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16)

1. 資壽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附子,天麻,棗仁(一錢),羚羊角(鎊),官桂(八分),羌活,甘草(五分),加竹瀝二匙,薑汁二滴。

喻嘉言曰:此方乃治風入脾臟,舌強不語之證。至於少陰脈縈舌本,腎虛風入,舌不能言,吃緊之候,古今從無一及方之。予每用此方,去羌防,加熟地何首烏枸杞子甘菊花胡麻仁天門冬治之獲效。今特識於此方之下,聽臨病之工酌用焉。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資壽解語湯」,是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脾臟功能遲緩,出現舌頭僵硬、說不出話,以及半身不遂的症狀。

藥材組成有:防風、附子、天麻、酸棗仁(各一錢)、羚羊角(磨成粉)、肉桂(八分)、羌活、甘草(五分),另外加入竹瀝兩湯匙、薑汁兩滴。

喻嘉言說:這個方子是治療風邪侵入脾臟,導致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的症狀。至於少陰經脈絡繞於舌根,因腎虛導致風邪侵入,使得舌頭不能說話的這種危急狀況,從古至今都沒有相關的方子能處理。我常常使用這個方子的基礎,去除羌活和防風,再加入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甘菊花、胡麻仁、天門冬來治療,都能看到效果。今天特別將這個經驗記錄在這個方子的後面,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2. 不換金丹

退風散熱,治中風口喎。(此方祛風之力頗大,大勢風而挾寒,痰氣窒閉者宜之。)或塗嘴處亦可。

荊芥穗,甘草(炙),防風,天麻,殭蠶(一兩),薄荷葉(三兩),羌活,川芎,白附子,烏頭蠍梢,藿香葉(半兩),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任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為「不換金丹」,主要功效是驅散風邪、退除熱氣,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喎(嘴歪)。(這個藥方驅風的能力非常強,適用於風邪盛行且夾雜寒氣,導致痰氣阻塞、呼吸困難的患者。)也可以將藥塗抹在嘴歪的地方。

藥方組成有:荊芥穗、炙甘草、防風、天麻、殭蠶(各一兩)、薄荷葉(三兩)、羌活、川芎、白附子、烏頭蠍梢、藿香葉(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煉製成蜂蜜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茶或酒送服。

3. 搜風順氣丸

治風燥便秘,因致氣閉不行,暫時用之。以疏風潤燥順氣,殊不可少。(本方條下,過於誇大,謂久服百病皆除。老者還少,豈理也哉。然又云:孕婦勿服,如服藥覺臟腑微痛,以羊肚肺羹補之,則其藥有偏峻,不可久服明矣。)

車前子(二兩半),白檳榔,火麻子(微炒去殼),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去皮另研),菟絲子(制),乾山藥(二兩),枳殼(麩炒),防風,獨活(一兩),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茶米飲任下。空心臨臥各一服,去腸中宿滯並腸風下血。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搜風順氣丸」,是用來治療因為風邪乾燥引起的便秘,這種便秘是因為氣機阻塞不通暢所導致的,這個藥只是暫時應急使用。它的作用是疏散風邪、滋潤乾燥、順暢氣機,這幾個功效非常重要。

(這個藥方的說明文字有些誇大,說長期服用可以治百病,還能讓老人返老還童,這實在是不合道理。但是,說明文字又說:孕婦不可以服用,如果服藥後覺得肚子微微作痛,可以用羊肚肺羹來補養,這說明這個藥的藥性比較偏於峻猛,不可以長期服用。)

藥方組成:車前子(二兩半),白檳榔,火麻子(稍微炒過並去掉外殼),牛膝(用酒浸泡過),郁李仁(用熱水泡過後去皮,另外研磨),菟絲子(炮製過),乾山藥(二兩),枳殼(用麩皮炒過),防風,獨活(各一兩),大黃(五錢半,一半生用,一半熟用)。將這些藥材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酒、茶或米湯送服。最好是空腹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可以清除腸道內積存的穢物,並治療腸風下血。

