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13)

1. 薏苡仁湯

治痹在手足,濕流關節。並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屈伸。

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甘草,蒼朮(米泔浸炒),加姜煎。

此治風濕相搏,關節不利之證。故以薏苡仁為君,舒筋除濕,其力和緩,當倍之,又倍加之。至於麻黃雖難能通陽氣,然在濕勝方中,即無汗不可多用,減之又減可也。

白話文:

薏苡仁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手腳關節的痺痛,是濕氣流竄到關節所致。也能治療手腳流注疼痛、麻木、難以彎曲伸直的情況。

藥方組成包含: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甘草、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加入生薑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是針對風濕相互搏結,導致關節活動不順暢的症狀。所以用薏苡仁作為主藥,可以舒緩筋骨、去除濕氣,它的藥效比較溫和,所以用量要加倍,甚至可以加到兩倍。至於麻黃,雖然能疏通陽氣,但在濕氣偏重的方子中,即使沒有出汗也不能大量使用,必須減量再減量才行。

2. 人參補氣湯

治手指麻木。

人參,黃耆(二錢),升麻,柴胡,芍藥,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五分)

按諸陽起於指,手指麻木,風已見端。宜亟補其氣,以御外入之風,故用此為綢繆計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手指麻木的。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各二錢)、升麻、柴胡、芍藥、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各五分)。

依照中醫理論,認為手上的經絡是陽氣升發的地方,手指麻木代表體內有風邪的徵兆。應該趕快補足體內的正氣,才能抵禦外來的風邪入侵,所以使用這個藥方是預防性的措施。

3. 烏頭粥

治痹在手足,風淫末疾,並治風寒濕麻木不仁。(此粥大治手足不遂,及腫痛不能舉者,宜服此預防之。)

烏頭(生研為末),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藥末四錢,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下生薑汁一匙,白蜜三匙,攪勻,空心溫啜之為佳。如中濕多,更加苡仁末三錢。

按四肢為諸陽之本,本根之地,陽氣先已不用,況周身經絡之末乎。故用烏頭合谷味,先從營衛所生之地注力,俾四末之陽,以漸而充也。

白話文:

治療手腳的痺痛,以及風邪引起的肢體末端疾病,同時也治療風寒濕引起的麻木不仁。(這個粥特別適合治療手腳不能活動、腫痛舉不起來的情況,建議服用來預防。)

取生烏頭磨成粉末,每次使用香甜煮熟的白米二合,加入烏頭粉四錢,用砂鍋煮成稀粥,不要太濃稠。起鍋前加入生薑汁一匙,白蜜三匙,攪拌均勻,空腹溫熱飲用效果最好。如果體內濕氣較重,可以再加入薏仁粉三錢。

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是根本所在,如果陽氣先在這裡衰弱,更何況是全身經絡的末端呢。所以使用烏頭這種味道濃烈的藥材,先從營衛產生的地方著力,使四肢末端的陽氣,可以逐漸充盛起來。

4. 桂枝五物湯

治在上之痹。

方見卷三上桂枝湯附方內

此乃金匱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湯加黃耆,以其風邪獨勝,風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其脈微澀,寸口關上小緊,緊處,乃邪著之驗也。然又曰: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此方主之。又可見風性善行,隨其或上或下,又皆主以此方矣。(桂枝湯,為中風一證群方之祖。

不但中絡,即中經中腑中臟藥中,皆當加入本方。以風從外入者,究竟必驅從外出故也。後人竟用續命湯為加減,此方置之不錄。未免得流忘源矣,又況源流俱失者哉。)

白話文:

治療上半身麻木的病症。

這個藥方記載在第三卷上冊的桂枝湯附方裡面。

這實際上是《金匱要略》中治療血痹的藥方。因為血痹卻使用桂枝湯加上黃耆,是因為風邪特別強盛,而風的特性是往上走,所以麻木的部位才在上半身。它的脈象是稍微細微且不流暢,寸口和關上的部位有點緊,這個緊繃的地方,就是邪氣附著的證明。然而,又說:「寸口和關上的脈象微弱,尺部的脈象稍微緊繃,外在表現為身體麻木,就像風痹的症狀」,這個藥方就可以治療這種情況。由此可見風的特性是善於遊走,隨著它往上或往下,都用這個藥方來治療。(桂枝湯,是治療中風這一類疾病眾多藥方的基礎。)

不僅僅是中經絡,即使是中經、中腑、中臟的病症,都應該加入這個藥方。因為風邪從外進入,最終必定要從外排出。後人竟然用續命湯來加減運用,而把這個藥方放在一邊不採用。這未免是捨本逐末了,更何況是連根本和源頭都遺忘的呢。

5. 十味銼散

治在臂之痹,又治中風,血弱臂痛,連及筋骨,舉動難支。

附子(炮),黃耆,當歸,白芍(一錢),川芎,防風,白朮(七分),茯苓,肉桂(五分),熟地(酒洗焙乾二錢。),姜三片,棗二枚,臨臥服。

按臂痛,乃筋脈不舒,體盛者可去其筋脈中之風。然既已血痹,所受風燥之累不淺。故取此方養血之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陽氣,而用防風,反佐黃耆,出其分肉腠理之風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十味銼散」,主要治療手臂的麻痺疼痛,也可用於治療中風、氣血虛弱導致的手臂疼痛,這種痛會牽連到筋骨,讓人難以舉動。

藥方內容包含:炮製過的附子、黃耆、當歸、白芍(各一錢)、川芎、防風、白朮(七分)、茯苓、肉桂(五分)、用酒洗過並烘乾的熟地(二錢)。服用時,加入三片生薑和兩顆紅棗,在睡前服用。

這個藥方針對的是手臂疼痛,是由於筋脈不通暢所引起。體質強壯的人,可以藉此方祛除筋脈中的風邪。但如果是已經有血脈阻滯的情況,那表示受到風邪燥熱的影響已經不輕。所以這個藥方在養血的基礎上,加入附子來加強陽氣的運行,並用防風來幫助黃耆將風邪從肌肉皮膚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