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下 (6)

1. 小建中湯

(仲景),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邪氣入里,與正相搏,則腹痛。澀者,血不足也。弦者,木剋土也。太陽在表,而無腹痛。少陽在半表半裡,有胸脅痛,無腹痛。陽明腹滿急痛者,裡實也,宜下之,大柴胡湯,小承氣湯。三陰下利而腹痛者,裡寒也。宜溫之,四逆湯,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仲景),治療傷寒時,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邪氣進入體內,與正氣相搏擊,就會腹痛。澀,是血不足。弦,是木剋土。太陽病在表,所以沒有腹痛。少陽病在半表半裡,有胸脅痛,沒有腹痛。陽明病腹滿急痛,是體內有實邪,應該攻下,可用大柴胡湯、小承氣湯。三陰病下利而腹痛,是體內有寒,應該溫中,可用四逆湯、附子理中湯。

腸鳴泄瀉而痛者,裡虛有寒也,宜小建中湯溫中散寒。)傷寒二三日,心悸而煩。(悸者,陽氣虛也。煩者,陰血虛也。氣血內虛,與此湯先建其里。倍芍藥者,酸以斂陰,陰收則陽歸附也。加飴糖者,甘以潤土,土潤則萬物生也。)通治虛勞悸衄,裡急腹痛,夢遺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燥口乾,虛勞黃疸。

白話文:

腸子咕嚕咕嚕的叫,腹瀉且腹痛的病人,是體內虛弱又受了寒的緣故,應該服用小建中湯來溫煦腹部,並且驅散寒氣。

傷寒兩三天後,心悸煩躁。(心悸是,陽氣虛弱。煩躁的,是陰血虛弱。氣血內虛,服用這個湯先補強體內。加倍的芍藥,酸味可以收斂陰血,陰血收斂則陽氣就會回來。加飴糖,甘甜可以滋潤脾胃,脾胃滋潤則萬物就能生長。)

通用治療虛勞心悸、鼻血、腹部急迫疼痛、遺精滑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喉乾燥、口乾、虛勞型黃疸。

(黃疸,小便利而色白者,是無熱也。不可除熱,當作虛寒治之。喻嘉言曰:虛勞病,至於亡血失精,精血枯槁,難為力矣。急宜建其中臟,使飲食增而陰血旺。故但用稼穡作甘之味,生其精血。而酸辛酸苦,在所不用,舍是無良法也。)

白話文:

黃疸病,小便次數增多但顏色發白,這是沒有體熱所引起的。不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應該當作虛寒的疾病來治療。喻嘉言說:虛勞病,發展到精血虧損,身體虛弱,很難再有精力了。這時急需補益五臟,讓飲食增加,以使陰血旺盛。所以只用稼穡作甘味的食物,以產生精血。而酸性、辛辣、苦味的東西,都不使用,舍棄這些沒有好的方法。

桂枝,生薑(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一兩炙),大棗(十二枚),入飴糖一升。微火解服。(嘔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此即桂枝加芍藥湯,但桂有厚薄爾。按此湯以飴糖為君,故不名桂枝芍藥,而名建中。今人用建中,絕不用飴糖,失仲景遺意矣。吳鶴皋曰:桂枝當是桂,桂枝味薄,故用以解表,桂味厚,故用以建里。)

白話文:

桂枝、生薑(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一兩,炙過的)、大棗(十二枚),放入飴糖一升。以小火融化,服用。(嘔吐的人不可使用建中湯,因為它是甜的。這實際上就是桂枝加芍藥湯,只是桂枝有厚有薄罷了。根據這個湯以飴糖為君藥,所以不叫桂枝芍藥湯,而叫建中湯。現在的人使用建中湯,絕不使用飴糖,已喪失了仲景的本意。吳鶴皋說:桂枝應該是桂皮,桂皮味道淡,所以用來解表,桂枝味道濃,所以用來健胃。)

準繩曰:脾居四臟之中,生育營衛,通行津液。一有不調,則失所育所行矣。必以此湯溫健中臟,故名建中。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以飴糖為君,甘草為臣,桂枝辛熱,辛,散也,潤也,營衛不足,潤而散之。芍藥酸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通,收而行之,故以桂芍為佐。

白話文:

根據準繩的說法,脾臟位於四臟的中央,負責生化營氣和衛氣,運行津液。如果脾臟有一點不適,就會失去生化和運行津液的功能。因此,必須使用這個湯藥來溫健中臟,所以取名為建中湯。脾臟喜歡緩和,急於食用甘味的食物來緩解。因此,以飴糖為君藥,甘草為臣藥,桂枝辛熱,辛,能散,能潤,營衛不足,潤而散之。芍藥酸寒,酸,能收,能瀉,津液不通,收而行之,所以以桂芍為佐藥。

生薑辛溫,大棗甘溫。胃者,衛之源。脾者,營之本。針經曰:營出中焦,衛出上焦是已。衛為陽,益之必以辛。營為陰,補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營衛通,故以薑棗為使。(李東垣曰:傷寒論云,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以芍藥之酸,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炙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

白話文:

