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2)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2)
1.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湯氏云:半產多在三、五、七個月,如前次在幾個月墮者,後必如期復然。故當追算前三個月墮者,即於未墮半月前,先服清熱養血固胎之藥數帖,以補其虛;五月七月墜者,亦於未墜者半月前,預先服藥,方保平安。此據受孕後夾熱者而言,蓋三五七系陽月,緣火能銷鑠故也。
安胎飲
人參(一錢),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條黃芩(一錢),川芎(三分),白朮(二錢,土炒),陳皮(四分),全紫蘇(四分),甘草(四分),大棗(二枚,燒)
如虛肥人,陳皮去白加川黃連五分;如脾胃溏瀉加蓮子十粒、砂仁五分,去熟地黃、黃芩;怒而多瀉加木香三分;渴加麥冬二錢(去心);怔忡、驚悸加酸棗仁二錢(炒見火色),益智仁一錢(炒)龍眼肉十枚。以上五條,皆按病各將原方加減之。
梅村曰:凡用潞黨參代人參者,當加一分之五。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泔水洗淨、炙酥),枸杞果(一兩),人參(一兩五錢),全當歸(二兩),麥門冬(一兩),三錢(一兩),天門冬(一兩),益智仁(一兩,炒),白茯苓(二兩),五味子(五錢),熟地黃(二錢,姜炒),川牛膝(五錢),山藥(八錢,炒),菟絲子(四兩,鹽炒),川貝母(一兩,鹽水炒)。上十四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滾白水送下,每服五十丸,旦夕用。
杜仲丸
杜仲(姜炒炭)、川斷(酒浸,各一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米湯送下,每服六十丸,食遠用。
胎動腹痛
凡妊娠胎動腹痛者,或因飲食冷熱及動風毒物,或因交感搖動骨節,傷犯胞胎,或因服藥太過,血氣不調所致,宜服順氣補血之藥,如加味安始飲,或如聖散皆可。
加味安胎飲
人參、黃芩、當歸、麥冬(去心)、砂仁(炒研)、熟地各(二錢),陳皮、紫蘇(各二分),生白朮(一錢五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燒),生薑(三片)
上方,凡妊娠元氣不足,精神倦怠,胎動不安,或身體微熱者,皆宜服之,必一日二服,方可平安。如腹痛,去麥冬,加蘄艾七分(炒炭),或再加四制香附各二分半,如咽燥多痰兼失血者,加川貝母一錢半,荊芥炭一錢。
艾毓學先生曰:「凡治痛先通氣,不獨婦科,然諸症皆然。古人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是也,惟妊娠通氣先固氣,勿令損胎。」
如聖散
鯉魚皮、阿膠、當歸、川斷(各二錢),熟地黃(三錢),白芍藥(一錢),川芎(一錢),甘草(六分),苧根(五分),生薑(五片,引),空心服。
胎漏下血
凡妊娠胎漏,經血妄行,此是胎息未實,或因勞役過度,傷動胞胎,或因房事驚觸,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漓。若不急治,日漸胎乾子母不保,急服寄生散,或參歸飲,或阿膠濟陰湯,或保生無憂散。
白話文:
高氏《胎產方案》卷一
湯氏說:妊娠中期流產大多發生在懷孕三、五、七個月。如果之前在某個月流產,之後很可能在同一個月再次發生。因此,應推算之前三個月流產的孕婦,在預計流產前半個月,就先服用幾帖清熱養血、安胎的藥物,以補益身體虛弱;懷孕五個月或七個月流產的孕婦,也應在預計流產前半個月,預先服用藥物,才能確保平安。這是針對懷孕後體內夾帶熱邪的情況而言的,因為三、五、七月份是陽月,由於火能熔化消解之故。
安胎飲
人參一錢、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黃芩一錢、川芎三分、白朮二錢(土炒)、陳皮四分、紫蘇四分、甘草四分、大棗二枚(燒)。
如果患者體型虛胖,應去掉陳皮白皮,加入川黃連五分;如果脾胃虛弱泄瀉,應加入蓮子十粒、砂仁五分,去掉熟地黃、黃芩;如果容易發怒且腹瀉,應加入木香三分;如果口渴,應加入麥冬二錢(去心);如果心神不安、驚悸,應加入酸棗仁二錢(炒至見火色)、益智仁一錢(炒)、龍眼肉十枚。以上五種情況,都應根據病情,在原方基礎上加減藥物。
梅村說:如果用潞黨參代替人參,用量應增加五分之一。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用淘米水洗淨,炙烤至酥脆)、枸杞子一兩、人參一兩五錢、當歸二兩、麥門冬一兩、山茱萸一兩、天門冬一兩、益智仁一兩(炒)、白茯苓二兩、五味子五錢、熟地黃二錢(薑汁炒)、川牛膝五錢、山藥八錢(炒)、菟絲子四兩(鹽炒)、川貝母一兩(鹽水炒)。以上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五十丸,早晚各一次。
杜仲丸
杜仲(薑汁炒炭)、川續斷(酒浸,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六十丸,飯後服用。
胎動腹痛
妊娠期間胎動腹痛,可能是因為飲食寒熱不當,或接觸風寒毒邪,或因外力震動、搖晃,損傷胎兒,或因服用藥物過度,導致氣血失調所致,宜服用順氣補血的藥物,例如加味安胎飲或如聖散。
加味安胎飲
人參、黃芩、當歸、麥冬(去心)、砂仁(炒研)、熟地黃各二錢,陳皮、紫蘇各二分,白朮一錢五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燒),生薑三片。
這個方劑適用於妊娠期元氣不足,精神倦怠,胎動不安,或身體微熱的孕婦,必須一日服用二次,才能確保平安。如果腹痛,應去掉麥冬,加入蘄艾七分(炒炭),或再加入四制香附各二分半;如果咽喉乾燥,痰多,並伴有出血,應加入川貝母一錢半、荊芥炭一錢。
艾毓學先生說:「治療疼痛要先疏通氣機,不只是婦科疾病如此,其他疾病也是一樣。古人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妊娠期疏通氣機要先固護元氣,避免損傷胎兒。」
如聖散
鯉魚皮、阿膠、當歸、川續斷各二錢,熟地黃三錢,白芍藥一錢,川芎一錢,甘草六分,苧麻根五分,生薑五片(引藥),空腹服用。
胎漏下血
妊娠期間出現胎漏,經血異常下流,這是因為胎氣未固,或因勞累過度,損傷胎兒,或因房事衝擊,導致子宮虛弱,經血淋漓。如果不及时治疗,日渐胎气衰弱,母子都将不保,应尽快服用寄生散、參歸飲、阿膠濟陰湯或保生無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