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7)

1.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外感風寒

凡妊娠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花頭旋,此因風寒格於肌表,侵入脾胃,傷損營衛,是以憎寒,發熱,頭疼,眼痛,甚至心腹煩悶,不可妄投峻劑,只宜芎蘇散,表其寒邪。

按:經云:「婦人天癸未行,屬少陰;天癸已行,屬厥陰;天癸已絕,屬太陰。胎產之病,治厥陰者溯化之源也。」故《機要》曰:「胎產病,當從厥陰經論,毋犯胃氣及上、中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是也。汗則痞滿,下則傷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中州枯燥。

故受孕三五個月時,不可用一毫辛散滑利之藥,惟七八個月後,倘有閉結,乃敢稍施以滑利之劑。」故曰不可妄投峻劑。

加味芎蘇散

全紫蘇、羌活、陳橘皮、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川芎、白芷(各八分),乾薑、甘草(各五分),生薑(二片)

慎齋曰:「胎前直清涼,非十分受寒者,乾薑還須忌用。」

霍亂吐瀉

凡妊娠霍亂吐瀉,心燥腹滿,宜服六合湯。

六合湯

藿香、揀砂仁(炒研,各五分),陳橘皮、白茯苓、甘草(各四分),人參、木瓜(各一錢),白扁豆(二錢,炒研),杏仁(十粒,制),半夏曲(六分),生薑(二片),大棗(二個,炒),竹茹(五分)

下痢

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傷脾,鬱積傷胃,以至濕熱相干,氣血凝滯。其濕熱傷於氣分,則下白痢;傷於血分,則下赤痢。腹鳴後重,下痢頻頻,急服姜連丸治之,如腹痛胸滿,宜服九味歸芍湯,或八味歸芍湯。

姜連丸

川黃連、白朮(土炒),揀砂仁(炒炮),阿膠、炮乾薑、川芎(各一兩),枳殼(五錢,麩炒),乳香(三錢,炒透,先另研為末)

上八味共為末,加鹽少許,楊梅枝各一枝,醋少許,打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白痢,淡薑湯下;赤痢,甘草銀花湯下;赤白痢,甘草生薑湯送下;白痢腹痛,可加青皮;姜炒黃連治痢不可少,又不必分赤屬熱,白屬寒,拘泥於薑湯甘草送下也。

九味歸芍湯

全當歸(土炒),白芍藥(炒),枳殼(炒),山楂(各一錢),川厚朴(八分,炒),陳橘皮(六分),廣木香(三分,沖),甘草(四分),黃芩(二錢)

服後忌生冷。

八味歸芍湯

全當歸(三錢,土炒),白芍藥(二錢,半生半炒),萊菔子(二錢,炒研),廣木香(八分,研),檳榔(七分),甘草、車前子、山楂(糖炒,各一錢五分),白痢加生薑,赤痢加白糖。

積已清而腸薄不止,始用姜連丸,並服阿膠、人參、黃耆可也。

一味五行草飲

凡熱痢初起,用馬齒莧一味,不拘多少,水煎代茶,亦有大效。其馬齒莧葉青,梗紅,根白,花黃,子黑,因名五行草,又名五方菜,有奇功,凡下痢俱可用之。

白話文: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懷孕期間外感風寒,全身發熱,眼花頭暈,這是因為風寒侵犯肌膚表面,侵入脾胃,損傷營衛之氣,所以會畏寒、發熱、頭痛、眼痛,甚至心腹煩悶。不可隨意使用峻猛的藥物,只宜服用芎蘇散,以祛除表面的寒邪。

古籍記載:「女子月經未行時屬少陰經,月經來潮時屬厥陰經,絕經後屬太陰經。孕產婦疾病的治療,應從厥陰經入手。」所以《機要》中說:「孕產婦疾病,應根據厥陰經的理論來治療,不可傷及胃氣及上焦、中焦,這是三禁:不可發汗,不可瀉下,不可利尿。發汗會導致胸悶腹脹,瀉下會傷脾,利尿則會損耗體內津液,導致中焦乾燥。」

因此,懷孕三到五個月時,不可服用任何辛辣、溫燥、滑利之藥物。只有到懷孕七到八個月後,如果出現便秘,才能少量使用滑利之藥。所以說不可隨意使用峻猛的藥物。

加味芎蘇散組成:

紫蘇葉、羌活、陳皮、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川芎、白芷(各八分)、乾薑、甘草(各五分)、生薑(二片)

慎齋說:「懷孕期間應以清涼為主,除非非常寒冷,否則乾薑還是應該忌用。」

懷孕期間霍亂嘔吐腹瀉,心煩意燥,腹脹滿,宜服用六合湯。

六合湯組成:

藿香、砂仁(炒研,各五分)、陳皮、白茯苓、甘草(各四分)、人參、木瓜(各一錢)、白扁豆(二錢,炒研)、杏仁(十粒,制)、半夏曲(六分)、生薑(二片)、大棗(二個,炒)、竹茹(五分)

懷孕期間下痢,排出赤白混合物,這是因為飲食生冷損傷脾胃,導致濕熱交困,氣血瘀滯。濕熱侵犯氣分則下白痢;侵犯血分則下赤痢。腹鳴,下墜感明顯,排便頻繁,應立即服用姜連丸治療。如果腹痛胸悶,宜服用九味歸芍湯或八味歸芍湯。

姜連丸組成:

川黃連、白朮(土炒)、砂仁(炒炮)、阿膠、炮乾薑、川芎(各一兩)、枳殼(五錢,麩炒)、乳香(三錢,炒透,先另研為末)

以上八味藥研成細末,加少許鹽,楊梅枝各一根,少許醋,用糯米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

白痢用淡薑湯送服;赤痢用甘草銀花湯送服;赤白痢用甘草生薑湯送服;白痢伴腹痛,可加青皮;用薑炒黃連治療痢疾不可或缺,不必拘泥於赤痢屬熱、白痢屬寒,而死板地用薑湯、甘草送服。

九味歸芍湯組成:

當歸(土炒)、白芍藥(炒)、枳殼(炒)、山楂(各一錢)、厚朴(八分,炒)、陳皮(六分)、木香(三分,沖)、甘草(四分)、黃芩(二錢)

服藥後忌食生冷。

八味歸芍湯組成:

當歸(三錢,土炒)、白芍藥(二錢,半生半炒)、萊菔子(二錢,炒研)、木香(八分,研)、檳榔(七分)、甘草、車前子、山楂(糖炒,各一錢五分),白痢加生薑,赤痢加白糖。

積滯已清而腸鳴不止,才能服用姜連丸,並可同時服用阿膠、人參、黃耆。

一味五行草飲:

熱痢初期,可用馬齒莧一種藥物,用量不限,水煎服,如同茶飲,也有很大的療效。馬齒莧葉青、梗紅、根白、花黃、子黑,因此稱為五行草,又名五方菜,具有奇特的功效,各種下痢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