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8)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8)
1.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若汗多而陰竭陽微,以筋脈拘急,項強口噤、牙噤、發搐,類傷寒痙症者,慎勿作傷寒治,宜天麻生化湯隨症加減。汗雖有自汗、盜汗之分,治當兼理血分藥品,余方但非產後盜汗所宜。若服參耆大劑,汗多不止及頭面汗出不止,腰足青色者死,不青色者生。
調衛止汗湯
黃耆(炙),麻黃根(炙),全當歸(各一錢),人參(五分),防風(三分),桂枝(三分),甘草(五分,炙),大棗(二枚),汗多而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五分。
汗多亡津而小便不利,毋用利水等藥;產母多痰,毋用半夏、生薑,只可原方加橘紅四分。
從權參耆調衛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錢五,炙),麻黃根(一錢五,炙),當歸(二錢),桂枝(五分)
汗少減,則加防風三分,大棗二枚(炒)。
若汗出不止,真陽已衰,衛外之陽不固,方內當加漢附子酸棗仁(炒黑),白朮(土炒),壯力粉黃耆(炙)各二錢,重用為佳,亦酌量用之,以適宜為本。
天麻生化湯
天麻(八分),黃耆(一錢五),川芎(三錢),當歸(六錢),甘草(五分,炙),人參(三錢,虛人倍用),荊芥(八分),大棗(三枚,炒)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脈脫,原方加人參三錢,漢附子四分(制)。
大便閉,原方加火麻仁三錢。
痰,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五分。
忌蔥、韭辛熱食物。
產後氣短髮喘
產後血脫勞傷過甚,氣無倚仗,呼吸止息,各違其常,氣出短促而喘,言語不相接續,是血脫氣虛之至。速煎小參苓生化湯二劑以救急,或服續氣養榮湯,再備醋韭瓶以防暈,毋疑參能助喘,不用及少用皆致不救。惟一切降氣之藥禁用。若虛不受補,聞食即吐,胃氣將絕,不治之症也,如原方加訶子或可望生。
小參苓生化湯
人參(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炮姜(五分),甘草(五分,炙),桃仁(三分,炒去皮尖)
汗多,原方加黃耆二錢(炙)。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喘急不止,原方加訶子二錢(炒,去核)。
胃虛不食,聞藥即嘔,見寒涼等物益吐,宜高麗參三錢,生薑三片,黃米一撮,煮湯飲之即安。
以黨參一兩,江米四兩,生薑五片,煮食亦效。
續氣養榮湯
人參(二錢),黃耆(一錢),炮姜(五分),川芎(二錢),當歸(四錢),甘草(五分,炙),熟地酸棗仁(砂研),山藥(炒,各一錢),陳皮(三分)
足冷,原方加漢附子三分。
汗多,原方加麻黃根一錢(炙),浮小麥一撮(研炒)。
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大便閉,原方加肉蓯蓉、火麻仁各三錢。
宗岳曰:「先嚴昔治此症,喘哮不止,以原方減熟地、甘草、山藥,加訶子、款冬花各三錢,紫蘇子一錢(研)。」此處遺,今補之。
白話文:
產後汗多,陰虛陽弱,筋脈拘緊,頸項僵硬,口噤牙關緊閉,抽搐,類似傷寒痙攣的症狀,切勿按照傷寒的方法治療,應當服用天麻生化湯,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雖然汗多分為自汗和盜汗,治療時都應該兼顧補血的藥物,其他方劑並不適用於產後盜汗。如果服用人參、黃耆劑量很大,汗出不止,尤其頭面部汗出不止,腰足發青者將會死亡,不發青者則可活。
調衛止汗湯:
黃耆(炙)、麻黃根(炙)、全當歸(各一錢)、人參(五分)、防風(三分)、桂枝(三分)、甘草(五分,炙)、大棗(二枚)。若汗多且口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五分。
汗多津液耗損,小便不利,不可使用利水藥物;產婦痰多,不可使用半夏、生薑,只可在原方中加橘紅四分。
從權參耆調衛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錢五,炙)、麻黃根(一錢五,炙)、當歸(二錢)、桂枝(五分)。
汗少減少,則加防風三分,大棗二枚(炒)。
如果汗出不止,真陽已衰,衛外之陽不固,方中應加入附子、酸棗仁(炒黑)、白朮(土炒)、力大黃耆(炙)各二錢,劑量加大效果更好,但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
天麻生化湯:
天麻(八分)、黃耆(一錢五)、川芎(三錢)、當歸(六錢)、甘草(五分,炙)、人參(三錢,虛弱者加倍)、荊芥(八分)、大棗(三枚,炒)。
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脈象微弱,原方加人參三錢,附子四分(炮製)。
大便不通,原方加火麻仁三錢。
痰多,原方加竹瀝、薑汁各五分。
忌食蔥、韭等辛辣溫熱食物。
產後氣短氣喘:
產後失血過多,勞傷過度,元氣不足,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和呼吸方式都異常,氣息短促且喘息,說話斷斷續續,這是氣血俱虛的極端情況。應立即服用小參苓生化湯兩劑急救,或服用續氣養榮湯,同時準備醋和韭汁以防暈厥。切記人參會加重喘息,不用或少用人參都可能導致搶救失敗。所有降氣的藥物都禁止使用。如果虛弱到不能進補,一聞到食物就嘔吐,胃氣將絕,則屬不治之症,如在原方中加入訶子或許可以期待生機。
小參苓生化湯:
人參(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炮姜(五分)、甘草(五分,炙)、桃仁(三分,炒去皮尖)。
汗多,原方加黃耆二錢(炙)。
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喘息不止,原方加訶子二錢(炒,去核)。
胃虛不食,聞到藥物就嘔吐,見到寒涼之物就更加嘔吐,宜用高麗參三錢,生薑三片,黃米少許,煮湯服用即可緩解。
用黨參一兩,江米四兩,生薑五片,煮食也有效。
續氣養榮湯:
人參(二錢)、黃耆(一錢)、炮姜(五分)、川芎(二錢)、當歸(四錢)、甘草(五分,炙)、熟地黃、酸棗仁(砂仁研磨)、山藥(炒,各一錢)、陳皮(三分)。
腳冷,原方加附子三分。
汗多,原方加麻黃根一錢(炙)、浮小麥少許(研磨炒制)。
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五分。
大便不通,原方加肉蓯蓉、火麻仁各三錢。
宗岳說:「先父以前治療這種症狀,喘息不止,用原方減少熟地黃、甘草、山藥的用量,增加訶子、款冬花各三錢,紫蘇子一錢(研磨)。」此處缺失,現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