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上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19)

1. 加味羚角散

治筋痹肢節束痛。

羚羊角,當歸,白芍,川芎,附子,薄荷,獨活,防風,加姜三片。

此方治筋痹之義甚善。蓋筋痹必以舒筋為主,宜倍用羚羊角為君。筋痹必因血不榮養,宜以白芍川芎,更加當歸為臣。然恐羚角性寒,但能舒筋,不能開痹,必少用附子之辛熱為反佐。更少用薄荷獨活防風,入風寒濕隊中,而為之使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加味羚角散]是用來治療肌肉關節僵硬疼痛的。

藥方組成有:羚羊角、當歸、白芍、川芎、附子、薄荷、獨活、防風,再加三片生薑。

這個方子的治療肌肉僵硬的道理非常好。因為肌肉僵硬必定要以舒緩筋脈為主,所以要加倍使用羚羊角作為主藥。肌肉僵硬必定是因為血液無法充分滋養,所以要用白芍、川芎,再加上當歸作為輔助藥。然而,擔心羚羊角藥性寒涼,雖然能舒緩筋脈,卻不能解除痹痛,所以必須少量使用辛熱的附子來作為反佐。更要少量使用薄荷、獨活、防風,讓它們進入風寒濕邪之中,而作為引導藥。

2. 如聖飲

(節庵),治剛柔二痙,面赤項強,頭搖口噤,角弓反張,與瘛瘲同法。(痙者,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為病也。風則燥而動,寒則引而緊,濕則著而拘,故頭搖口噤,項強而反張也。風挾寒則血澀,無汗為剛痙,風挾濕則液出,有汗為柔痙。)

羌活,防風,白芷,柴胡,甘草,黃芩,半夏,川芎,芍藥,當歸,烏藥,加姜煎,入薑汁竹瀝服。柔痙加白朮桂枝。剛痙加蒼朮麻黃。口噤咬牙,大便實,加大黃,羌防芎芷,柴胡甘草。辛甘以發散風邪。用烏藥者,治風須順氣也。用歸芍者,治風先活血也。用半夏薑汁竹瀝者,風必挾痰也。

用黃芩者,風必生熱也。柔痙加白朮桂枝,有汗欲其無汗。剛痙加蒼朮麻黃,無汗欲其有汗。口齒屬陽明,陽明實,則口噤咬牙而便秘,故加大黃以泄胃熱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節庵)用來治療剛痙和柔痙兩種病症,它們的症狀包含臉色發紅、脖子僵硬、頭部搖晃、嘴巴緊閉、身體像弓一樣反張,與瘛瘲的症狀相似。(痙,是因為太陽經受到風邪侵襲,又嚴重感受到寒濕而引起的疾病。風邪的特性是燥動,寒邪的特性是收引緊縮,濕邪的特性是黏著拘束,所以會出現頭部搖晃、嘴巴緊閉、脖子僵硬反張的現象。風邪夾雜寒邪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沒有汗液排出,屬於剛痙;風邪夾雜濕邪會導致體液外溢,有汗液排出,屬於柔痙。)

藥方組成有:羌活、防風、白芷、柴胡、甘草、黃芩、半夏、川芎、芍藥、當歸、烏藥。將這些藥材加生薑一起煎煮,煎好後加入薑汁和竹瀝服用。柔痙要加入白朮和桂枝。剛痙要加入蒼朮和麻黃。如果出現嘴巴緊閉、牙齒緊咬、大便乾燥的狀況,則要加入大黃、羌活、防風、川芎、白芷、柴胡和甘草。運用辛甘的藥材目的是為了發散風邪。使用烏藥,是因為治療風邪必須要順理氣機。使用當歸和芍藥,是因為治療風邪要先活血。使用半夏、薑汁和竹瀝,是因為風邪必定夾雜痰液。

使用黃芩,是因為風邪必定會產生熱象。柔痙加入白朮和桂枝,是因為有汗要使汗液停止。剛痙加入蒼朮和麻黃,是因為無汗要使汗液排出。口齒屬於陽明經,陽明經有實熱,就會出現嘴巴緊閉、牙齒緊咬、大便不通暢,因此要加大黃來瀉胃熱。

3.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丹溪)

黃柏(酒炒),蒼朮(泔洗),南星(薑製),神麯(炒調中),川芎(上下行),桃仁(去皮尖搗),龍膽草(下行),防己(下行),白芷(一兩上行),羌活(上行),威靈仙(酒拌上下行),桂枝(三錢橫行),紅花(二錢半),麵糊丸。

痛風,有寒,有濕,有熱,有痰,有血之不同,此方能通治之。黃柏清熱,蒼朮燥濕。(此二妙散也,治痿正藥。)龍膽瀉火,防己行水,四者所以治濕與熱也。南星燥痰散風,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川芎為血中氣藥,四者所以治痰與血也。羌活祛百節之風,白芷祛頭面之風,桂枝威靈仙,祛臂脛之風,四者所以治風而又兼治寒也。加神麯者,所以消中州陳積之氣也。

疏風而兼祛寒以宣於上,瀉熱利濕以泄於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證不兼者,以意消息可矣。(丹溪曰:大法痛風用蒼朮南星川芎當歸白芷酒芩。在上者,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薄桂能橫行手臂,領南星蒼朮諸藥至痛處。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通用的痛風治療方,不論痛風是寒、濕、熱、痰、血哪種類型都可以使用。

  • 黃柏(用酒炒過)和蒼朮(用米泔水洗過):黃柏能清除體內熱氣,蒼朮能乾燥體內濕氣。(這兩味藥是二妙散的主要成分,是治療身體軟弱無力的重要藥物。)
  • 龍膽草能瀉火,防己能利水:這四種藥物主要用來治療濕氣和熱氣引起的痛風。
  • 南星(用薑汁炮製)能乾燥痰液並驅散風邪,桃仁紅花能活血化瘀,川芎是血中氣藥:這四種藥物主要用來治療痰和血引起的痛風。
  • 羌活能驅散全身關節的風邪,白芷能驅散頭面部的風邪,桂枝威靈仙(用酒拌過)能驅散手臂和小腿的風邪:這四種藥物主要用來治療風邪,同時也能驅散寒氣。
  • 神麯(炒過)是因為它能消除中焦(脾胃)積滯的氣。

這個藥方能往上疏通風邪並兼顧祛除寒氣,往下瀉熱利濕,往中間活血化痰消積滯,所以能同時治療各種痛風。如果症狀不複雜,可以根據情況酌情調整藥物。

(朱丹溪說:治療痛風的大原則是用蒼朮、南星、川芎、當歸、白芷、黃芩這幾味藥,再加酒一起服用。如果痛風在上半身,就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如果痛風在下半身,就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少量的桂枝可以讓藥性橫向行走於手臂,引導南星、蒼朮等藥到達疼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