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卷五 (6)
卷五 (6)
1. 子喑 二十
妊娠至九月,聲音細啞者,謂之子喑。蓋足少陰之脈系舌本,因胎形長大,阻遏其脈,不能上至於喉,故發言不亮,非絕然無聲也。不必治療,俟十月子生,其絡復通,則能言矣。岐伯有言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孕婦在懷孕到第九個月時,可能會出現聲音變細或沙啞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子喑」。原因是足少陰腎經的脈絡連接舌根,隨著胎兒的成長,這脈絡受到壓迫,無法順利地往上達到喉嚨,因此說話時聲音會變得不清楚,但並不是完全無法發聲。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治療,等到十個月後寶寶出生,被壓迫的脈絡再度暢通,就能恢復正常說話了。岐伯曾說過:「不需要特別治療,到了十個月產後就會恢復」。
2. 子啼,二一
孕婦腹內有鐘聲,或嬰兒在內啼哭者,名曰子啼。蓋兒在腹中,口含臍帶上血餅,因妊母登高舉臂脫出其口,故兒作聲。令妊婦曲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則聲即止。古書雖載其證,然不經見,設偶有之者,惟黃連煎主之。
黃連煎,本門四一
白話文:
當孕婦感覺到肚子裡好像有鐘聲響起,或是彷彿聽到胎兒在子宮內啼哭,這種現象被稱為「子啼」。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胎兒在子宮內,嘴巴會含著從臍帶上的血塊,如果孕婦在孕期中做了像爬高或舉高手臂等動作,可能會導致血塊從胎兒口中脫落,進而讓胎兒發出聲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讓孕婦彎下腰,做出像是撿東西的姿勢,這樣可以使血塊再次進入胎兒的口中,聲音就會停止。雖然古籍中有記載這種現象,但實際上並不常見,若真的發生了,可用黃連煎來處理。
黃連煎的配方在本章節的第四十一項中有所介紹。
3. 臟燥,二二
孕婦無故時刻悲傷哀痛,象若神靈依憑者,名曰臟燥。夫悲者,肺情之所主;燥者,金氣之所化。因氣血壅養胎元,津液不能上奉,故肺燥而悲也。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誇大棗湯,本門四二
白話文:
有時候,孕婦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悲傷,這種情況好像有什麼神靈附身一樣,這種狀況在中醫裡被稱為"臟燥"。"悲傷"是由肺部的情緒所主導;"燥"是金氣(在五行理論中與肺相對應)的表現。因為懷孕時,氣血大量聚集以滋養胎兒,導致津液無法向上供應到肺部,因此肺部乾燥而產生悲傷情緒。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來調理。
而「甘麥大棗湯」這個方子,可以在相關的醫書第四十二頁找到詳細的介紹。
4. 鬼胎 二三
邪思情感,鬼胎因生,夫鬼者,偽也。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婦女之情,心淫而動,則肝腎相火翕然而起,淫精異位,凝聚胞中,其形漸長,腹因漸大,儼若懷子,非實有鬼神交接而後始成也。《經》所謂思想無窮,所願不得,化為白淫者是也。法當攻積破血,則經通而腹消矣。宜於後石瘕腸覃條互參。
白話文:
當一個人有不正常的思緒或過度的情感糾纏,就可能產生所謂的「鬼胎」。這裡說的鬼,其實並不是真的鬼。我們白天想的東西,往往會在夜晚夢見。對於女性來說,如果她內心有過度的性慾念頭,就會引發肝和腎的熱火,這種情況下,異常的精氣會在身體某個部位聚集,久而久之,在子宮中形成一個物質,形狀逐漸增大,導致腹部也跟著膨脹,看起來就像懷孕一樣,但這並不是真的有鬼神與她發生性行為後才形成的。
這就是古籍中所描述的,當人的思想無止境地飄忽不定,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滿足,就會轉化為一種類似白帶的分泌物。對此,治療方法通常是去積存、破除血液凝塊,這樣月經就能恢復正常,腹部也會消腫。這個情況和後面提到的石瘕(一種婦科病)以及腸覃(一種腸道疾病)有些相似,可以相互參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