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冰鑑》~
1. 雜證門
2. 熱入血室,一
《金匱》云: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此言邪熱未盡,值經來,乘虛入於血室之間而潛藏之,故令血結,而寒熱有時如瘧狀也。血室肝主之,肝與膽為表裡,膽因肝受邪而病寒熱,故用小柴胡湯主之也。後人更加當歸、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熱也。
《金匱》云: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此言熱雖入子血室,然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妄,遂以硝黃犯其胃氣刺傷榮血,小柴胡和解犯上二焦,但俟其熱隨血去,病必自愈。《傷寒論》曰:血自下,下者愈,此之謂也。
《金匱》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六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又云: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此二條一言適來即斷,血結在裡,為實證;一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為不同,故為熱入血室,亦由肝實,故均謂當刺期門也。不能刺者,以清熱行血湯治之。
合四證觀之,大抵有寒熱如瘧之證,方可用小柴胡湯。否則或不藥自愈,或刺期門而清熱行血,以隨其實而瀉之。此仲景心法也,不得概以小柴胡治之也。
小柴胡湯,本門一
清熱行血湯,本門二
白話文:
《金匱要略》提到:女性若遭受風邪侵襲後七八天,開始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且這些症狀會在特定時間發作,同時正值月經停止,這情況被稱為「熱入血室」。熱邪使血液凝滯,導致類似瘧疾的癥狀,即時冷時熱,發作有定時,治療應使用小柴胡湯。這是在說明,邪熱尚未完全消散,恰好遇上月經來潮,趁虛進入血室潛伏,導致血液凝滯,引發類似瘧疾的症狀。血室由肝臟主管,肝臟與膽腑相表裡,膽腑因肝臟受到邪熱影響而產生寒熱交錯的症狀,因此使用小柴胡湯作為主要治療。後世醫師加入當歸、生地、牡丹皮等藥物,目的是為了清除血液中的熱毒。
《金匱要略》又提到:女性感染風寒後發燒,正值月經來臨,白天神智清醒,夜晚卻開始說胡話,彷彿看到鬼魂,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所致。治療時切勿傷害到脾胃功能及上焦、中焦的運作,病情自然會好轉。這是在說明,即使熱邪進入血室,只要月經持續流動,熱邪就不會在血室中停留,不要因為患者出現胡言亂語就立即使用硝黃類藥物,以免傷害到脾胃功能及營血。只需使用小柴胡湯調和身體,等待熱邪隨著月經排出,病情就會自行康復。《傷寒論》中提到:血液自行排出,病情就能好轉,就是這個道理。
《金匱要略》再提到:女性遭受風邪侵襲後,出現發燒、畏寒的症狀,正值月經來臨,經過六七天後熱度退去,脈象緩慢,身體涼爽,但胸脅部位感到滿脹,就像胸膜炎一樣,並開始說胡話,這也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治療時應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另一種情況是,陽明病患者出現下血、說胡話的症狀,這同樣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如果只有頭部出汗,應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排熱,直到全身出汗,病情就會好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月經來臨後立刻停止,熱邪停留在體內,屬於實證;另一種是陽明病患者也會有熱邪進入血室的情況,只是下血、頭部出汗的情況不同,因此同樣是由肝臟實證引起,所以都應針刺期門穴。如果不適合針刺,可以使用清熱行血湯進行治療。
綜合以上四種情況來看,一般來說,只有在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症狀時,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否則,有的病情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就能自愈,有的則需要針刺期門穴並使用清熱行血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排熱治療。這是張仲景的心法,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小柴胡湯,本門第一種治療方式。
清熱行血湯,本門第二種治療方式。
3. 血分水分,二
婦人經水先閉後病腫者,乃寒濕傷於衝任,血壅經隧也,名曰血分。若先病腫而後經閉者,乃上虛不能制水,水邪氾濫,溢於皮膚也,名曰水分。血分難治,水分易愈,治者詳之。
血分腫,乃血壅不行,流於四肢,故令浮腫,此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其腫自消,宜小調經散加紅花、丹皮、牛膝。
水分腫,乃水飲內停,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溢皮膚,故令浮腫經閉也。此但宜治水,水消腫退,其經自通,宜用茯苓導水湯,或照方水泛為丸服亦可。
小調經散,見產後門二五
茯苓導水湯,見胎前門十四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不同的病因導致水腫及月經不順的兩種情況,分別被稱為「血分」和「水分」。
