犯虛實錯治的錯誤。有人問:《內經》治療痿證,為何只取陽明經?回答說:痿證起於肺熱這一句話,已經說明了治療的大方向。金的性質是乾燥的,位於上方,主導氣機,懼怕火邪。土的性質是濕潤的,位於中間,主導四肢,懼怕木邪。如果嗜欲不節制,則水液失去滋養。火缺少了恐懼,反而欺侮所克制的對象,於是肺部就會受到火邪的侵襲而發熱。肺受到熱邪的侵襲,則金失去了滋養。

木缺少了恐懼,反而欺侮所不克制的對象,於是脾就會受到木邪的傷害。肺熱則無法主導全身的氣機,脾傷則四肢無法正常活動,各種痿軟的病症就會產生。如果瀉去南方的火邪,則肺金會清肅而東方不會虛弱,脾又怎麼會受傷呢?如果補益北方的水邪,則心火會下降而肺金不會虛弱,肺又怎麼會發熱呢?所以陽明經強盛,則筋脈就會得到滋潤,能夠約束骨骼,使關節靈活。治療痿證的大法,沒有超過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