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六上 (18)
卷六上 (18)
1. 通頂散
治初中風,不知人事,(風鼓火盛痰涎上壅。)口噤不開。(風冷之氣,客於胸中,滯而不能發。)
白話文:
治療初期中風,患者失去意識,(因為風邪引動體內熱氣,使痰液上湧堵塞。)牙關緊閉。(由於風寒之氣滯留在胸中,無法順利散發。)
白話文:
藜蘆、生甘草、細辛、人參、川芎(一錢)、石膏(五錢),搗成粉末,用一張紙捲成管狀,將粉末吹入鼻孔中。如果打噴嚏,表示肺氣尚未完全斷絕,還可以治療。
中風不省人事,病已急矣,非平藥可以開其壅塞。故用藜蘆與人參細辛,取其相反而相用也。(藜蘆苦寒有毒,入口即吐,能通腦頂,令人嚏,與人參細辛相反。細辛散風通竅,溫經破痰。)肺苦氣上逆,加石膏之重以墜之。(氣,即火也。痰隨火湧,故用石膏辛寒,入肺降火。
白話文:
中風不省人事,病情已經十分危急,用一般的藥物無法打開阻塞的經絡。因此,我們使用藜蘆和人參細辛,取其相反之性,相輔相成。藜蘆性苦寒有毒,入口即吐,能暢通腦頂,令人打噴嚏,與人參細辛相反。細辛能散風通竅,溫經化痰。肺氣上逆,我們加入石膏的沉重性來墜下它。氣,也就是火。痰隨火湧,因此我們用石膏的辛寒,進入肺部以降低火氣。
)甘草之平以緩之,芎藭之用,取其清氣利竅而已。(芎藭升清陽而開諸郁,為通陰陽氣血之使。凡諸卒中屍厥鬱冒,皆當發表。還魂湯用麻黃桂枝,清魂湯用荊芥,及用皂角半夏,搐鼻取嚏,藜蘆砒石折齒取痰,皆所以開發三焦,使表邪流通也。中暑忌用冷水閉表,亦同此意。
白話文:
甘草的作用是平和且能緩解症狀,芎藭的使用,取其能清氣利竅的效果。芎藭能夠提升清陽之氣,打開各類鬱結,作為調和陰陽氣血的使者。凡是突然中風、屍厥、鬱冒等情況,都應該發汗散表。還魂湯使用麻黃、桂枝,清魂湯使用荊芥,以及使用皂角、半夏,通過鼻腔引起打噴嚏,藜蘆與砒石則用來破壞牙齒取出痰液,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打通三焦,讓表層的邪氣得以流通。中暑時避免使用冷水,以免封閉表皮,這個道理也是相同的。
甘草有舒緩作用,芎藭的作用僅在於取其清氣以利於竅道暢通。(芎藭升清陽可消除各種鬱悶,是通調陰陽氣血的使者。凡是猝中、屍厥、鬱悶的症狀,都應該發汗治療,還魂湯使用麻黃、桂枝治療,清魂湯使用荊芥,以及皁角、半夏,鼻搐取嚏,藜蘆、砒石折齒取痰,都是為了開發三焦,使表邪通暢。中暑則忌用冷水閉表,也是同樣的道理。
)
白話文:
甘草有舒緩的效果,芎藭的作用在於利用其清氣來幫助竅道暢通。(芎藭能提升清陽之氣,消除各種鬱悶,是調和陰陽氣血的藥物。對於突然昏迷、假死狀態、鬱悶等症狀,都應當通過發汗來治療,還魂湯使用麻黃和桂枝,清魂湯則使用荊芥、皁角和半夏,鼻塞時可用藜蘆或砒石刺激出嚏,以清除痰液,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打開三焦,使表層的邪氣得以排出。中暑時則不應用冷水,以免封閉表皮,道理相同。)
2. 瀉青丸
治中風自汗昏冒,發熱不惡寒不能安臥,此是風熱躁煩之故也。
白話文:
當歸、川芎、梔子、羌活、大黃、防風、龍膽草(各等分),做成蜜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竹葉湯送服。
按此方以瀉青為名者,乃瀉東方甲乙之義也。風入厥陰風木之臟,同氣相求,其勢必盛。所慮者,虛而眩暈,熱而躁煩,虛也熱也。其可以為壯實而輕瀉之乎?審果壯實,乃可施此。審屬虛熱,必以四物湯全方,加人參竹瀝秦艽羌活八味為劑,始合法度也。
白話文:
之所以將此方命名為「瀉青」,乃是要瀉除東方甲乙之氣的意思。風邪侵犯厥陰風木之臟,同氣相求,其勢必盛。所擔憂的是,虛證而眩暈,熱證而躁煩,虛證與熱證都是。這種情況能用壯實的人體質來輕微瀉氣嗎?詳細探究如果是壯實的人體質,才能實施這個方法。詳細探究如果是虛熱體質,必須用四物湯加人參、竹瀝、秦艽、羌活,這八味藥為劑,這樣才符合法度。
3. 舒筋保安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乾溼腳氣,及濕滯經絡,久不能去,宜用此以宣導諸氣。
白話文:
治療左側偏癱或右側偏癱,筋脈拘緊、身體活動不便,腳腿力量不足,乾性或濕性腳氣,以及濕氣滯留在經絡中,長期無法消除,適合使用此方法來疏通各種氣血。
虎骨(酒炙),萆薢,五靈脂,牛膝(酒浸),續斷,白殭蠶(炒),松節,白芍藥,烏藥,天麻威靈仙,黃耆,當歸,防風(一兩),木瓜(五兩),用無灰酒一斗,浸上藥二七日,緊封扎。日足,取藥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浸藥酒調下。酒盡,用米湯調下。
此治風濕搏結於筋脈之間,凝滯不散,阻遏正氣,不得通行,故用藥如是也。
白話文:
虎骨(用酒炙烤過),萆薢,五靈脂,牛膝(用酒浸泡過),續斷,白殭蠶(炒過),松節,白芍藥,烏藥,天麻,威靈仙,黃耆,當歸,防風(一兩),木瓜(五兩),用無灰酒一斗,將藥材浸泡二十七天,並緊密封閉。等待天數到後,將藥材取出焙乾,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浸泡藥材的酒調服。酒喝完後,可以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