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六上 (10)
卷六上 (10)
1. 消風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鼻嚏聲重。及皮膚頑麻,癮疹瘙癢,婦人血風。(婦人衝任二經,為風襲傷,致生血病也。)
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甘草(炙),荊芥(五錢),防風,蟬蛻,羌活,藿香,殭蠶(洗炒),川芎,茯苓,人參(二兩),為末,每服三錢,茶湯下。瘡癬,酒下。
羌防荊芎之辛浮,以治頭目項背之風。殭蠶蟬蛻之清揚,以去皮膚之風。藿香厚朴,以去惡散滿。參苓甘橘,以輔正調中,使風邪無留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風熱向上侵襲所引起的頭暈頭痛、頸項背部僵硬、打噴嚏聲音很大,以及皮膚麻木、蕁麻疹搔癢,還有婦女因血受風邪侵擾所引起的疾病(婦女的衝脈和任脈兩條經脈,如果被風邪侵襲,就會產生血病)。
藥材包含: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甘草(炙烤過)、荊芥、防風、蟬蛻、羌活、藿香、殭蠶(洗過炒過)、川芎、茯苓、人參,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水送服。如果是治療瘡或癬,則用酒送服。
羌活、防風、荊芥和川芎這些藥材的性質是辛散上浮的,主要用來治療頭部、眼睛、頸部和背部的風邪。殭蠶和蟬蛻的性質是清涼上揚的,主要用來去除皮膚的風邪。藿香和厚朴則用來消除脹滿的感覺。人參、茯苓、甘草和陳皮則用來扶正氣、調理中焦,使風邪不會滯留在體內。
2. 轉舌膏
治中風瘛瘲,舌謇不語。
涼膈散,加菖蒲遠志各等分。蜜丸,彈子大,硃砂為衣。薄荷湯化下,臨臥服。
此乃治心經蘊熱之方也。
白話文:
這個藥膏是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抽搐、口舌僵硬不能說話的症狀。
使用涼膈散這個藥方,再加入等量的菖蒲和遠志。將藥材混合後用蜂蜜做成丸子,像彈珠那麼大,外層裹上硃砂。服用時用薄荷湯送服,在睡前吃。
這個藥方主要是用來治療心經積熱的。
3. 正舌散
治中風,舌木強難轉,語不正。
蠍梢二七個,茯苓一兩,末之,每服一錢,溫酒調,又擦牙更效。
此乃治風涎壅塞之方也。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舌頭僵硬,難以轉動,說話不清楚的狀況。
將七個蠍子尾部,加上一兩的茯苓,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和服用,同時擦拭牙齒效果更好。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風邪導致痰涎阻塞的。
4. 二丹丸
治風邪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內安心神,外華腠理,得睡。
丹參,熟地,天冬(去心兩半),硃砂,人參,菖蒲,遠志(五錢),茯神,麥冬,甘草(一兩)
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服。
按中風證,心神一虛,百骸無主,風邪擾亂,莫由驅之使出。此方安神,益虛,養血,清熱,息風。服之安睡,功見一斑矣。(相傳用愈風湯吞下,殊失用方之意。)
白話文:
這個「二丹丸」的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風邪引起的健忘,同時能滋養精神、安定心志、調和氣血。它能從內安定心神,對外則使皮膚潤澤,讓人容易入睡。
藥材包含:丹參、熟地、天冬(去除中心,分成兩半)、硃砂、人參、菖蒲、遠志(各五錢)、茯神、麥冬、甘草(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用蜂蜜煉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空腹、飯前服用。
按照中風的病症來看,當心神虛弱時,全身百骸就會失去主導,風邪會趁機擾亂,無法將其驅趕出去。這個藥方能安定心神、補益虛弱、滋養氣血、清除熱邪、平息風邪。服用後能安穩入睡,功效可見一斑。(相傳有人用愈風湯送服,這就失去了這個藥方的用意。)
5. 排風湯
治風虛冷濕,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五臟風發等症。
麻黃,茯苓,獨活(一錢半),甘草(炙),防風,白朮,當歸,芍藥,肉桂,杏仁,川芎,白蘚皮(五分),加姜三片。
按虛風冷濕,雖已入臟,其治法必先宣之,使從外散,故用藥如是也。
白話文:
治療風邪、虛寒、濕氣侵入臟腑引起的疾病,像是胡言亂語、精神錯亂,以及五臟風邪發作等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茯苓、獨活(各一錢半)、炙甘草、防風、白朮、當歸、芍藥、肉桂、杏仁、川芎、白蘚皮(各五分),再加生薑三片。
這類虛弱體質感受風寒濕邪,即使病邪已經進入臟腑,治療方法必須先宣散,讓病邪從體表散發出去,因此用藥是這樣的考量。
6. 涼膈散
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黏,二便淋閉。胃熱發斑,瘡疹黑陷,諸風瘛瘲,手足掣搦筋攣疼痛。
連翹,梔子仁,薄荷,大黃,芒硝,黃芩,甘草,加棗二枚。蔥一根。
白話文:
治療心火過旺,胸膈鬱熱過多的情況。症狀包括眼睛紅腫、頭暈目眩、口腔潰瘍、嘴唇乾裂、吐血或流鼻血、咳嗽痰多且濃稠、大小便不順暢。也能治療因胃熱引起的皮膚發疹、瘡疹顏色變黑且凹陷,以及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手腳抽動、筋脈攣縮疼痛。
藥方組成:連翹、梔子仁、薄荷、大黃、芒硝、黃芩、甘草,加入兩顆紅棗,以及一根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