在「血分」的情況下,婦女先是月經停止,然後出現腫脹。這是因為寒濕影響了衝脈和任脈,導致血液淤積在經絡中。這種情況較難治療。治療應著重於調理月經,一旦月經順暢,腫脹自然就會消失。推薦使用小調經散,並加入紅花、丹皮和牛膝來治療。
而在「水分」的情況下,婦女先是出現腫脹,然後月經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水分無法排出,導致水分瀰漫到皮膚,造成水腫及月經停止。這種情況相對容易治療。治療應著重於排除體內的水分,一旦水分減少,腫脹退去,月經自然就會恢復正常。推薦使用茯苓導水湯,或者按照藥方製成丸狀服用。
小調經散的詳細配方,可以在產後護理的第二十五章找到。而茯苓導水湯的詳細配方,則可以在懷孕護理的第十四章找到。
4. 夢與鬼交,三
《經》曰: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婦人七情內傷,虧損心脾,意欲不遂,神無所護,以致魂魄不寧,隨神出入,故夜夢鬼交,晝則獨悲獨笑,宛有對忤,實自身神魂為病,非真有鬼邪干侵,而後若是也。當以養血安神為主,則鬼邪不驅而消滅矣。宜用歸脾湯調辰砂、琥珀末服之,則志定神清,魂魄寧而無邪夢矣。
歸脾湯,見月經門十四
白話文:
經典上說,心臟儲藏精神,肝臟儲存魂魄,肺臟儲存魄力,脾臟儲存意志。婦女因內心情緒受傷害,心臟和脾臟功能受損,願望無法實現,精神沒有得到保護,導致魂魄不安,隨著精神活動而來去,所以夜晚會做鬼交的夢,白天則時常獨自悲傷或笑,好像有人在對著她,實際上這是自身的精神魂魄出了問題,並不是真的有鬼怪邪靈侵犯,事情就是如此。
治療應該以滋養血液、安定精神為主,那麼所謂的鬼怪邪靈自然就會消失。應該使用歸脾湯,配合辰砂、琥珀末服用,這樣意志可以穩定,精神可以清晰,魂魄安定,就不會再有奇怪的夢境了。
歸脾湯,詳見月經門十四。
5. 炙臠,四
《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所謂咽中如有炙臠也。俗名梅核氣。蓋因內傷七情,外傷寒冷所致。惟《金匱》半夏厚朴湯為治此之神劑。
半夏厚朴湯,本門三
白話文:
根據《千金方》所述,喉嚨裡好像有塊烤肉黏著,想吐吐不出來,想吞又吞不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喉嚨像有塊烤肉卡住的情況,一般俗稱為梅核氣。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內心受到情緒傷害,加上外部遭受寒冷侵襲所導致的。只有《金匱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湯,是治療這種症狀的神奇藥方。
而這個半夏厚朴湯,在這裡被列為第三種方法。
6. 血風瘡,五
婦人血風瘡證,遍身起㾦㿔,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則成瘡,由風濕血燥所致。法當養血。蓋血和風滅而燥為潤矣。
初起者宜加味逍遙散更加主地、黃連。如瘡結痂而愈,復起白屑,肌膚強硬者,乃血少不潤也,養榮湯主之。
加味逍遙散,見月經門十
人參養榮湯,見月經門二二
白話文:
關於婦女血風瘡的情況,症狀是全身會冒出疹子,看起來像丹毒,有時會癢有時會痛,抓了後會變成傷口,這是因為風濕與血液乾燥所導致的。治療原則應當是滋養血液,因為一旦血液和順,風邪就會消失,乾燥也會轉為濕潤。
剛開始發病時,適合用加味逍遙散,再加用地黃、黃連。如果傷口結痂好了之後,又出現白色的皮屑,皮膚變得堅硬,這是因為血液不足無法滋潤皮膚,這時候應該使用養榮湯來調理。
加味逍遙散的詳細配方可參考月經調節部分第十項, 人參養榮湯的詳細配方可參考月經調節部分第二十二項。
7. 臁瘡,六
婦人憂思郁慈,傷損肝脾,或飲食不調,損其胃氣,則濕熱下注,更被寒濕外侵,則必兩臁生瘡。外臁屬足三陽經,其治易;內臁屬足三陰經,每多難痊。不可不知。
初起紅腫者,人參敗毒散。潰後腫水淋漓者;補中益氣湯,哺熱者,真陰虧虛也,六味地黃丸。食少體倦,畏寒喜暖者,真陽不足也,八味地黃丸。
人參敗毒散,見產後門四四
補中益氣湯,見月經門四八
六味地黃丸,見月經門二五
八味地黃丸,見前陰門十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過度憂慮和思考,導致肝脾受損,或是飲食不規律,影響到胃部健康,進而使濕熱之氣在下肢聚集。若再受到寒濕的外部侵害,就可能在小腿兩側(臁)長出瘡口。小腿外側的瘡屬於足三陽經範疇,較容易治療;而小腿內側的瘡則屬於足三陰經,往往更難康復,這是必須瞭解的。
剛開始出現紅腫時,可使用人參敗毒散。若瘡口潰爛後,有大量膿水流出,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感到身體發熱,可能是因為真陰不足,可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如果食慾減退、身體疲倦,且怕冷喜暖,這顯示真陽不足,可使用八味地黃丸。
人參敗毒散的詳細用法可參考產後護理相關內容。
補中益氣湯的詳細用法可參考月經調理相關內容。
六味地黃丸的詳細用法可參考月經調理相關內容。
八味地黃丸的詳細用法可參考男性生殖系統相關內容。
8. 足跟痛,七
足跟乃督脈發源之地,足少陰腎經徑過之所。若縱欲不禁,崩漏亡血,虧損三陰,虛熱內起,以致足跟疼痛者,當以填補真陰為主,不得妄清其熱也。治此者,宜大劑六味地黃湯峻補真水。若痛久不愈,腫潰流膿者,宜八珍湯之類,大補其氣血,乃克有濟也。
六味地黃湯,見月經門十五
八珍湯,見月經門二三
白話文:
腳後跟是督脈起始的地方,也是足少陰腎經經過的區域。如果過度縱慾或大量出血導致三陰經的損耗,體內會產生虛熱,進而造成腳後跟疼痛,這種情況應以滋補真陰為主要治療方式,不能隨意清熱。對於這種病症,適合使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來強烈滋補真水。如果疼痛持續很久不減,甚至出現腫脹、潰瘍和流膿的情況,應該使用如八珍湯一類的藥物,大力補充氣血,纔能有效治療。
六味地黃湯,可參考月經門第十五章。
八珍湯,可參考月經門第二十三章。