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保嬰全書(附胎產方案後) (1)
保嬰全書(附胎產方案後) (1)
1. 保嬰全書(附胎產方案後)
心亭問於杏圃曰:「幼科一門,載之胎產篇末,何也?」杏圃曰:「老師有言,僅保嬰耳。一月之後,小兒百病自有專科司其責。然新產七日內外,調護失宜,其家因醫治產後,即乘便求救,而概諉不能,未免拂人之意,非所以濟世也,故並及於此。」
保嬰要訣
嬰兒初生不啼,或肛門為脂皮所塞者,用玉簪或金簪通開。《分臺秘訣》云:「兒生不啼由產母少氣也,取臍帶向身持之,令氣人兒腹,仍呵之百度,自啼矣,又以石菖蒲取汁,滴兒口即活。」
夢生
《濟陰綱目》曰:「初生不能發聲為之『夢生』,切不可斷臍,須以棉包兒,將胞連帶用大油紙燃,烤其臍帶,待兒能啼,方斷可也。」
拭口法
小兒將降生,備一清心湯,待兒生下即灌二三匙,再以上等硃砂末抹口中,打盡腹中舊糞;次用朱蜜膏抹口中,不特鎮心安神,亦能解除先天之惡毒。葛氏云:「先以黃連、甘草拭口,使吐其惡汁,稍定再以朱蜜膏抹口中,此安心神而解惡毒之法也。惟兒面色青白,啼聲之響則不須服,宜服甘桃汁,用淨細線布包甘桃泥與兒吮之,後以良善少婦乳哺繼之,永無寒滯之患。」
清心湯
甘草(三分,去皮),黃連(二分,研),水煎。濃汁,灌兒口中,繼令食乳。或先以硃砂飛末半分,抹兒口中,稍頃乳哺之。
朱蜜膏
硃砂(取色紅如血透亮者,半分飛淨)蜂秋蜜五分,煉好和硃砂末為膏,抹兒口中,繼以乳哺。然兒面色青白,啼聲不響者,此等嬰兒先天軟弱,黃連硃砂之類不宜用之,當以甘桃汁為宜。
甘桃汁
甘草(八分,煮汁),胡桃(一枚,去殼去仁,上薄皮搗為泥)
上方以甘草汁浸胡桃泥,淨布包乳頭形與兒吮之,繼以乳哺,永無寒滯之虞。
斷臍法
產後要訣:兒出胎洗淨後,方斷臍帶,則不傷水濕,無以致病。斷臍須將汁持盡,否則寒濕入腹,或作臍風。又須於近臍四五寸處,以棉緊扎,用棉包裹,以口咬臍蓋緊扎,則兒血不貫於胞衣,自然痿縮不脹而易下,則胞衣未下,以此方治之,雖延緩數日,亦無大害。斷臍不用剪刀,自無冷氣內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
所留臍帶不可太長,則難乾而傷肌肉,且恐引外風為臍風。然亦不可太短,太短則逼內而傷臟,或致腸痛而夜啼。只以兒之手掌長短為度。《千金論》云:「須令足趺上為度,總之以衣尺五寸,斷臍則可矣。」
米牙(除驚風之原)(附板牙、頂珠)
凡兒生下,每日夜將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如齒邊有白點,即「米牙」也。即用細銀針挑破,用上京墨汁塗之,永無驚風嘬口之病。有牙床緊硬者名「板牙」,亦須挑破。亦有喉間腫突者,名曰「頂珠」,須以手指蘸冰片擦之,其突自下一方,以雞子清磨銀子水,令兒吮二三匙即愈(板牙治同米牙)。
白話文:
保嬰全書(附胎產方案後)
