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八 (7)
卷八 (7)
1. 血風瘡,五
婦人血風瘡證,遍身起㾦㿔,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則成瘡,由風濕血燥所致。法當養血。蓋血和風滅而燥為潤矣。
初起者宜加味逍遙散更加主地、黃連。如瘡結痂而愈,復起白屑,肌膚強硬者,乃血少不潤也,養榮湯主之。
加味逍遙散,見月經門十
人參養榮湯,見月經門二二
白話文:
關於婦女血風瘡的情況,症狀是全身會冒出疹子,看起來像丹毒,有時會癢有時會痛,抓了後會變成傷口,這是因為風濕與血液乾燥所導致的。治療原則應當是滋養血液,因為一旦血液和順,風邪就會消失,乾燥也會轉為濕潤。
剛開始發病時,適合用加味逍遙散,再加用地黃、黃連。如果傷口結痂好了之後,又出現白色的皮屑,皮膚變得堅硬,這是因為血液不足無法滋潤皮膚,這時候應該使用養榮湯來調理。
加味逍遙散的詳細配方可參考月經調節部分第十項, 人參養榮湯的詳細配方可參考月經調節部分第二十二項。
2. 臁瘡,六
婦人憂思郁慈,傷損肝脾,或飲食不調,損其胃氣,則濕熱下注,更被寒濕外侵,則必兩臁生瘡。外臁屬足三陽經,其治易;內臁屬足三陰經,每多難痊。不可不知。
初起紅腫者,人參敗毒散。潰後腫水淋漓者;補中益氣湯,哺熱者,真陰虧虛也,六味地黃丸。食少體倦,畏寒喜暖者,真陽不足也,八味地黃丸。
人參敗毒散,見產後門四四
補中益氣湯,見月經門四八
六味地黃丸,見月經門二五
八味地黃丸,見前陰門十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過度憂慮和思考,導致肝脾受損,或是飲食不規律,影響到胃部健康,進而使濕熱之氣在下肢聚集。若再受到寒濕的外部侵害,就可能在小腿兩側(臁)長出瘡口。小腿外側的瘡屬於足三陽經範疇,較容易治療;而小腿內側的瘡則屬於足三陰經,往往更難康復,這是必須瞭解的。
剛開始出現紅腫時,可使用人參敗毒散。若瘡口潰爛後,有大量膿水流出,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感到身體發熱,可能是因為真陰不足,可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如果食慾減退、身體疲倦,且怕冷喜暖,這顯示真陽不足,可使用八味地黃丸。
人參敗毒散的詳細用法可參考產後護理相關內容。
補中益氣湯的詳細用法可參考月經調理相關內容。
六味地黃丸的詳細用法可參考月經調理相關內容。
八味地黃丸的詳細用法可參考男性生殖系統相關內容。
3. 足跟痛,七
足跟乃督脈發源之地,足少陰腎經徑過之所。若縱欲不禁,崩漏亡血,虧損三陰,虛熱內起,以致足跟疼痛者,當以填補真陰為主,不得妄清其熱也。治此者,宜大劑六味地黃湯峻補真水。若痛久不愈,腫潰流膿者,宜八珍湯之類,大補其氣血,乃克有濟也。
六味地黃湯,見月經門十五
八珍湯,見月經門二三
白話文:
腳後跟是督脈起始的地方,也是足少陰腎經經過的區域。如果過度縱慾或大量出血導致三陰經的損耗,體內會產生虛熱,進而造成腳後跟疼痛,這種情況應以滋補真陰為主要治療方式,不能隨意清熱。對於這種病症,適合使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來強烈滋補真水。如果疼痛持續很久不減,甚至出現腫脹、潰瘍和流膿的情況,應該使用如八珍湯一類的藥物,大力補充氣血,纔能有效治療。
六味地黃湯,可參考月經門第十五章。
八珍湯,可參考月經門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