4. 順風勻氣散

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偏枯也。經曰: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病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蓋心是神機開發之本,胃是水穀充大之標,標本相得,則膻中氣海之宗氣,盈溢分布,四臟三焦,上下中外,無不周偏。若標本相失,宗氣虛耗,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

不周於五臟,則喑。口眼喎斜者,足陽明之脈,俠口環唇,塞則筋急,熱則筋弛。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陽明燥金主緊縮,風病而成筋縮。木極似金,反兼勝已之化,燥之甚也。治宜辛涼,不可用桂附。元戎曰:酒濕之病,亦能作痹證,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強不正。

渾似中風,當瀉濕毒,不可作風病治之而汗也。衍義易簡,言與此同。)及風氣腰痛。

白朮(二錢),烏藥(錢半),人參,天麻(五分),沉香(磨)甘草(炙),青皮、木瓜、蘇葉、白芷(三分)、加姜煎。

按勻氣之說甚長,身內之氣,有通無壅。外風自不能久居,而易於解散,故知勻氣即調氣之旨也。若取其方以治口眼喎斜之右急左緩者,當倍用生熟甘草,加苡仁以緩其急,加麥冬竹瀝以熄其風。得效,去白芷蘇葉,可多服也。(戴復庵曰: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若不順氣,遽用烏附,若不活血,遽用羌防天麻輩,未見其能治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順風勻氣散」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氣血不暢,導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狀。

半身不遂,也稱為偏枯,是身體一半失去活動能力。中醫認為,如果胃脈沉弱而跳動不流暢,胃部有膨脹感,心脈細小而堅硬急促,都是偏枯的徵兆。男性通常左邊身體發病,女性則右邊發病。如果患者沒有失語,舌頭還能活動,是可以治療的。心臟是精神機能運作的根本,胃是消化吸收水穀的基礎,當心胃功能協調時,身體的氣血就會充足並均勻分布到全身,包括四臟、三焦、上中下、內外各處。如果心胃功能失調,導致氣血虛弱耗損,氣血就不能正常地分布到經脈,就會引起偏枯。氣血不能滋養五臟時,就會導致失語。口眼歪斜是由於足陽明經的脈絡環繞口唇,當經絡阻塞時,肌肉會緊張,當經絡有熱時,肌肉會鬆弛。如果是左邊身體寒冷,右邊身體有熱,就會導致左邊肌肉緊張而右邊肌肉鬆弛。如果是右邊身體寒冷,左邊身體有熱,就會導致右邊肌肉緊張而左邊肌肉鬆弛。陽明經的燥金之氣主導收縮,當風邪侵入時,會導致筋脈攣縮。木氣太盛時,反而會像金氣一樣,兼有剋制的力量,使燥氣更加嚴重。治療時應使用辛涼的藥物,不宜使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

有醫生認為,喝酒引起的濕氣病,也會造成類似中風的麻痹症狀,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頭僵硬不靈活,看起來很像中風,應該用祛濕解毒的方法治療,而不能當作真正的風病來治療,用發汗的方法。 醫書《衍義易簡》的說法也是相同的。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風氣引起的腰痛。

藥方組成:白朮(八克)、烏藥(六克)、人參、天麻(二克)、沉香粉(磨成粉)、炙甘草、青皮、木瓜、蘇葉、白芷(各一克) 加生薑煎煮服用。

這裡提到的勻氣,意思是使身體內的氣流暢通,沒有阻塞,這樣外來的風邪就無法停留,容易被驅散。所以說勻氣就是調氣的意思。如果用這個藥方治療口眼歪斜,而且是右邊肌肉緊張、左邊肌肉鬆弛的情況,應該加倍使用生、熟甘草,並加入薏仁來緩解肌肉緊張,再加入麥冬、竹瀝來平息風邪。如果有效,可以去掉白芷、蘇葉,長期服用。(戴復庵說:治療中風,剛開始發病時應該先調理氣機,讓氣血順暢;當病程較久時,應該活血化瘀。如果沒有調理氣機就使用烏頭、附子等藥物,或者沒有活血就使用羌活、防風、天麻等藥物,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