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生產寶》~ 上卷 (13)
上卷 (13)
1. 胎前十八證問答
王氏《脈經》云:產育人倫,莫不愛重。今世希見論者,且謂夫婦配合,陰陽奇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元一氣,既已妊娠,自可將護胎息,無犯禁忌,生子必賢壽考。令人嗜欲為樂,輕棄性命,反又房勞,如鳥獸御之亦有時。蓋房勞絡滿而經脈虛,運動之間,胎氣亦隨經絡所換,難產傷胎墮子皆從此得。
然間有降生,必孛惡壽夭,則患生驚變。生諸驚變,生諸病,藥難救療,豈不痛哉。產後百日內禁忌同。若不信,如犯之,產婦必死。醫當戒諭,庶得用藥見效。孫真人云:大率妊娠,唯在抑陰助陽。《素問》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蓋關前為陽,關後為陰,尺中之脈,按之搏手而不絕者,妊子也。
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害,及其妊子,則方閉經,隨養胎氣。若陽盛搏之,則經脈妄行,胎乃不固。《素問》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其抑陽助陰之方甚多,然胎前藥唯惡群隊,若陰陽交雜,別生他病。唯是,內補丸,佐之,使陽不至強,陰不至弱,陰陽調勻,有益胎嗣,此前人未當論及方。
熟地黃(四兩,酒蒸),當歸(三兩,酒浸)
焙乾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空心下。
楊子建《小產》云:小產大產,婦人之常。然其間多有小產後染成大疾,忽月經斷,宮臟虧損不禁,或血積成癥,歲月久深,傾損性命。往往輕其小產,此乃自不將息所致也,而不知小產後將息當過大產十倍。其大產只是大臟室虛,其小產則是肌肉腐爛。常切喻之,大產如果中之慄,待其成熟則殼口自開,慄自墮,是子與殼而無損傷。
懷胎十月已滿,陰陽氣足,子宮自開見生。若月未足,動靜誤失,至令胎損,胞系腐爛,然後胎墮。如人拆生慄,碎其皮殼,就中斷其根蒂取慄,此小產之喻也。以其胎臟損傷,胞系斷爛,而後胎下,則小產之人,其將息豈得不過於大產十倍者哉。大產之後,補虛臟,生好血,化惡血,保臟氣,去風邪,無不安矣。
小產之後,補虛生肌肉,益氣血,詢其所因,解其病,去風邪,養臟氣,加倍將息過於大產,方能平復。籲世人多輕小產而不將養,因至百病蜂起,傾危不可勝數,豈不惜哉。若在年幼之人小產,而尊長知有此,切須寬容將息,以全人命。更得良醫,即喻於人,幸莫大焉。妊娠發搐名曰子癇,宜,漢防己湯,主之。
漢防己,牡丹皮,貝母,葛根,防風,當歸,川芎,茯苓,澤瀉,肉桂,甘草(炙。各一錢),獨活,人參,硬石膏(各一錢)
為末,每服挑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加竹瀝法在第十七論。
霍氏曰:妊娠臨產覺腹痛,切宜孰忍,不得強力逼迫,及至產時,已自氣乏。仍不得令多人知,又不得妄談休咎,驚惶產母之心。但覺腹痛漸加,不得便將妊婦坐草,多至損傷及諸般所苦,皆因坐草所致,切宜戒之。且令人扶策緩緩行動,懸掛繩帛,令攀倚時行時立,如不能進步,但扶之,尤勝坐草。
白話文:
胎前十八證問答
王氏《脈經》中提到,生育是人倫大事,人人重視。但現代人很少討論此事,只說夫妻結合,陰陽調和,才能生兒育女。懷孕後,就應該好好保護胎兒,不要觸犯禁忌,這樣才能生下健康長壽的孩子。有些人縱情享樂,輕忽性命,甚至過度房事,如同禽獸一般不知節制。然而,過度房事會導致經脈虛弱,運動時胎氣也會隨著經脈的變化而受影響,導致難產、胎兒流產等問題。
如果胎兒出生後體弱多病,短命夭折,那都是因為孕期不慎造成的。這些疾病很難醫治,令人痛心。產後百日內的禁忌也一樣重要。若不信守,觸犯禁忌,產婦必死無疑。醫生應當告誡產婦,才能讓治療見效。孫真人說:懷孕期間,主要在於抑制陰氣,扶助陽氣。《素問》說:陰氣壓制陽氣,稱為懷孕。因為關元穴前為陽,關元穴後為陰,在尺脈中,按下去能感覺到搏動且不間斷的,就是懷孕的徵兆。
婦女平常陽氣稍微旺盛並無害處,但懷孕後,經期停止,專心養護胎氣。如果陽氣過盛,就會使經脈紊亂,胎兒難以穩固。《素問》說:陰虛陽盛,稱為崩漏。抑制陽氣,滋補陰氣的方法很多,但孕期用藥要謹慎,避免陰陽失衡,導致其他疾病。只有內補丸可以輔助,使陽氣不過盛,陰氣不過弱,陰陽調和,才能有利於胎兒。此前沒有人討論過這方面的藥方。
熟地黃(四兩,酒蒸),當歸(三兩,酒浸),焙乾研磨成粉,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送服,空腹服用。
楊子建《小產》中提到:小產和足月生產都是婦女的常事。但很多人小產後都染上大病,月經突然停止,宮臟受損,或血積成癥,時間久了就會危及性命。很多人輕視小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造成的。殊不知小產後的調養比足月生產後更重要十倍。足月生產只是大臟腑虛弱,而小產則是肌肉腐爛。可以比作栗子,足月生產如同栗子成熟,殼口自動打開,栗子自然脫落,母子平安。
懷胎十月足月,陰陽氣血充足,子宮自然打開分娩。如果月份未足,動作不慎,就會導致胎兒受損,胎盤腐爛,然後胎兒流產。如同強行掰開栗子,損壞外殼,弄斷根蒂取出栗子,這就是小產的比喻。因為胎兒器官受損,胎盤腐爛才導致流產,所以小產後的調養要比足月生產多十倍。足月生產後,只要補益臟腑,生成好的血液,化解瘀血,保護臟氣,去除風邪,就沒有問題了。
小產後,要補益虛損,生肌長肉,益氣養血,查明原因,治療疾病,去除風邪,調養臟氣,並比足月生產更加倍地調養身體,才能恢復健康。世人多輕視小產而不調養,導致百病叢生,危及性命,實在可惜。如果年輕婦女小產,長輩應該多加體諒,讓她好好休息,保全性命。如果能找到好的醫生,得到及時治療,那就更好了。妊娠發搐,稱為子癇,可以用漢防己湯治療。
漢防己、牡丹皮、貝母、葛根、防風、當歸、川芎、茯苓、澤瀉、肉桂、炙甘草(各一錢)、獨活、人參、硬石膏(各一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加竹瀝的方法在第十七論中記載。
霍氏說:妊娠臨產時感到腹痛,應該忍耐,不能用力過猛,否則生產時就會氣力不足。也不要讓很多人知道,也不要胡亂議論吉凶,驚嚇產婦。如果腹痛逐漸加重,不要讓產婦坐在地上,這樣很容易造成損傷。各種痛苦,都是因為坐在地上造成的,一定要避免。應該有人扶著她慢慢行走,懸掛繩子或布條讓她攀扶著走走停停,如果走不動,就扶著她,比坐在地上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