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一 (7)
卷一 (7)
1. 月經門匯方
加生薑水煎食前服。
吳朱萸湯,三一
吳茱萸,肉窪,當歸(酒洗),丹皮,半夏(薑製),麥冬(各二錢,去心),防風,細辛,藁本,乾薑,茯苓,本香,炙草(各一錢)。
水煎服。
當歸建中湯,三二
當歸(一兩),白芍(二兩),肉桂(一兩),炙草(七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大棗水煎,空心溫服。
木香四物湯,三三
於四物湯內加煨廣木香一錢。
加味地骨皮飲,三四
生地,當歸,白芍(各二錢),川芎,丹皮,地骨皮(各三錢),胡黃連(一錢)。
水煎服。
六神湯,三五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黃耆,地骨皮(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羌桂四物湯,三六
於四物湯內加羌活,桂枝各一錢五分。
黃耆建中湯,三七
黃耆(一兩),肉窪(一兩),白芍(二兩),炙草(七錢)。
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服,日二三服,如虛甚加附子。
益智六君湯,三八
人參(一錢),白木(二錢,土炒),白苓(二錢),陳皮錢(五分),半夏(二錢,薑製),炙草(六分),益智(一錢,去皮炒研)。
加薑棗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湯,三九
人參(一錢),白木(二錢,土炒),白苓錢(五分),半夏(二錢,薑製),陳皮(一錢),藿香(一錢),縮砂仁(一錢,炒),炙草(八分)。
加薑棗水煎溫服。
參苓白朮散,四十
人參,白苓,白朮(土炒),山藥(炒),甘草,蓮肉(去心)
白扁豆(各一錢五分,薑汁炒),薏米(炒),縮砂仁,桔梗(各八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
理中湯,四一
人參,白木(土炒),炮姜,炙草。
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四二
人參,白木(土炒),茯苓(各錢五分),藿香,木香,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
三黃四物湯,四三
生地(四錢,酒洗),白芍(三錢),當歸(錢五分,酒洗),川芎(六分),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酒炒),大黃量其虛實用酒浸。
上銼水煎服。
抑氣涼血飲,四四
生地(五錢),白芍(三錢),黃芩(錢五分,酒炒),丹皮(二錢),沉香(三分末調),柏葉(一錢)。
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四五
生地(六錢),白芍(四錢),丹皮(三錢),犀角(一錢,鎊)。
水煎服,有熱如狂者,加黃芩錢五分。
芩連犀角地黃湯,四六
於前方加黃芩、黃連各一錢。
生地六味湯,四七
生地(四五錢,酒洗),山萸(二錢,制),山藥(二錢,炒),丹皮(二錢),白苓錢(五分),澤瀉(錢五分)。
水煎空心服。右寸脈浮洪者沖童便一杯服。
補中益氣湯,四八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炙草。
白話文:
月經門匯方
-
加生薑水煎食前服。 (服用前以加薑的水煎煮。)
-
吳茱萸湯: 吳茱萸、肉豆蔻、當歸(酒洗)、丹皮、半夏(薑製)、麥冬(各二錢,去心)、防風、細辛、藁本、乾薑、茯苓、木香、炙甘草(各一錢)。水煎服。(以水煎煮服用。)
-
當歸建中湯: 當歸(一兩)、白芍(二兩)、肉桂(一兩)、炙甘草(七錢)。研磨後,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大棗水煎,空腹溫服。(研磨後,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大棗水煎,空腹溫服。)
-
木香四物湯: 在四物湯中加入煨過的廣木香一錢。(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一錢煨過的廣木香。)
-
加味地骨皮飲: 生地、當歸、白芍(各二錢)、川芎、丹皮、地骨皮(各三錢)、胡黃連(一錢)。水煎服。(以水煎煮服用。)
-
六神湯: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黃耆、地骨皮(各等分)。研磨後,水煎服。(研磨後,以水煎煮服用。)
-
羌桂四物湯: 在四物湯中加入羌活、桂枝各一錢五分。(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一錢五分的羌活和桂枝。)
-
黃耆建中湯: 黃耆(一兩)、肉豆蔻(一兩)、白芍(二兩)、炙甘草(七錢)。每次服用五錢,加薑棗水煎服,一日服用二至三次,如果虛弱嚴重則加附子。(每次服用五錢,加薑棗水煎服,一日服用二至三次,如果虛弱嚴重則加附子。)
-
益智六君湯: 人參(一錢)、白術(二錢,土炒)、茯苓(二錢)、陳皮(五分)、半夏(二錢,薑製)、炙甘草(六分)、益智仁(一錢,去皮炒研)。加薑棗水煎服。(加薑棗水煎煮服用。)
-
香砂六君子湯: 人參(一錢)、白術(二錢,土炒)、茯苓(五分)、半夏(二錢,薑製)、陳皮(一錢)、藿香(一錢)、縮砂仁(一錢,炒)、炙甘草(八分)。加薑棗水煎溫服。(加薑棗水煎煮溫服。)
-
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白術(土炒)、山藥(炒)、甘草、蓮子肉(去心)、白扁豆(各一錢五分,薑汁炒)、薏苡仁(炒)、縮砂仁、桔梗(各八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湯調服。(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湯調服。)
-
理中湯: 人參、白術(土炒)、炮薑、炙甘草。水煎服。(以水煎煮服用。)
-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術(土炒)、茯苓(各五分)、藿香、木香、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以水煎煮服用。)
-
三黃四物湯: 生地(四錢,酒洗)、白芍(三錢)、當歸(五分,酒洗)、川芎(六分)、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酒炒)、大黃(依據虛實情況用酒浸泡)。切碎後,水煎服。(切碎後,以水煎煮服用。)
-
抑氣涼血飲: 生地(五錢)、白芍(三錢)、黃芩(五分,酒炒)、丹皮(二錢)、沉香(三分,研磨後調服)、柏葉(一錢)。水煎服。(以水煎煮服用。)
-
犀角地黃湯: 生地(六錢)、白芍(四錢)、丹皮(三錢)、犀角(一錢,磨碎)。水煎服,如有高熱如狂者,加黃芩五分。(以水煎煮服用,如有高熱如狂者,加黃芩五分。)
-
芩連犀角地黃湯: 在犀角地黃湯中加入黃芩、黃連各一錢。(在犀角地黃湯的基礎上,加入一錢的黃芩和黃連。)
-
生地六味湯: 生地(四至五錢,酒洗)、山茱萸(二錢,炮製)、山藥(二錢,炒)、丹皮(二錢)、茯苓(五分)、澤瀉(五分)。水煎空腹服用,如果寸脈浮洪,則加一杯童尿服用。(水煎空腹服用,如果寸脈浮洪,則加一杯童尿服用。)
-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白術、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炙甘草。(藥材組合,方法未詳。)
備註: 以上劑量單位皆為傳統中藥劑量單位,現代人服用需遵照醫生或中醫師指示。 部分藥材名稱可能存在不同寫法,以上為較常見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