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產後腫滿第十一

茯苓湯(楊氏),治脾氣不實。手足浮腫。小便秘澀。氣急喘滿。

白茯苓,澤瀉,香附子,大腹皮,乾生薑,橘紅,桑白皮(細銼炒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集香湯(直指),凡腫脹先用諸香以透徹關絡。則小便易利。

沉香,丁香(各二錢),木香,青木香,藿香,川芎,檳榔,赤茯苓,枳殼,甘草(炙各三錢),乳香(錢半),麝香(一字別研)

上粗末。每二錢半。姜三片。紫蘇三葉。空心煎服。

分心氣飲

紫蘇(二大合),大腹,芍藥,木通,半夏,茯苓,桑白皮(炒),橘皮,青皮,羌活,甘草,燈草(各一中合)

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琥珀湯,治脾腎虛寒。小水不利。遍身腫滿。或咳喘者。

琥珀,人參,白朮(一大合),茯苓(一中合),桂枝,附子,乾薑,砂仁(一小合半),陳皮,破故紙,桑白皮(童子小便浸炒各一中合)

上水煎。食遠服。

加味腎氣丸

即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

加味六皮煎

大腹皮(上),桑白皮(上),五加皮(中),茯苓皮(上),生薑皮(中),木瓜(中),橘皮(中),薑黃(下),燈草(上)

上九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溫服。

白話文:

產後腫滿第十一

茯苓湯(楊氏方)適用於脾氣虛弱導致的手足浮腫、小便不通、呼吸急促、胸悶等症狀。組成藥物:白茯苓、澤瀉、香附子、大腹皮、乾薑、橘紅、桑白皮(均切細後炒制,用量相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集香湯(直指方)用於各種腫脹,先用芳香類藥物疏通經絡,則小便容易通暢。組成藥物:沉香、丁香(各二錢)、木香、青木香、藿香、川芎、檳榔、赤茯苓、枳殼、炙甘草(各三錢)、乳香(一錢半)、麝香(一字,另研磨)。藥物混合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半,加薑三片、紫蘇三葉,空腹煎服。

分心氣飲:方劑組成:紫蘇(二大合)、大腹皮、芍藥、木通、半夏、茯苓、炒桑白皮、橘皮、青皮、羌活、甘草、燈芯草(各一中合),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

琥珀湯適用於脾腎陽虛、寒邪凝滯導致的小便不利、全身腫脹,伴有咳嗽、氣喘等症狀。組成藥物:琥珀、人參、白朮(一大合)、茯苓(一中合)、桂枝、附子、乾薑、砂仁(一小合半)、陳皮、破故紙、童子尿浸泡後炒制的桑白皮(各一中合)。水煎服,飯後服用。

加味腎氣丸:在八味丸的基礎上,加入車前子、牛膝。

加味六皮煎: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生薑皮、木瓜、橘皮、薑黃、燈芯草(各藥用量不同,文中用「上」、「中」、「下」表示藥量大小,上為最大量,下為最小量)。九味藥物,用兩盞水煎成一盞,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