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雜證門

2. 熱入血室,一

《金匱》云: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此言邪熱未盡,值經來,乘虛入於血室之間而潛藏之,故令血結,而寒熱有時如瘧狀也。血室肝主之,肝與膽為表裡,膽因肝受邪而病寒熱,故用小柴胡湯主之也。後人更加當歸、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熱也。

《金匱》云: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此言熱雖入子血室,然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妄,遂以硝黃犯其胃氣刺傷榮血,小柴胡和解犯上二焦,但俟其熱隨血去,病必自愈。《傷寒論》曰:血自下,下者愈,此之謂也。

《金匱》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六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又云: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此二條一言適來即斷,血結在裡,為實證;一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為不同,故為熱入血室,亦由肝實,故均謂當刺期門也。不能刺者,以清熱行血湯治之。

合四證觀之,大抵有寒熱如瘧之證,方可用小柴胡湯。否則或不藥自愈,或刺期門而清熱行血,以隨其實而瀉之。此仲景心法也,不得概以小柴胡治之也。

小柴胡湯,本門一

清熱行血湯,本門二

白話文:

《金匱要略》提到:女性若遭受風邪侵襲後七八天,開始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且這些症狀會在特定時間發作,同時正值月經停止,這情況被稱為「熱入血室」。熱邪使血液凝滯,導致類似瘧疾的癥狀,即時冷時熱,發作有定時,治療應使用小柴胡湯。這是在說明,邪熱尚未完全消散,恰好遇上月經來潮,趁虛進入血室潛伏,導致血液凝滯,引發類似瘧疾的症狀。血室由肝臟主管,肝臟與膽腑相表裡,膽腑因肝臟受到邪熱影響而產生寒熱交錯的症狀,因此使用小柴胡湯作為主要治療。後世醫師加入當歸、生地、牡丹皮等藥物,目的是為了清除血液中的熱毒。

《金匱要略》又提到:女性感染風寒後發燒,正值月經來臨,白天神智清醒,夜晚卻開始說胡話,彷彿看到鬼魂,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所致。治療時切勿傷害到脾胃功能及上焦、中焦的運作,病情自然會好轉。這是在說明,即使熱邪進入血室,只要月經持續流動,熱邪就不會在血室中停留,不要因為患者出現胡言亂語就立即使用硝黃類藥物,以免傷害到脾胃功能及營血。只需使用小柴胡湯調和身體,等待熱邪隨著月經排出,病情就會自行康復。《傷寒論》中提到:血液自行排出,病情就能好轉,就是這個道理。

《金匱要略》再提到:女性遭受風邪侵襲後,出現發燒、畏寒的症狀,正值月經來臨,經過六七天後熱度退去,脈象緩慢,身體涼爽,但胸脅部位感到滿脹,就像胸膜炎一樣,並開始說胡話,這也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治療時應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另一種情況是,陽明病患者出現下血、說胡話的症狀,這同樣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如果只有頭部出汗,應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排熱,直到全身出汗,病情就會好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月經來臨後立刻停止,熱邪停留在體內,屬於實證;另一種是陽明病患者也會有熱邪進入血室的情況,只是下血、頭部出汗的情況不同,因此同樣是由肝臟實證引起,所以都應針刺期門穴。如果不適合針刺,可以使用清熱行血湯進行治療。

綜合以上四種情況來看,一般來說,只有在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症狀時,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否則,有的病情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就能自愈,有的則需要針刺期門穴並使用清熱行血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排熱治療。這是張仲景的心法,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小柴胡湯,本門第一種治療方式。

清熱行血湯,本門第二種治療方式。

3. 血分水分,二

婦人經水先閉後病腫者,乃寒濕傷於衝任,血壅經隧也,名曰血分。若先病腫而後經閉者,乃上虛不能制水,水邪氾濫,溢於皮膚也,名曰水分。血分難治,水分易愈,治者詳之。

血分腫,乃血壅不行,流於四肢,故令浮腫,此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其腫自消,宜小調經散加紅花、丹皮、牛膝。

水分腫,乃水飲內停,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溢皮膚,故令浮腫經閉也。此但宜治水,水消腫退,其經自通,宜用茯苓導水湯,或照方水泛為丸服亦可。

小調經散,見產後門二五

茯苓導水湯,見胎前門十四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不同的病因導致水腫及月經不順的兩種情況,分別被稱為「血分」和「水分」。

在「血分」的情況下,婦女先是月經停止,然後出現腫脹。這是因為寒濕影響了衝脈和任脈,導致血液淤積在經絡中。這種情況較難治療。治療應著重於調理月經,一旦月經順暢,腫脹自然就會消失。推薦使用小調經散,並加入紅花、丹皮和牛膝來治療。

而在「水分」的情況下,婦女先是出現腫脹,然後月經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水分無法排出,導致水分瀰漫到皮膚,造成水腫及月經停止。這種情況相對容易治療。治療應著重於排除體內的水分,一旦水分減少,腫脹退去,月經自然就會恢復正常。推薦使用茯苓導水湯,或者按照藥方製成丸狀服用。

小調經散的詳細配方,可以在產後護理的第二十五章找到。而茯苓導水湯的詳細配方,則可以在懷孕護理的第十四章找到。

4. 夢與鬼交,三

《經》曰: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婦人七情內傷,虧損心脾,意欲不遂,神無所護,以致魂魄不寧,隨神出入,故夜夢鬼交,晝則獨悲獨笑,宛有對忤,實自身神魂為病,非真有鬼邪干侵,而後若是也。當以養血安神為主,則鬼邪不驅而消滅矣。宜用歸脾湯調辰砂、琥珀末服之,則志定神清,魂魄寧而無邪夢矣。

歸脾湯,見月經門十四

白話文:

經典上說,心臟儲藏精神,肝臟儲存魂魄,肺臟儲存魄力,脾臟儲存意志。婦女因內心情緒受傷害,心臟和脾臟功能受損,願望無法實現,精神沒有得到保護,導致魂魄不安,隨著精神活動而來去,所以夜晚會做鬼交的夢,白天則時常獨自悲傷或笑,好像有人在對著她,實際上這是自身的精神魂魄出了問題,並不是真的有鬼怪邪靈侵犯,事情就是如此。

治療應該以滋養血液、安定精神為主,那麼所謂的鬼怪邪靈自然就會消失。應該使用歸脾湯,配合辰砂、琥珀末服用,這樣意志可以穩定,精神可以清晰,魂魄安定,就不會再有奇怪的夢境了。

歸脾湯,詳見月經門十四。

5. 炙臠,四

《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所謂咽中如有炙臠也。俗名梅核氣。蓋因內傷七情,外傷寒冷所致。惟《金匱》半夏厚朴湯為治此之神劑。

半夏厚朴湯,本門三

白話文:

根據《千金方》所述,喉嚨裡好像有塊烤肉黏著,想吐吐不出來,想吞又吞不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喉嚨像有塊烤肉卡住的情況,一般俗稱為梅核氣。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內心受到情緒傷害,加上外部遭受寒冷侵襲所導致的。只有《金匱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湯,是治療這種症狀的神奇藥方。

而這個半夏厚朴湯,在這裡被列為第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