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六上 (21)
卷六上 (21)
1. 三痹湯
治氣血凝滯,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
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薑汁炒斷絲),牛膝,桂心,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等分,加薑棗煎。
白話文:
取等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用薑汁炒熟切成絲)、牛膝、桂心、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等中藥材,加入薑片和大棗,一起煎熬煮成湯汁。
喻嘉言曰:此方用參耆四物,一派補藥內,加防風秦艽以勝風濕,桂心以勝寒,細辛獨活以通腎氣。凡治三氣襲虛而成痹患者,宜准諸此。
白話文:
喻嘉言說:這個方子用參耆四物,全方中都是補藥,再加入防風秦艽來勝過風濕,桂心來勝過寒氣,細辛獨活來疏通腎臟之氣。凡是治療三種氣同時侵襲虛弱身體而產生的痺病的病人,都應該依循這個方子的調配原則。
2. 千金地黃湯
治熱風心煩,及脾胃熱,壅食不下。
生地黃汁,枸杞子汁,荊瀝,竹瀝(五升),真酥,生薑汁(一升),人參,天門冬(八兩),白茯苓(六兩),大黃,梔子(四兩),以後五味為細末,先煎地黃等汁,內末藥調服方寸匙。再漸加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生地黃汁、枸杞子汁、荊瀝、竹瀝(五升)、真酥、生薑汁(一升)、人參、天門冬(八兩)、白茯苓(六兩)、大黃、梔子(四兩),將以後五味研成細末,先將生地黃等汁煎好,加入研細的藥末攪拌均勻,服方寸匙。再逐漸增加服用量,以身體感到舒適為準。
按此方補虛,清熱,潤燥,滌痰,除風,開通瘀壅。美善具備,誠足貴也。因養血豁痰,難於兩用。姑舉此方為例,以聽臨證酌量。又四肢不舉,具屬脾土,而虛實分途異治。苟其虛實,不甚相遠,此方更在所必用。法無窮盡,人存政舉,未易言爾。
白話文:
根據這個方子的功效,可以補虛、清熱、潤燥、滌痰、除風,並且打通阻滯,非常完美,確實值得重視。但是,因為既要滋養氣血,又要化痰,這很難兼顧。暫且舉這個方子為例,臨證時還要權衡情況。另外,四肢不能活動,都是屬於脾土的問題,但虛實有別,治療方法也不同。如果虛實的偏差不大,這個方子就非常適合。治病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只要醫生有足夠的能力,就能夠治好疾病,這不是容易說清楚的。
3. 烏梅擦牙關方
治中風口噤不開。(胃陽明之脈,循頰車,入齒縫。風寒中之,輕則戰慄鼓頷,重則口噤不開。有中風而口開不噤者,筋先絕也,不治。)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嘴巴緊閉無法張開的病症。(胃陽明經的脈絡,經過臉頰的顴骨,進入齒縫。風寒侵襲陽明經,輕則會戰慄、下巴顫動,重則嘴巴緊閉無法張開。有中風而嘴巴張開無法閉合的,是筋脈先斷裂,無法治療。)
烏梅,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酸先入筋,木能剋土。(酸屬木,陽明胃屬土。)使牙關痠軟,則開矣。若以鐵器攪之,恐傷其齒也。
白話文:
烏梅,擦拭牙齦,唾液流出就可張開。
酸味首先作用於筋,木能克制土。(酸屬於木,陽明胃屬於土。)讓牙關感到酸軟,就能張開了。如果用鐵器攪動,可能會傷害到牙齒。
4. 藥湯氣蒸法
許胤宗治唐柳太后病風,脈沉而噤。胤宗曰:口不下藥,宜以湯氣蒸之,令藥入腠理,周時可瘥。遂造黃耆防風湯數十斛,置於床下,氣如煙霧,次日便得語。蓋鼻氣通於天,無形之氣由鼻而入,呼吸傳變,無處不到。黃耆甘而善補,得防風而功益速,驅風補虛,兩得之矣。
白話文:
許胤宗醫師治療唐朝柳太后患的風症,診脈時發現脈象沉弱並且言語不出。許胤宗說:嘴巴無法服用藥物,應該用藥湯的蒸氣薰蒸,讓藥物滲透到皮膚和肌肉中,這樣過一陣子就可以痊癒了。於是準備了幾十斛黃耆防風湯,放在牀底下,藥湯的蒸氣像煙霧一樣瀰漫。第二天,柳太后便能說話了。道理在於,鼻子的氣息與天通,無形的氣通過鼻子進入身體,由呼吸傳導變化,沒有哪裡不到的。黃耆甘甜而能夠補益,再加上防風,功效更加迅速,驅除風邪,補益虛損,兩者兼備。
又法,王克明治盧州王守道,風噤不能語,以熾炭燒地熱,灑以湯藥,置病者於上,須臾小蘇。
(若此二者,以病至垂危,藥不能及,亦治風之權變也。)
白話文:
又有種方法,王克明治療盧州的王守道,因風邪導致嗓子緊閉無法說話,用旺火燒熱地面,再澆上藥湯,讓病人躺在上面,片刻後稍微好轉。
(如果這兩種情況,病重到幾乎瀕死,藥物無法立即生效,也是治療風邪的一種應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