生薑性味辛溫,大棗性味甘溫。胃是人體衛氣的來源。脾是人體營血的根本。針灸經文說:營氣產生於中焦,衛氣產生於上焦,就是這個道理。衛氣屬於陽,增益衛氣必定要使用辛溫的藥物。營血屬於陰,補益營血必定要使用甘味藥物。辛甘相合,脾胃健強,營衛運行通暢,所以用生薑和大棗作為君臣藥。

(李東垣說:傷寒論中說,陽脈澀,陰脈弦,這個病症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腹中急痛。用芍藥的酸味,可以瀉除木行的火氣,所以芍藥是君藥。飴糖炙草,甘溫補脾,養胃,是臣藥。)

水挾木勢,亦來侮土。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薑棗辛甘而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為使。或謂桂枝解表,而芍藥少,建中湯溫里,而芍藥多,何也?皮膚為近,則制小其服,心腹為遠,則制大其服,所以不同也。按此即表欲其散,里欲其收之義。小建中治腹痛者,以木來剋土,取芍藥為君,土中瀉木也。

白話文:

水與木的勢力連在一起,共同來侵害土。肉桂辛熱,加入芍藥來抑制寒冷的水。生薑和大棗辛甘性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作為引藥。有人問:桂枝湯是用於解表的,但芍藥的劑量很少,建中湯是用於溫裏的,但芍藥的劑量卻很多,這是什麼原因?皮膚離心腹較近,所以藥量較小,心腹離皮膚較遠,所以藥量較大,這兩者是不同的。根據這一點,就是說要讓解表藥發散,而溫裏藥收斂。小建中湯治療腹痛,可用木來剋土,以芍藥為主藥,在土中瀉出木。

理中湯治腹痛者,以水來侮土,取乾薑為君,土中瀉水也。平胃散治腹痛自利者,取蒼朮為君,瀉土除濕也。云岐子曰:建中為補,能補中焦之虛,而不能補上焦下焦之虛。調胃為瀉,能瀉中焦之實,而不能瀉上焦下焦之實。)

白話文:

理中湯治療腹痛,是通過水來剋土,以乾薑為君藥,能夠瀉土除濕。平胃散治療腹痛自利的症狀,是通過蒼朮為君藥,能夠瀉土除濕。雲岐子說:建中湯是補益藥,能夠補益中焦的虛弱,但是不能補益上焦和下焦的虛弱;調胃承氣湯是瀉下藥,可以瀉除中焦的實邪,但是不能瀉除上焦和下焦的實邪。

加黃耆兩半,名黃耆建中湯。(金匱)治虛勞諸不足。(準繩曰:血不足而用黃耆,黃耆味甘,加以甘草,大能生血。此仲景之妙法。蓋稼穡作甘,甘能補胃,胃為氣血之海,氣血所從生也。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以甘益胃而生血,旨哉!今人但知參耆為氣藥,故特表而出之。

白話文:

加入一半的黃耆,取名為黃耆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虛弱乏力和各種身體不足的症狀。(《準繩》中說:血不足而用黃耆,黃耆味甘,再加入甘草,能生血。這是仲景的妙法。穀物生長為甘味,甘味能補益脾胃,脾胃為氣血之海,氣血由此生出。經書上說:沒有陽氣,陰氣就不能生長,用甘味益胃以生血,真有道理!如今,人們只知道人參和黃耆是補氣的藥物,所以特地將它們放在一起使用。)

按補血湯黃耆五倍於當歸,而云補血,即此義。)亦治傷寒汗後身痛,表虛惡寒,脈遲弱者。(身痛,乃六經俱有之證。有表,有里,有寒,有熱,有風,有濕。陽證身痛,但拘急。陰寒身痛,體勢沉重,宛如被杖。以此別之,此證因過汗耗損陽氣,血少不能榮養筋骨,故痛。

白話文:

按補血湯中的黃耆份量為當歸的五倍,而稱之為補血湯,就是這個道理。)也能治療傷寒汗出後,身體疼痛,表虛而怕冷,而且脈搏又遲又弱的人。(身體疼痛,是六經都有的症狀。有表有裏、有寒有熱、有風有濕。陽性的身體疼痛,會整個人突然僵硬;寒性的身體疼痛,身體沉重,彷彿被什麼打過一般。用這些症狀來區別的話,可發現這個症狀是因為過度流汗,損耗了陽氣,血液不足,無法滋養筋骨而導致疼痛。

陽虛,故脈遲,汗後故脈弱。用黃耆甘草之甘,以補中氣。芍藥之酸,以收陰氣。桂枝辛熱,外以益衛而實表,內以和營而補虛。使中氣建立,則能生育營衛,通行津液,表不虛而身痛自汗皆止,虛勞不足可愈矣。)

白話文:

因為陽氣虛弱,所以脈搏遲緩;出汗後,陽氣更虛,脈搏變得更弱。使用黃耆、甘草的甘味,來補益中氣;芍藥的酸味,來收斂陰氣;桂枝辛熱,在外可以益衛固表,在內可以和營補虛。使中氣得以建立,就能生化營衛,使津液通行,表氣不虛,身體疼痛和自汗的症狀都會停止,虛勞不足的症狀也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