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7)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7)
1.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保安萬靈丹(古方)
又名筋骨風疼丸,此方治風寒百症,如左癱右瘓,筋骨疼痛等症。
明天麻真、何首烏(各一兩),蒼朮(八兩),麻黃、川羌、芥穗、防風、細辛、川烏、草烏、川芎、金石斛、全蠍子、當歸、甘草(各一兩),明雄黃(六錢),共為末蜜丸三錢一丸,雄黃為衣,黃酒紅糖引,旦夕服用,以治外科,亦效如神。
產後類瘧
產後寒熱往來,應期而發,此由氣血並竭。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晝輕夜重或日晡潮熱,一日二三度,其症雖似乎瘧,而發無常期,只須四君生化湯倍加當歸,則身熱自退。即或應期而發,症與瘧同,亦必調和氣血為主,勿用芩連等治熱及常果檳楂等截瘧。如汗多加參耆,熱多倍用川芎、當歸。若產及一月,其人素虛而患瘧,用人參養胃湯並服人參白朮膏。
四君生化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八分),甘草(三分,炙),當歸(二錢),青皮(二分),川芎(一錢),廣藿香(八分),烏梅(二枚)
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三分。
痰,原方加半夏八分(姜炒)、竹瀝、薑汁各五分。
汗,原方加黃耆、酸棗仁各一錢(各炒)。
傷米食,原方加神麯、麥芽各一錢(各炒)。
傷肉食,原方加山楂、砂仁各五分(研)。
人參蕎胃湯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各二錢),茯苓、半夏(各八分,炒),青皮(炒)、草果、甘草、藿香(各四分),烏梅(二枚)
人參白朮膏
白朮(一斤,土炒),人參(一兩),水六碗煎,去其半取汁,如法再煎。如此三次,去渣,汁九碗,慢火熬至一碗,每日服半酒杯,滾白水沖服。
產後疸症
黃疸症平人皆有,產後更甚,多致不救。蓋甲乙木屬肝膽,乃東方資生之氣,膽屬足少陽,乃半表半裡之經。若外感風寒,內束經絡,醫治不善,寒濕入膽,久郁為熱,擾害清淨之腑,逼出膽汁,浸淫毛竅,化為黃色,甚至汗黃眼黃,便黃如金汁者,甚為費手。治宜加減陰疸湯。陽虧者加桂附;陰虛者加當歸身、熟地;微熱者加丹皮。
茵陳清涼等藥,治濕溫黃疸之聖藥,然產後黃疸則忌之。產後黃疸名陰疸,發肝膽,故宜加減陰疸湯。
加減陰疸湯
人參(二錢),柴胡(一錢),白芍(八分,酒炒),甘草(八分,炙),乾薑(一錢),法半夏(一錢,研),西黨參(三錢,姜炒),服至十劑,其症自愈。
若寒家患此症,用此方者,以黃耆三錢(炒)代人參。陽疸即以清涼藥,如茵陳等藥治之,雜科諸書皆詳。
產後汗出不止
產後汗出不止,由勞傷脾,驚傷心,怒傷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斂汗之藥,但令神寧則汗自止,且血塊作痛,耆朮未可遂加。凡產畢有汗,先服生化湯兩劑以消塊,繼服調衛止汗湯。若倦甚而和和然,汗出形色俱脫,乃亡陽汗脫也。難拘常法,從權以參耆調衛救急,待產母稍有精神,又減參耆以除塊痛。
白話文: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保安萬靈丹(古方)
又名筋骨風疼丸,此方治療風寒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等。
配方:明天麻、何首烏(各一兩)、蒼朮(八兩)、麻黃、川羌、芥穗、防風、細辛、川烏、草烏、川芎、金石斛、全蠍、當歸、甘草(各一兩)、明雄黃(六錢)。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丸三錢重,雄黃作丸衣,用黃酒和紅糖送服。每日早晚服用,治療外科疾病也同樣有效。
產後類瘧
產後寒熱交替,按時間發作,這是由於氣血俱虛所致。陽虛則生外寒,陰虛則生內熱,白天症狀輕微,晚上加重,或午后潮熱,一日發作二三次。雖然症狀類似瘧疾,但發作時間不固定。只需服用加倍當歸的四君生化湯,就能使發熱自行退去。即使發作時間規律,症狀與瘧疾相同,也必須以調和氣血為主,不要使用黃芩、黃連等清熱藥物,以及檳榔、山楂等截瘧藥物。如果汗多,則加人參、黃耆;發熱明顯,則加倍使用川芎、當歸。如果產後一個月內,產婦體質虛弱且患瘧疾,則服用人參養胃湯並服用人參白朮膏。
四君生化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八分)、甘草(三分,炙)、當歸(二錢)、青皮(二分)、川芎(一錢)、廣藿香(八分)、烏梅(二枚)
若口渴,原方加麥冬一錢(去心)、五味子三分。
若有痰,原方加半夏八分(姜炒)、竹瀝、薑汁各五分。
若多汗,原方加黃耆、酸棗仁各一錢(各炒)。
若傷食米飯,原方加神麴、麥芽各一錢(各炒)。
若傷食肉類,原方加山楂、砂仁各五分(研磨)。
人參養胃湯
人參、白朮(土炒)、當歸(各二錢)、茯苓、半夏(各八分,炒)、青皮(炒)、草果、甘草、藿香(各四分)、烏梅(二枚)
人參白朮膏
白朮(一斤,土炒)、人參(一兩),加水六碗煎煮,取其一半藥汁,再用同樣方法煎煮兩次。三次煎煮後,去除藥渣,藥汁共九碗,用小火熬至一碗,每日服用半酒杯,用滾燙的白開水沖服。
產後疸症
黃疸病症普通人也會出現,產後則更加嚴重,常常危及生命。因為甲乙木屬肝膽,是東方生髮之氣,膽經屬於足少陽經,是半表半裡的經脈。如果外感風寒,內阻經絡,治療不當,寒濕入侵膽經,久而化熱,擾亂清淨的腑臟,逼出膽汁,浸染毛孔,變成黃色,甚至汗液發黃、眼睛發黃、大便如金汁一樣黃,這種情況非常棘手。治療應當加減陰疸湯。陽氣不足者加桂枝、附子;陰虛者加當歸尾、熟地黃;微熱者加丹皮。
茵陳、清涼等藥物是治療濕溫型黃疸的良藥,但是產後黃疸忌用。產後黃疸稱為陰疸,發病在肝膽,所以應該加減陰疸湯。
加減陰疸湯
人參(二錢)、柴胡(一錢)、白芍(八分,酒炒)、甘草(八分,炙)、乾薑(一錢)、法半夏(一錢,研磨)、西黨參(三錢,姜炒),服用十劑,症狀就能自愈。
如果體質虛寒的人患有此症,服用此方時,用三錢炒黃耆代替人參。陽黃則用清涼藥物,如茵陳等藥物治療,各種醫書中都有詳細記載。
產後汗出不止
產後汗出不止,是因勞傷脾、驚傷心、怒傷肝所致。患有這三種情況,不宜立即服用收斂汗液的藥物,只要使精神安寧,汗液就會自然停止,而且血塊疼痛,人參、白朮也不能馬上使用。凡是產後出汗,先服用生化湯兩劑以消散血塊,然後服用調衛止汗湯。如果非常疲倦,汗出不止,面色蒼白,這是亡陽汗脫,難以用常規方法治療,應當權衡利弊,用人參、黃耆調和衛氣急救,待產婦精神稍好,再減少人參、黃耆的用量,以消除血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