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11)

1. 清心散

涼膈散黃連竹葉,煎成,去渣,入蜜少許,溫服。如頭痛加防風川芎石膏

白話文:

將涼膈散加入黃連和竹葉,煮沸後過濾掉藥渣,加入少許蜂蜜,趁溫熱時服用。如果有頭痛的症狀,可以再加入防風、川芎和石膏。

按中風證,大率風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多顯膈熱之證。古方用涼膈散最多,不但二方已也。如轉舌膏用涼膈散加菖蒲遠志活命金丹用涼膈散加青黛藍根。蓋風火之勢上炎,胸膈正燎原之地。所以清心寧神轉舌活命,涼膈之功居多。不可以宣通腸胃之法,輕訾之也。

白話文:

就中風來看,大致上都是風木加上君相二火的病症。因此常會顯現出胸膈熱的症狀。古方治療中風,通常用涼膈散,但不僅只有這兩種方法。像轉舌膏用了涼膈散再加菖蒲、遠志,還有活命金丹也用了涼膈散再加青黛、藍根。原因是風與火的力量往上串,導致胸膈好像火燒原野。所以想要清心寧神、轉舌活命,涼膈散的功勞佔了大部分。不能因為這類藥有宣通腸胃的效果,就輕視它。

2. 滌痰湯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口不能言。

方見卷九上除痰門。

3. 稀涎散

治風涎不下,喉中作聲如牽鋸,或中濕腫滿。

半夏(大者十四枚),豬牙皂角(一個炙),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入生薑自然汁少許服,不能咽者,徐徐灌之。

白話文:

半夏(選擇大顆一點的,十四枚),豬牙皁角(一個,烤一烤),研碎後,做成一劑藥材,倒入兩杯水,煮成一杯。加入一點生薑汁,攪拌均勻,然後服用。如果無法吞嚥,可以慢慢灌入。

此以半夏治痰涎,牙皂治風,比而成方。蓋因其無形之風。挾有形之涎,膠結不解。用此二物,俾涎散而風出也。其有涎多難散,可於卷三下湧吐門諸吐法參治之。或用蘿蔔子合牙皂等分為末,煎湯吐之。其風多涎少,人事不昏,則用蝦半斤,入醬蔥姜等水煮。先吃蝦,次吃汁,後以鵝羽探引吐之。活法在心,無施不當也。

白話文:

這是在用半夏治療痰涎,牙皁治療風,這兩個藥物配伍起來使用。這是由於無形的風邪挾帶有形的痰涎,膠結在一起難以分散。用這兩種藥物,就是為了讓痰涎分散、風邪排出體外。如果痰涎多、難以分散,可以參考卷三下湧吐門中的各種吐法來治療。或者是用蘿蔔子跟牙皁等分研成細末,煎湯服用以引起嘔吐。如果風邪多、痰涎少,人沒有昏迷的症狀,那麼就用半斤蝦子,加入醬、蔥、薑等水煮。先吃蝦,然後喝湯,最後用鵝毛探引喉嚨引起嘔吐。治療方法的靈活性在於醫生的判斷,沒有哪種方法是一成不變、絕對正確的。

4. 竹瀝湯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竹瀝,生葛汁(二升),生薑汁(二合),和勻。分溫三服。按人身之積痰積熱,常招致外風,結為一家,令人心神恍惚。如邪所憑,實非邪也。消風,清熱,開痰,其神自安。此方可頻服也。

白話文:

竹瀝,生葛汁(二升),生薑汁(二合),均勻混合。分三次溫服。依據人體積痰積熱的情況,往往會引來外來的風邪,互相結合,使人精神恍惚。如果邪氣所憑,其實不是邪氣本身的問題。只要消散風邪,清熱化痰,人的精神自然就會安定。此方可以經常服用。

5. 貝母栝蔞散

治肥人中風,口眼喎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貝母,栝蔞,南星(炮),荊芥防風羌活黃柏黃芩黃連白朮陳皮半夏(湯泡七次),薄荷甘草(炙),威靈仙天花粉,加姜煎。

白話文:

貝母:清肺止咳,化痰散結。

栝蔞:清肺化痰,利咽開音。

南星(炮):化痰止咳,消腫止痛。

荊芥:發汗解表,散風清熱。

防風:發汗解表,祛風止痛。

羌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黃柏:清熱燥濕,固澀止瀉。

黃芩:清熱燥濕,涼血止痢。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半夏(湯泡七次):化痰止咳,降逆平喘。

薄荷:清熱解暑,疏風清腦。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天花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

加姜煎:溫中止瀉,散寒止痛。

按中風證,多挾熱痰,而肥人復素有熱痰。不論左右,俱作痰治,誠為當矣。但肥人多虛風,瘦人多實火。虛風宜用甘寒一派,如竹瀝人參麥冬生地生葛汁生梨汁鮮淡竹葉石膏栝蔞葳蕤胡麻仁等藥。此方三黃並用,治瘦人實火或可,治肥人虛風,甚不宜也。至泛論治熱痰之藥,諸方中又唯此足擅其長,存之以備實火生風生熱之選。

白話文:

根據中風的證狀,大多數都伴隨著熱痰,而肥胖的人本身就容易有熱痰。不論左右半身中風,都應該以化痰為主要的治療方法,這的確是正確的。但肥胖的人大多有虛火的體質,而瘦的人則多實火。虛火體質的人應該用甘寒的藥物,如竹瀝、人參、麥冬、生地、生葛汁、生梨汁、鮮淡竹葉汁、石膏、栝蔞、葳蕤、胡麻仁等藥物。這個方子三黃並用,用來治療瘦人實火或許可以,但用來治療肥人虛火,是很不適當的。至於一般治療熱痰的藥物,在眾多的方劑中,又只有這個方子最擅長治療熱痰,可以留存下來,以便在實火生風生熱時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