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12)

1. 青州白丸子

治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喎斜,手足癱瘓,及痰盛泄瀉。(肥人滑泄,多屬之痰,脈滑不食不飢,多責之痰。)白附子,南星(二兩),半夏(水浸去衣七兩),川烏(去皮臍五錢)

白話文:

治療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歪斜,手足癱瘓,以及痰多導致的腹瀉。(肥胖的人容易滑泄,多半是因為痰濕,脈搏滑利、不想吃東西、不覺得餓,大多是痰的緣故。)白附子、南星(二兩)、半夏(水浸去除外皮七兩)、川烏(去皮去臍五錢)。

四味俱生用為末,生絹袋盛,於井花水內擺出粉,未出者以手揉令出渣,再擂再擺,以盡為度。用磁盆日曝夜露,每日一換新水,攪而後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如玉片,以糯米粉作稀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無時。如癱瘓,酒下。

白話文:

將四種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絹袋盛裝,放在井水中浸泡。沒有浸出的粉末用手揉搓,再研磨、再浸泡,直至全部浸出為止。用磁盆放在陽光下暴曬,晚上放在露水中,每天換一次新水,攪拌後讓藥渣沉澱。春、夏、秋、冬分別浸泡五天、三天、七天、十天。將藥渣取出晾乾,像玉片一樣。用糯米粉做成稀糊,將藥粉丸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限時間。如果是癱瘓病人,則用酒送服。

此治風痰之上藥也,然藥味雖經浸曝,毒氣已殺,溫性猶存。熱痰迷竅,非所宜施。

2. 星附散

治中風能言,口不歪而手足拽曳者。

南星,半夏(各制),茯苓,殭蠶(炒),川烏(去皮臍),人參,黑附子白附子(八分),煎成,熱服,得汗愈。(凡用附子藥,多取冷服,謂熱因寒用也。此用烏頭附子人參一派溫補,絕無發散之藥,向非加以熱服,亦何由而得汗耶。)

白話文:

南星、半夏(皆二次炮製),茯苓、殭蠶(炒香)、川烏頭(去掉外皮和肚臍)、人參、黑附子、白附子(八分),煎成藥汁,熱服,發汗即可治癒。(凡是用附子藥,多半都要冷服,意思是熱性病要用寒涼藥。這裡用烏頭附子人參一派溫補藥,根本沒有發散的藥,如果沒加溫熱服用,怎麼能發汗呢。)

此治虛風寒痰之主藥也。風虛則熾,痰寒則壅,阻遏脾中陽氣,不得周行,故手足為之拽曳。用此方熱服,以助脾中之陽,俾虛風寒痰,不相互結,乃至得汗。則風從外出,痰從下出,分解而病愈矣。

白話文:

這是治療虛弱的風、寒、痰的藥方。虛弱的風在體內會變得猛烈,痰寒會堵塞,阻礙脾臟中的陽氣運行,導致手腳被拖曳。服用這個藥方時,要趁熱喝,以幫助脾臟裡的陽氣,讓虛弱的風、寒、痰不會相互結合,直到出汗為止。這樣,風從外面排出,痰從下面排出,分解之後疾病就會被治癒了。

3. 治風六合湯

治風虛眩暈。

方見卷一下理血門四物湯附方內。

4. 三聖散

治中風,手足拘攣,口眼喎斜,腳氣行步不正。

當歸(酒洗炒),玄胡索(微炒為末),肉桂(去粗皮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按此方治血虛風入之專劑也,故取以治口眼喎斜之左急右緩者。然血藥中而加地黃白芍秦艽杜仲牛膝,風藥中而加天麻防風羌活白芷細辛,或加獨活以去腎間風,加萆薢以除下焦熱,又當隨證酌量也。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過炒)、玄胡索(稍微炒過後磨成粉)、肉桂(去粗皮後等分),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溫酒調服。這個方子專治血虛風入引起的疾病,所以用來治療口眼歪斜,左側急右側緩的病症。如果在血藥中加入地黃、白芍、秦艽、杜仲、牛膝,在風藥中加入天麻、防風、羌活、白芷、細辛,或者加入獨活來去除腎間風,加入萆薢來清除下焦熱,也是可以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加減。

5. 加味六君子湯

治四肢不舉,屬於脾土虛衰者,須用此專治其本,不可加入風藥。

六君子每味一錢加竹瀝(半小盞)麥冬(三錢)加姜三片,棗二枚。口渴,去半夏,加葳蕤石膏。虛甚不熱者,加附子

白話文:

六味藥材各一錢,加入竹瀝(半小碗)麥冬(三錢),再加入三片生薑和兩顆紅棗。如果口渴,去除半夏,加入葳蕤和石膏。如果體虛而不發熱,則加入附子。

按中風門中,從不錄用此方,所謂治末而忘其本也。夫風淫末疾,四肢不舉,乃風淫於內,虛者多,實者少。審其果虛,則以六君子加甘寒藥,如竹瀝麥冬之屬,允為治虛風之儀式也。

白話文:

在中風科的文獻中,從未收錄這個方劑,這是因為只治標不治本。風邪引發的末端疾病,四肢不能抬舉,是因為風邪侵犯了人體內部,虛虛症較多,實證較少。如果辨證為虛證,則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甘寒藥物,比如竹瀝、麥冬等,這纔是治療虛風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