心亭問杏圃說:「小兒科的內容,為何放在胎產篇章的末尾呢?」杏圃回答說:「老師曾說,此書只專注於嬰兒的保育。滿月之後,小兒的各種疾病,自有專科醫生負責。但是,新生兒在出生七天內外,若照顧不當,家屬往往在醫治產後疾病的同時,順便求助於此,如果都推辭不予理會,未免辜負了他們的期望,也違背了濟世救人的原則,所以才將這部分內容也包含在內。」
保嬰要訣
嬰兒出生後不哭,或肛門被胎脂阻塞,可用玉簪或金簪將其疏通。《分臺秘訣》中記載:「嬰兒出生不哭,是因為產婦氣血不足,將臍帶靠近嬰兒腹部,輕輕呵氣百次,嬰兒就會啼哭了;也可以用石菖蒲汁滴入嬰兒口中,就能使其甦醒。」
夢生
《濟陰綱目》記載:「新生兒不能發聲,稱為『夢生』,絕對不可馬上剪斷臍帶,須用棉花包裹嬰兒,用大油紙燒烤臍帶,待嬰兒啼哭後再剪斷。」
拭口法
嬰兒將要出生時,準備好清心湯,嬰兒出生後立即灌服二三匙,然後用上等硃砂末塗抹在嬰兒口中,清除腹中宿便;再用朱蜜膏塗抹在口中,不僅能鎮靜安神,還能解除先天毒素。葛氏說:「先用黃連、甘草擦拭嬰兒口腔,使其吐出污穢之物,稍穩妥後再用朱蜜膏塗抹口中,這是安神解毒的方法。但是如果嬰兒面色青白,啼哭聲微弱,則不需服用,應服用甘桃汁,用乾淨細布包裹甘桃泥讓嬰兒吮吸,之後再用良善婦女的乳汁哺育,就能避免寒邪滯留。」
清心湯
甘草(三分,去皮),黃連(二分,研磨),水煎取濃汁,灌入嬰兒口中,然後讓其吮吸母乳。或者先用硃砂粉末半分,塗抹在嬰兒口中,過一會兒再讓其吮吸母乳。
朱蜜膏
硃砂(選用顏色鮮紅透亮者,半分,研磨成粉),蜂巢蜜(五分),煉製後與硃砂粉末混合成膏,塗抹在嬰兒口中,然後讓其吮吸母乳。但是如果嬰兒面色青白,啼哭聲微弱,這些嬰兒先天虛弱,不宜使用黃連、硃砂等,應改用甘桃汁。
甘桃汁
甘草(八分,煎煮取汁),胡桃(一枚,去殼去仁,只取薄皮搗成泥)
將胡桃泥浸泡在甘草汁中,用乾淨布包裹成乳頭狀,讓嬰兒吮吸,然後再用母乳哺育,就能避免寒邪滯留。
斷臍法
產後要訣:嬰兒出生後洗淨後再剪斷臍帶,就不會受寒濕之邪侵害而致病。剪斷臍帶後要將血液擠淨,否則寒濕入腹,可能會引起臍風。還需在距離臍部四五寸的地方,用棉線緊紮,用棉花包裹,用嘴咬住臍帶,緊緊紮住,這樣嬰兒的血液就不會流入胎盤,胎盤自然萎縮而不脹,容易脫落;如果胎盤未脫落,可用此方法治療,即使延遲幾天也沒有大礙。斷臍不用剪刀,就不會有寒氣入侵,可以避免腹部疼痛。
保留的臍帶不宜過長,以免不易乾燥而損傷肌肉,而且容易受風寒而引起臍風。但也不能太短,太短則會壓迫內臟,導致腸痛和夜啼。臍帶的長度以嬰兒手掌長度為宜。《千金論》記載:「應以嬰兒腳踝以上為度,總之,以一尺五寸的衣尺為準,剪斷臍帶即可。」
米牙(除驚風之原)(附板牙、頂珠)
嬰兒出生後,每天晚上用苦茶水沾濕軟布,擦拭嬰兒口腔內部,如果在牙齦邊緣發現白色斑點,那就是「米牙」。要用細銀針挑破,然後塗上上等墨汁,就能避免驚風和口瘡。牙床緊硬的稱為「板牙」,也需挑破。喉嚨腫脹的稱為「頂珠」,需用手指沾上冰片擦拭,腫塊就會消退,再用雞蛋清磨銀子水,讓嬰兒吮吸二三匙即可痊癒(板牙的治療方法與米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